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有些不同看法,憑什么說~~~~~~~~~~~~臺灣問題解決之前肯定是不會有的國家統一后,要看當時的周邊環境和我們與美國、日本的關系。我認為咱國家要富強必建立一支強大的藍水海軍,沒有航母就不配叫藍水海軍。我估計應該是先解決有無問題,建立一個約2~3W噸級的,而后總結經驗,建造5~6W噸級的大家伙....................前著十年內就很可能出現,后者在前者出現后數年就會有詳細的計劃。
熱心網友
我國是個海洋大國,但至今沒有航母。我國何時發展航母,發展什么樣的航母以及如何發展,國外有許多猜測,國內亦有不少爭論,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筆者也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無論從軍事需求還是從經濟與科技實力上講,我國目前暫不需要排水量達10萬噸級的重型航母。由于我國航母主要用來進行中、遠海制海制空和反潛作戰,支援中、近海兩棲作戰,任務是維護祖國統一,保衛領土領海及海上交通線,而非爭奪全球制海制空權,更不進行全球力量投送,所以,滿載排水量4-6萬噸,載機4 0-60架的中型航母可以滿足我國一定時期內的軍事需求。 ★艦載機 艦載機是航母的靈魂,是航母作戰能力的集中體現。我國發展中型航母,載機量有限,約40到60架,所以在載機的配備上應遵循“簡潔至上”的原則,盡量做到一機多用,一機多型,這樣不僅費用低,而且管理使用方便,后勤保障容易。除了預警機之外,只配置一種主力戰斗機,它不但能完成對空、對海和對地作戰,而且可以加掛電子戰吊艙或直接將戰斗機改裝為電子戰機進行電子戰,也可以加掛加油吊艙進行伙伴加油。國外的蘇33、米格29K、陣風M等艦載機的性能固然優良,但我國發展自己的航母,僅靠購買外國飛機是不行的,不僅經濟上負擔重,也不利于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而且飛機的性能也容易被敵方掌握。馬島海戰,阿根廷吃過這方面的苦頭。日本針對我國裝備的蘇27飛機,準備購買數架蘇27用于研究和模擬對抗訓練,并已于98年2月選派飛行員到俄羅斯集訓。所以,發展自己的艦載機很有必要。 就目前來看,可作為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的機種有國產蘇-27SMK、發展中的F-10以及俄羅斯YK-141M三種。FBC-1是殲擊轟炸機,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很強,亦可改裝為伙伴加油機及電子戰機,但其對空作戰能力不足,故不可用;蘇-27SMK不僅航程遠,載重量大,而且對空對地(海)綜合作戰能力都很強,通過適當引進俄羅斯蘇-33的有關技術并結合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改裝出先進的艦載戰斗機,如果結合國產電子戰吊艙,伙伴加油吊艙,則可進行電子戰和空中加油。作為艦載機,其改進重點是提高隱身能力,換裝更先進的雷達、火控系統,加裝推力矢量發動機,以提高短距起降能力和機動性;另據外刊報道,我國研制的F-10單發輕型作戰飛機已于98年3月首飛,這種先進的戰斗機完全可以發展為艦載機,既可以采用原來的單發布局,也可以采用雙發布局,如改為雙發艦載型,可以采用推重比為10的M88渦扇發動機,而且可以采用推力矢量噴口,綜合作戰能力可與陣風M相媲美;世界上的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不只有鷂式,還有更先進的YK-141M,筆者堅持認為我國應與俄羅斯合作,進一步發展YK-141M的艦載型,原因是,一方面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特有的使用靈活性決定了今后它將是兩棲攻擊作戰中不可缺少的機種,我國需要,俄羅斯也需要,另一方面,YK-141M本身的設計思想與性能比較先進,如適當改進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兩棲攻擊艦搭載YK-141M和反潛直升機以后可以與中型航母組成高低搭配的雙航母編隊,彌補中型航母載機量的不足。而且,美國JSF是未來艦載機發展的方向,我國需要在短距/垂直起降技術方面有所發展和積累。 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是航母所必需的,敘以貝卡谷地空戰及海灣戰爭都證明,沒有預警機指揮的戰斗機的戰斗力將大大折扣。我國艦載預警機的發展有以下幾種選擇,一是在我國引進的英國“空中霸王”的基礎上發展艦載型,但據說“空中霸王” 是在“獵迷”基礎上發展的,而“獵迷”的對空預警能力和控制指揮能力較差,所以要滿足需求,尚需做較大改進。