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現在4歲半,這段時間特別害怕一個人到黑暗的地方,以前不會害怕的,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他覺得黑暗中有骨頭人,而且他也夢到過骨頭人,我問他見到過沒有,他說在黑暗的地方見到過(不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我們很少讓他看恐怖的電視,包括有些卡通片有這些情節我也一般不會讓他看,我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會覺得黑暗中會有骨頭人?有沒有誰能告訴我該怎樣解釋給他聽?
熱心網友
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面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覺,應先讓他看清楚陰影的真面目。借父母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所給的安全感,應可得到解除。 斯斯今年已經4歲,從懂事開始,她就一直不敢單獨睡覺,上廁所都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她總是那么“怕黑”、“怕鬼”,如果沒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著,甚至尿褲子。 為何產生恐懼心理? 害怕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通性。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還有些人連自己怕什么都不清楚。“我的孩子怕黑、怕‘鬼’怎么辦?”許多父母都曾有過這個困擾,其實孩子害怕的感覺是不是來自“鬼”、黑暗呢?父母應多仔細思考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原因和情況,在不知不覺中會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是父母必須注意和避免的: 1大人的恐嚇:當孩子不聽話或淘氣時,有些父母會用“鬼”來嚇他,“你如果再不乖乖聽話、坐好吃飯,待會兒狼外婆就會找你!”或是將孩子關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間、廁所等,借以處罰、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緒。 2獨處:在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隨著黑暗、陰影和獨處等因素,特別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比較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恐懼。當他說有“鬼”時,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事物,可能是模糊不明的陰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一個人獨處、害怕孤獨。 3過分的渲染和夸大:幼兒如果有父母、親人的陪伴,給他安全、親密的安慰,幼兒是不會怕黑的。但如果父母親本身就怕黑,經常大驚小怪或尖叫,孩子會產生負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對黑暗的畏懼感。同樣的,怕“鬼”也是大人對此過分的渲染和夸大所致,尤其是動作和表情,讓幼兒永生難忘,影響將來一輩子。 4電視傳播媒介的影響:一些電視節目或恐怖片,都會將“鬼”和黑暗聯系起來,再配合一些詭異的音效、動作、道具和化妝,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會出現在黑暗的地方。”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對它的恐懼感。 了解原因、化解疑慮 造成孩子害怕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鬼怪”、“黑暗”只是常見的一種而已。害怕在形成之后,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退。但有些人則不會,相反還會增加其害怕的程度,久而久之則會有“恐懼癥”,進而影響人格發展與日常生活行為。大部分的恐懼,其實都可以由父母親的陪伴或是情感上的支持,給予安全感而得到緩解。 如何克服孩子的恐懼,使他勇敢、積極的去面對事物呢?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協助孩子: 一、了解原因 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而父母在面對孩子因恐懼產生的情緒反應時,需先持立即否定的態度,試著以簡單的對談方式,了解他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面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覺,應先讓他看清楚陰影的真面目。 