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抗戰中的22次大型會戰一覽,真正的民族脊梁!1淞滬會戰: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到十一月十一日;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2南京會戰: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南京大***  3太原會戰: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到十一月;平型關大捷  4徐州會戰:民國二十七年三月到五月;臺兒莊大捷  5蘭封會戰:民國二十七年; 花園口決堤  6武漢會戰:民國二十七年八月到十月; 萬家嶺大捷  7隨棗會戰:民國二十八年五月  8長沙會戰1:民國二十八年九月到十月  9桂南會戰: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到二十九年十一月;昆侖關大捷  10棗宜會戰:民國二十九年五月到六月;張自忠上將殉國于南瓜店,宜昌失陷  11豫南會戰:民國三十年一月到二月,第五戰區擊退進犯敵軍,殲敵5000人。  12上高會戰:民國三十年三月到四月,王耀武的74軍重創敵34師團  13晉南會戰:民國三十年五月,敵軍擊破我中條山部隊,中期抗戰中最大失敗。  14長沙會戰2:民國三十年九月到十月,敵11軍進犯第九戰區,我軍電報被破譯,敵軍占了主動長沙一度淪陷,我軍損失六萬  15長沙會戰3:民國三十年十二月,敵軍以三個師團進擊九戰區,薛岳以天爐戰法大敗日軍戰時宣布的殲敵數字是六萬。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就成為抗戰中影響最大的勝利。  16浙贛會戰: 民國三十一年五月到八月;日軍為破壞我軍機場,打通浙贛鐵路,對我第三戰區大舉進攻,衢州機場被敵占領,浙江大部及江西一部分被敵占領。  17鄂西會戰: 民國三十二年五月到六月;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十八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8常德會戰: 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到十二月,敵11軍進犯第六戰區,在常德遇到74軍57師余程萬堅守2星期,日軍退路被截斷,在撤退中遭到我軍追擊,損失1萬人以上,是一次光榮的勝利。  19,20,21一號作戰: 民國三十三年四月到十二月,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破壞中美空軍機場,對我國發動的最大一次攻勢,我國戰史分這次戰役為豫中會戰 長沙衡陽會戰 和桂林柳州會戰三個會戰。我軍損失五十萬兵力,大批國土淪陷,局勢十分危急。在衡陽的方先覺第10軍在抵抗日軍五個師團圍攻時堅持了48天,可為我軍抵抗意志的表率。 22湘西會戰: 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到六月,敵20軍進犯芷江,被我軍圍殲于雪峰山地區,敵軍傷亡超過1萬人。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  淞滬地區位于長江下游黃浦、吳淞兩江匯合處,扼長江門戶。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淞滬停戰協定》的限制,中國軍隊不能在上海市區及周圍駐防,市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兩個團擔任守備,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變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楊樹浦一帶派駐重兵,專設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駐滬兵力有海軍陸戰隊3000余人,大批日本艦艇常年在長江、黃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軍制造“七?七”事變,侵占平津后,企圖侵占上海,而后進攻南京。8月9日,駐滬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進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被中國保安部隊擊斃。日軍以此為借口,要挾中國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隊,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以虹口區預設陣地為依托,向淞滬鐵路天通庵站至橫濱路的中國守軍開槍挑畔,并在坦克掩護下沿寶山路進攻,被中國守軍擊退。  8月14日,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同時,軍事委員會以京滬警備部隊改編為第9集團軍,張治中任總司令,轄3個師1個旅及上海警察總隊、江蘇保安團等部,擔負反擊虹口及楊樹浦之敵任務;蘇浙邊區部隊改編為第8集團軍,張發奎任總司令,守備杭州灣北岸,并掃蕩浦東之敵。8月15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聲稱“為了懲罰中國軍隊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覺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斷然措施”。同日,日本下達編組上海派遣軍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將為司令官,下轄第3、第9、第11師(欠天谷支隊)等部,作戰任務為“與海軍協同消滅上海附近的敵人,占領上海及其北面地區的重要地帶。”  