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139cm
熱心網友
當今社會,孩子身材矮小成了家長們的一大心病。隨著社會的進步、競爭的加劇,從就業到交友,身材的高矮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成功指數。成千上萬的家長們對自己獨生子女的身高異常敏感,不少家長因為孩子的身高問題找醫生看過病。據重醫兒童醫院有關人員介紹,到矮身材中心看病的孩子,每月都有300-400人。兒童矮小已成為父母最關注的話題! 探因:生長潛力發揮不好 一教授,人的身材高矮是由遺傳和環境兩方面決定的,遺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生長潛力。生長潛力的發揮受到內外環境的制約。內環境指機體的內分泌激素如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等。外環境指自然、生活和社會環境,主要的有營養、運動、睡眠和精神等因素。遺傳靶身高有10-15厘米的波動范圍,如果潛力發揮得好,可以獲得最大的高度。兒童身高的增長速度不均勻,人的一生身高增長有兩個快速增長期,即嬰幼兒期(0-3歲)和青春期。嬰兒出生后第1年長高約25厘米,第2、3年各10和8厘米,3歲以后的生長速度下降,每年5-6厘米。進入青春期后(男孩12-13歲,女孩10-11歲),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孩子身高出現“竄個”現象,每年可增高7-10厘米,青春后期(女孩子月經來潮后,男孩排精后),性激素使骨骺逐漸閉合,生長速度驟減直至不再生長。因此,嬰幼兒期和青春期為身高增長的重要時期,應予以高度重視。提醒:別盲目相信增高藥 據教授介紹,市面上銷售的口服“增高藥”,大都是含鈣、鋅、賴氨酸的保健品,有些還摻雜有雄性激素。保健品對生長只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對于一個生長激素缺乏或有染色體病變的兒童,是不可能增高的。雄性激素在短期內有一定促生長效果,但會使骨骺閉合加速,生長期縮短,最終身材矮小。門診常有這樣的孩子由于骨齡超前,骨骺提前閉合,失去了干預的機會。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測量孩子的身高并監測生長速度,及時發現異常。如身高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或每年增長低于相應年齡階段的正常速度率,就應到正規醫院咨詢或就診。治療:抓住最佳時機 在患有矮小病的孩子中,不少孩子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生長激素是正常人腦垂體分泌促進生長的一種激素,現在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批量生產。生長激素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的矮小兒童。1。生長激素缺乏癥。2。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癥(染色體異常)。3。生長落后的小于胎齡兒(足月產體重不足2。5公斤)。4。特發性矮小(非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5。腎功能衰竭導致矮小。性早熟兒童在采用藥物抑制性發育和骨骺成熟的同時可合并使用生長激素,以改善最終身高。 雷教授說,生長激素缺乏癥,應盡早應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進行治療,使用第1年可增長10-12厘米。對于不同的原發病,開始治療的時間以及應用劑量等可產生不同效果。一般說,開始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需要提醒的是,應用治療性藥物,因其價格較貴、使用時間長,必須在專科醫生的嚴格指導和監測下使用。 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到醫院給醫生檢查一下,讓醫生給予專業意見。(10歲還不算太晚)。
熱心網友
要補鈣和魚肝油,平時增加營養,多運動。
熱心網友
“我兒子都15歲了,個頭才長到1米5,比班里其他的男生矮了一頭,再長不高恐怕上學、娶媳婦都困難。”一位母親帶兒子到醫院看病時,這樣向大夫訴苦。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生長與發育中心主任李輝告訴記者,像這樣十四、五歲來看“矮小門診”的孩子不少,但他們應該更早地前來就診。 十四五歲才來治有點晚 李輝主任介紹說,首都兒研所“矮小門診”成立已近十年。前來就診的孩子以十四、五歲居多,甚至在門診中還有更極端的情況。小劉(化名)來就診時已經20歲了,身高才1。3米,醫生只能惋惜地告訴她太晚了。李輝對記者說,這時孩子骨骺閉合,醫生是無能為力的。 家長知道給孩子看病晚了,往往后悔不已。一位母親對記者說:“我早就發現孩子比同齡人矮了,但總覺得到了青春期肯定還能往上躥,再等等會長上去的。”李大夫表示,不少矮小兒童的家長都抱有這樣的心理,卻意識不到孩子矮小可能是病,應該盡早干預。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矮小門診”副主任醫師王新利在采訪中告訴記者,不少家長等著孩子在青春期躥個兒,會一直觀望到十四五歲,甚至十七八歲,這是不對的。由于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發育普遍提前,家長不能再用從前的青春期年齡段來衡量現在的孩子。 王新利說,導致矮小的原因主要有:遺傳、原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宮內生長遲緩等。此外,一些慢性代謝性疾病,比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青春期提前及性早熟都會造成身材偏矮。家長千萬不能因僥幸心理,而耽誤了治療孩子矮小的最佳時機。 每年身高增長不到5厘米就該檢查 王大夫介紹說,孩子長個頭其實是有規律可尋的。一般而言,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身長會增加25厘米左右,第二年會增加10厘米,2歲以后,孩子會以每年5厘米左右的速度繼續生長,一直持續到青春期,在青春期,孩子的身高每年都會增長10厘米左右。 所以,家長應該留心觀察孩子的身高變化,最好從小就給他們做一個身高記錄,記下每年身高增長值,一旦發現一年內孩子長不到5厘米,就應該意識到孩子可能是缺乏營養或患有其他病癥,要及時去尋求醫生的幫助,以期盡早診治。王大夫強調,即便是有家族矮小問題的孩子,如果能夠盡早到醫院治療,身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長。 個子矮不能亂投醫 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矮小,基本都是可以治療的。王大夫表示,如果是慢性代謝疾病,可以通過治療原發病獲得治愈;而如果是生長激素缺乏,則可通過注射生長激素治療。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個矮不能“亂投醫”。王大夫指出,有部分家長因為缺乏有關的科學知識,發現孩子的個頭長不起來,就會盲目地給他們服用一些廣告中宣傳的增高藥品,而事實上,這些增高藥品,或者是一些營養素,起不到什么作用;或者是所含有的激素類成分,盡管能夠使孩子的身高在短期內增長一些,但同時它也會促使孩子的骨骺提早閉合,起到反作用。 想要讓孩子長得高,家長還是應該注意讓孩子的營養更均衡,并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足夠的運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生長環境,因為壓抑、緊張的情緒也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心理因素 1。因家長情感不和而產生家庭壓抑氣氛; 2。父母吵鬧而引起分居或離婚的單親生活; 3。家長失業或下崗出現低落的情緒; 4。對孩子期望過高而產生的壓力; 5。孩子因被管教太嚴而失去自信; 6。家長在吃飯時數落他,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如何調適孩子的心理 1。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不要因夫妻的矛盾讓孩子感到壓抑; 2。即使夫妻分居或離異,仍要一如既往地愛孩子,讓他感到安全、幸福和自信; 3。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因他淘氣或不聽話,動轍就打罵、懲罰他,而要多講道理,多鼓勵; 4。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引導教育他,不要因過高期望而給他壓力。 5。關注孩子的飲食,注意營養搭配,不要養成偏食習慣,決不能在吃飯時批評或訓斥他,影響他的食欲;留心孩子的大便,若出現消化道失調,腸胃紊亂,需及時就醫,不要拖延。 6。若孩子是心理原因造成身體發育的障礙,家長不要盲目給他吃助長藥,只要心理問題解決了,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恢復正常,到一定年齡段就能迅速增長身高。 。
熱心網友
不僅僅是鈣的問題要同時注意蛋白質的補充,還要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熱心網友
營養加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