二、借故事理清真相 如果大人發現孩子有害怕“鬼”的傾向,卻無法得知他害怕的是什么,可以嘗試使用說故事的方式,一邊說給孩子聽,一邊讓他說說他的感覺,以理清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讓孩子從故事中得到一些心靈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實其心靈。 三、保持明亮光線 發現孩子所恐懼的是“黑暗”,就為他點一盞小夜燈,或是在孩子活動的每個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線。硬是強迫孩子勇敢面對他不會處理的恐懼,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他覺得更加害怕。 四。給予情感保證 如果孩子說的“鬼”,是一種黑影或是找不出來源的聲響,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去發現,那些令人恐懼的物和聲,究竟是哪兒來的。如果孩子年紀還小,說不清他害怕的鬼是什么,父母不妨給予他情感上的保證,讓他知道有人陪伴他,他不會被丟在黑暗中。 五、多擁抱或愛撫 父母甜蜜溫馨的擁抱、愛撫,不僅可以增加親子感情,這份“愛的感覺”會使他覺得無論處在任何環境下,都是溫馨與安全的,對于未知的事物,又有何懼?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來陪伴孩子,隨時觀察他的情緒和動向,以最實際的行動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六、利用語言互動、溝通 少數孩子怕“鬼”的原因是害怕死亡,或是無意間聽說人去世后會變成“鬼”,“鬼”會取走人的性命等。像這種情況都會導致他害怕“鬼”,這時大人就得費一番工夫,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他溝通,向他解釋死亡的問題,并協助他去尋找能使他安心的方式。 七、慎選電視節目 為了孩子,父母應慎選電視節目,盡量避免讓孩子看那些妖魔鬼怪的節目,或是一些兇殺、棄尸的新聞,這樣會讓孩子加深對鬼怪的恐懼感。此外在睡覺前,切勿讓孩子一起和大人觀看恐怖電影,影響睡眠質量,導致晚上經常做噩夢。 當作是防衛機制 除了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克服心理障礙外,害怕真是一件不好的事嗎?其實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防衛措施,如果人的心理少了害怕,就會降低對周遭環境里潛在危險的警覺性,比較容易使自己暴露在危險當中。所以當我們在協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的同時,也不應該忘了提醒孩子,害怕某些事物有時是正確的、健康的表現,例如:看到尖銳的東西會有害怕的感覺,而讓我們在使用或接觸尖銳物品時,會加倍的小心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所以大人千萬不要在孩子害怕時,說他是“膽小鬼”或是“不勇敢”,否則,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很沒用而退縮,或是認為天不怕地不怕,才是好事情,好孩子。。
熱心網友
1.先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他是不可能看見的,多半是有些人給他講了恐怖故事,你要摸請情況.2.給孩子講科學,將黑暗是怎么回事!天為什么回黑呀,為什么又亮!3.更多的關愛
熱心網友
孩子怕鬼怎么辦 “虧你還是個男孩子,拿出勇氣來!”這是父親在鼓勵膽小的丁丁,丁丁特別害怕半夜里一個人穿過光線暗淡的走廊去廁所。“我害怕。”“怕什么?!”“我怕有鬼出來。”“怎么會有鬼呢?”“要是有了怎么辦?”“世界上是沒有鬼的!”“……”兒童的心理分析:“雖然爸爸說沒有鬼,真的沒有嗎?可是,我怕鬼,怕極啦!”大人習慣于用理性去思考鬼是否實際存在。對于幼兒來說,他不管什么道理不道理,現實問題是,恐懼心理在支配著他。“我怕得要命,爸爸和媽媽卻笑話我,瞧不起我,嘲弄我,對我害怕鬼的心情不理不睬,無動于衷。我不能饒恕他們!”“我害怕當我睡著的時候,會做各式各樣的惡夢。我害怕黑暗的地方、巨大的聲響、高高的東西、狹窄的壁櫥,等等。人們都說只有地震、打雷、起火和父親大人是最可怕的,可是我無論什么都怕”這種害怕的心情,大人一點都不理解。”媽媽的高招:一般來說,幼兒都有“恐懼心理”。隨著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從懵懂到初步認識,他們受到的外界干擾也在增多,對那些黑暗、巨大、血腥的事物會產生非常恐懼,因此,他們會怕黑、怕巨大的聲響、怕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發展現象。幼兒對于自己周圍的情況還不夠了解,可以把恐懼看成是幼兒警戒心的表現。家長應該毫不猶豫地承認和接受兒童的恐懼心理。不能僅僅用講道理的方式對待幼兒的感情。例如,說什么“鬼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你是男孩子,應該勇敢些”,“已經四歲,不該害怕”等等,這全是大道理。幼兒的感情接受不了這些大道理。因此,當孩子說“我怕鬼”的時候,最好是用溫柔而體貼的語言和聲調對他說:“怕鬼嗎?是呀,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鬼呀!”用理解的語調幫助他排遣憂慮,這樣他會更好地接收家長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