我想問一下,“神舟”六號都是有哪些組成部分,最好是能夠有圖例說明,就是在一張“神舟”六號的圖片上,在每個組成部分上劃上線,然后在所畫線的旁邊寫上該組成部分的名稱。不能夠有圖例表示么,文字也要說的詳細一點。
熱心網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神舟六號飛船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神舟五號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后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后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鐘,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余臺設備和6個軟件,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余臺,軟件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與神舟五號的四大區別 張柏楠說,以神舟五號為基礎,神舟六號主要技術特點保持原狀,并根據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需要以及個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四個方面110項技術改進。 一、圍繞兩人多天任務的改進。首先,準備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員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其次,提高了座艙的環境控制能力。艙內的氧氣、溫度和濕度都可自動感應并調節。 二、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一個睡袋,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此外,軌道艙中還設有一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柜;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坐椅設計了著陸緩沖功能,這是為了在反推火箭發生故障時依然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神舟六號對緩沖器進行了重新設計,并與整船結合進行了反復試驗,從高塔、飛機上拋下的3次試驗每次均獲得了成功。 四、持續性改進。神舟六號對元器件和原材料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續性改進。比如神舟一號到五號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儲容量只有10兆字節。現在的黑匣子不僅存儲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數據的寫入和讀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神舟六號內部環境詳解 “神舟五號飛行中,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只能算是進行了試驗,這一次神舟六號任務才是環控生保系統的真正使用。”神舟六號飛船環控生保分系統原主任設計師傅嵐說,“我們的任務,就是竭力為航天員打造更舒適的生活空間。”艙內空氣質量保持優良以上傅嵐說,神舟 六號和神舟五號采用了同樣的供氣體調壓系統,氧氣、氮氣由高壓鋼瓶攜帶上飛船,通過控制閥進行釋放,使得艙內氣體成分大致和地面一致。 神舟六號飛船共帶了50公斤左右的氧氣,不僅可以滿足兩名航天員多天的需要,還可用于應急狀態時使用。同時,飛船內部還采用了先進的通風凈化系統,可以將空氣中各種灰塵雜質及時清除,使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以上。溫度和濕度令人感到相當舒適通過溫濕度控制系統,神舟六號返回艙溫度 將控制在17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30%到70%之間。 “這是令人感到相當舒適的環境。”傅嵐說,艙內溫度主要依靠專用空調進行控制。空調的工作情況,根據航天員的活動量、飛船受太陽照射程度的變化而自動進行調整。即便是在飛船返回時,飛船外表因與大氣的激烈摩擦而達到數千攝氏度,返回艙內仍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 相比于溫度的控制,對濕度的控制要困難得多。傅嵐介紹說,在太空中每名航天員每天通過呼吸、排汗等正常代謝,大約產生1。8公斤左右的水汽。神舟六號飛船采用了一種吸附孔隔膜,通過施加一定的壓力讓空氣通過,而水則被吸附下來。將這種隔膜應用于空氣循環系統之中,就可以將空氣中的水汽有效過濾,使飛船內的濕度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吃喝拉撒設施一應俱全傅嵐介紹說,神舟六號航天員就餐時將食品 放在具有磁性吸附作用的餐盤中,使用刀叉進行進餐。在太空中,航天員可以使用食品加熱器對食品進行加熱。飲水時,航天員通過一根鉛筆一般粗細的吸管將嘴與飲料容器聯結起來,通過氣泵加以一定的壓力,這樣飲料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射進航天員的嘴里。 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大小便采用了大小便收集系統。“這是一個相當于吸塵器的系統。”傅嵐介紹說,系統有兩根塑料軟管分別用來對準航天員大小便的排泄器官。在航天員使用時,系統通過吸氣,將排泄物收集起來,液體和固體分別保存處理。為了防止大小便產生的氣味污染環境,塑料軟管在與人體接觸時,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同時,系統中還使用了活性炭作為除臭吸附劑。 ■將用長征二號F型火箭發射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征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長征二號F型火箭是在長征二號E型即“長2捆”火箭基礎上研制的運載火箭,是我國目前惟一用于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 火箭全長58。3米,起飛重量479。8噸,由4個液體火箭助推器和芯一級、二級、整流罩、逃逸塔組成,包括控制系統、故障檢測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逃逸系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附加系統和地面設備等10個分系統。 長征二號F型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航天員安全性指標達到0。997,是我國航天史上技術最復雜、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標最高的運載火箭。火箭能夠安全可靠地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同時,在飛出大氣層之前,若出現重大故障,能按救生要求使航天員安全脫離故障危險區。 到目前為止,長征二號F型火箭已經成功地將4艘無人飛船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達到100%。 據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介紹,與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那枚火箭相比,用于這次發射的火箭有75項技術改動,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安全性,改善了乘坐的舒適性。。
熱心網友
這應該屬于國家機密吧 詳細的介紹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