與此同時,蔣介石下達全國總動員令,將全國臨戰地區劃為5個戰區,滬杭地區為第3戰區,馮玉祥任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司令長官,并任命陳誠為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決定以主力集中華東,迅速掃蕩淞滬敵海軍基地,阻止后續敵軍登陸。  8月17日,中國軍隊再次向虹口、楊樹浦方面之敵反擊。第87師攻占日海軍俱樂部,并擊退敵多次反撲。第88師在八字橋、法學院、虹口公園等處與敵反復爭奪。8月19日,中國軍隊又一次發起攻勢,以從西安到達的宋希廉所屬第36師加入戰斗,與第88師、第87師一起,經晝夜激戰,突破日軍陣地全縱深,攻入匯山碼頭。日軍憑借堅固工事頑抗待援,中國軍隊進展困難。第36師第215團第2營300余名官兵攻入華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內與敵展開白刃格斗,不料被日軍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襲擊,全部壯烈犧牲。  在此期間,中國軍隊亦與日本航空隊展開激戰,并積極攻擊進犯的日本陸軍和艦艇,擊落日機47架,炸沉日巡洋艦1艘,中國空軍隊員閻海文、沈崇誨等壯烈犧牲。  8月18日至20日,日軍第3、第11師先后由日本出發,至22日到達上海以東120公里的海域,換乘小艦艇準備登陸。第3戰區鑒于敵登陸威脅增大,遂以第9集團軍專負上海市區之作戰,以新編成的第15集團軍(總司令陳誠)負責吳淞鎮以下沿江防線的作戰。  8月23日晨,日軍上海派遣軍第3、第11師在優勢火力掩護下,于川沙河口、獅子林、吳淞一帶強行登陸。24日,中國第15集團軍先后進至上海,向登陸之敵發起反擊。9月1日,日軍1000余人圍攻獅子林炮臺,第98師一部與敵反復白刃搏斗,多數犧牲。9月5日,日軍集中30余艘軍艦,掩護陸軍向寶山發起猛攻,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守衛寶山的第18軍第583團第3營500名官兵,在營長姚子青率領下,浴血奮戰,擊退日軍數次沖擊,奮戰2晝夜,多數壯烈犧牲。  9月上旬,由于日軍不斷增兵,戰爭逐步升級,中國軍隊也陸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蔣介石自兼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司令長官。以陳誠的第15集團軍為左翼作戰軍,以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為中央作戰軍,以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為右翼作戰軍。9月21日,再次調整部署,朱紹良任中央作戰軍總司令兼第9集團軍總司令;陳誠任左翼作戰軍總司令,下轄第19集團軍(薛岳為總司令)和第15集團軍(羅卓英為總司令);張發奎任右翼作戰軍總司令,下轄第8集團軍(張發奎兼總司令)和第10集團軍(劉建緒為總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軍第101、第9、第13師等增援部隊陸續在上海登陸,加入上海派遣軍之作戰。至此,日軍總兵力達20萬人。盡管日軍在武器裝備上占有很大優勢,但至11月初仍未能獲得決定性勝利,卻付出了重大代價。日本統帥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預期戰果,決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曉,日軍利用大霧、大潮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陸,對淞滬實施迂回包圍。中國右翼軍部分沿海守備部隊已抽調支援市區作戰,猝不及防,陣地相繼失守,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10集團軍于11月6日占領金山,力圖與上海派遣軍達成合圍。蔣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線撤退,日軍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至此,戰役結束。  淞滬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至11月12日結束,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10個師28萬人的兵力,動用軍艦30余艘、飛機500余架、坦克300余輛;中國投入70余個師的兵力,動用艦艇40艘、飛機250架。中國官兵同仇敵愾,斗志昂揚,以劣勢裝備與敵人拚搏,斃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速戰速決的迷夢。  淞滬會戰期間,上海人民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抗戰,支援前線。各界群眾都組織了救亡協會。文藝界救亡協會、學生界救亡協會、上海市紗廠工友救亡協會等團體,都開展了宣傳、募捐、演出、慰勞等活動。全國各界民眾積極支援上海抗戰。湖南學生戰地服務團和福建省民眾組織的慰問團,都到前線進行慰勞。海外華僑踴躍捐獻,支援祖國抗戰,到10月16日,捐款已達330余萬元。

熱心網友

湘西會戰也應該是吧

熱心網友

戰況如何,結果如何,說不出口啊。按照日本的統計,臺兒莊日本戰死4000人左右,淞滬會戰日本戰死9000人左右。而臺兒莊、淞滬號稱國軍最出彩的“戰役楷模”。根據日本靖國神社的數據,1937-1941年,日本總共在中國戰死19萬人,整個八年抗戰日本總共在中國戰死40萬人。

熱心網友

上面這為回答的很詳盡,我再向你推薦一本書張憲文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出版,在各大圖書館都應該能夠找到,舊書市場上也經常能夠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