二是與俄羅斯合作改進安-74艦載預警機,三是在國產相控陣雷達基礎上發展有源相控陣雷達預警機,這是未來預警機的發展方向,也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中型航母上可以不搭載反潛機,反潛任務由護航編隊中的多用途兩棲攻擊艦上的反潛直升機完成,數量為10架,加上護航編隊中驅逐艦、護衛艦上的10架,總計可達20架,足以完成反潛作戰任務,但目前的直-8和直-9反潛直升機的反潛能力不足,需要研制下一代反潛直升機,如果能研制出大型多用途傾旋翼飛機的反潛型則最為理想。 ★動力系統 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各有優缺點,不作贅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母,我認為選用成熟的常規動力比較好,它風險小,造價低,建造速度快。另外,我國也在發展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具備發展新型航母核動力的技術基礎,故未來也可以采用核動力。為減少風險,節約費用,可以在我國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動力的基礎上發展航母核動力,最好做到兩者通用。 ★航母平臺 作為航母,既要制空,又要反潛,還要對地攻擊,所以其載機必須達到一定數量,否則其作戰能力是極其有限的。作為中型航母,其載機量應不少于40架。另外,我國建造航母,要想購買彈射器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所以,我國航母暫時只能采用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的方式,但同時也應該進行彈射器特別是電磁彈射器的研究與開發,以備以后使用。根據艦載機及航母動力的不同,我國的航母平臺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 第一種,多用途兩棲攻擊型,常規動力,隱身設計,滿載排水量2。4萬噸,短距滑躍起飛,垂直降落,載機24架,其中YK-141M戰斗/攻擊機10架, 反潛直升機8架,預警直升機4架,運輸/救援直升機2架。采用滑躍甲板的兩棲攻擊艦如果搭載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完全可以作為輕型航母使用。我國建造多用途兩棲攻擊艦,一方面可以解決我國海軍兩棲攻擊能力弱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和航母艦員。2萬噸級的多用途兩棲攻擊艦我國完全有能力建造,最大的問題是艦載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向英美采購不可能,自行研制費錢又費時,而且風險大。理想的辦法是與俄羅斯合作,繼續YK-141M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的研制與改進,并引進技術自行生產。戰爭前期這種兩棲攻擊艦主要搭載預警直升機、YK-141M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以及反潛直升機與中型航母組成高低搭配雙航母編隊爭奪制海制空權,掌握了制海制空權后,它主要搭載YK- 141M戰斗/攻擊機、突擊運輸直升機、武裝直升機、氣墊登陸艇及海軍陸戰隊等進行兩棲登陸作戰。 第二種,中型航母,常規動力,隱身設計,滿載排水量約4。8萬噸,滑躍起飛 ,阻攔著艦,載機48架,其中F-10戰斗/攻擊機36架,預警機4架,運輸 /救援/反潛直升機8架。 第三種,中型航母,核動力,隱身設計,滿載排水量約4。8萬噸,滑躍起飛, 阻攔著艦,載機56架,其中F-10戰斗/攻擊機40架,預警機4架,F-1 0電子戰機4架,運輸/救援/反潛直升機8架。 第四種,中型航母,常規動力,隱身設計,滿載排水量約5。6萬噸,滑躍起飛 ,阻攔著艦,載機48架,其中蘇-27戰斗/攻擊機32架,預警機4架,蘇- 27電子戰機4架,運輸/救援/反潛直升機8架。 第五種,中型航母,核動力,隱身設計,滿載排水量約5。6萬噸,滑躍起飛, 阻攔著艦,載機56架,其中蘇-27戰斗/攻擊機40架,預警機4架,蘇-2 7電子戰機4架,運輸/救援/反潛直升機8架。 以上五種方案中,第一種方案費用最低,但只能作為中型航母的補充,第五種方案的綜合作戰能力最強,但費用也最高,風險也最大,第三種的費用和風險也較大,就目前在說,比較理想的是第二種或第四種方案與第一種方案相結合,組成高低搭配的雙航母編隊,在保證合理費用的前提下,擁有較強的作戰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我國的作戰需求。 ★ 電子設備與武器系統 電子設備與武器系統是航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方面美俄兩國有所不同,美國航母本身不裝備攻擊武器,自身的防御能力也有限,對敵攻擊和空海防御主要依靠艦載機和護航編隊來完成,俄航母則普遍裝備攻防能力極強的武器系統,不僅能攻,而且善守,對護航編隊的依賴性較小。我國航母的武器配備應以滿足自身防御為原則,所以它不必像俄航母那樣裝備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但應配備能抗擊敵方飽合攻擊的中近程區域防空系統,導彈采用垂直發射,載彈量48枚。據外刊報道,我國正與俄羅斯聯合研制HQ-16中近程地對空導彈,采用相控陣制導雷達和垂直發射,射高10-20000米,射程0。1-50公里,反應時間6-8秒, 一部制導雷達可同時制導16枚導彈攻擊8個目標,單發殺傷概率90%,從有關數據看與俄羅斯在研的”凱旋”中近程地空導彈極為相似,如果這種防空系統裝備在航母上,其防空能力將得到極大加強;末端防御則要采用8座反導性能優良的彈炮結合防空系統,既可以采用俄羅斯的“卡什坦”,也可以采用在QW-2,TY -90基礎上發展的國產型號;另外,潛艇是能接近航母的唯一作戰艦艇,其發射的重型魚雷是航母的最大威脅,故它也應配備一定數量的魚雷以及能有效攔截魚雷的反魚雷武器系統。主要的電子設備是類似于“宙斯盾”系統的大型相控陣雷達系統,但性能更強。我國已經開發成功了YLC-2固態三坐標相控陣雷達,可以在此基礎上自行研制性能更加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 ★航母編隊組成 如果我國從2005年開始建造航母的話,大約要到2015年前后才能服役,到那時旅大I和旅大II將全部退役,旅滬級和江衛級也已顯落后,C-801, C-802,HQ-61,海響尾蛇等將被淘汰,新型艦載武器已經陸續上艦,旅海級及其發展型等新型驅護艦無疑將成為航母編隊中的主力。 由于我國中型航母的載機量相對較少,故在編隊上可采用雙航母高低搭配方式, 即滿載排水量5。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一艘,載多用途戰斗機/攻擊機40架(部分可加掛加油吊艙進行伙伴加油),電子戰機4架,預警機4架,反潛/救援直升機2架,總計50架;2。4 萬噸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一艘,載YK-141M 多用途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10架,反潛直升機8架,預警直升機4架,救援/ 運輸直升機2架,總計24架;滿載排水量12000噸級的大型驅逐艦一艘,主要武器為:72單元標準化垂直發射裝置2座,其中在俄羅斯S-400地對空導彈基礎上改進發展而成的S-400X艦對空導彈96枚,最大射程400公里, 有極強的戰區彈道導彈防御能力和區域防空能力,YJ-X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3 2枚,射程500公里,CY-X遠程反潛導彈16枚,射程120公里,彈炮結合末端防御系統4座,備導彈64枚,反潛直升機2架,雙聯130mm主炮一座;旅海級防空型驅逐艦一艘(如圖1),滿載排水量約7000噸,主要武器為: FT-2000X區域防空導彈64枚,YJ-X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16枚,射程500公里,CY-Y反潛導彈16枚,最大射程60公里,彈炮結合末端防御系統兩座,備導彈32枚,雙100毫米主炮一座,有直升機起降平臺,無機庫, 必要時可加載一架直升機;旅海級反潛型驅逐艦一艘(如圖2),主要武器為:H Q-16中近程區域防空導彈36枚,YJ-Y超音速反艦導彈16枚,射程30 0公里,CY-X反潛導彈16枚,射程120公里,彈炮結合末端防御系統兩座 ,備導彈32枚,雙100毫米主炮一座,載反潛直升機兩架;排水量4000噸級的新型多用途驅護艦4艘,每艘裝備垂直發射防空導彈32枚,YJ-Y超音速反 艦導彈8枚、CY-Y反潛導彈8枚,反潛反艦直升機2架;新型攻擊型核潛艇 2艘,滿載排水量4萬噸的大型補給艦一艘,大型油船一艘。這樣,整個航母編隊的對空防御由外至內分為5層,第一層400公里以外,由艦載戰斗機負責,第二層100至400公里,由S-400X艦對空導彈負責,第三層50-100公里,由FT-2000X艦對空導彈負責,第四層8-50公里,由HQ-16等中近程防空導彈負責,第五層8公里以內,有彈炮結合末端防御系統負責;反潛攻擊分為3層,由外向內依次為:120公里以外主要由反潛機負責,6-120公里主要由CY-X、CY-Y反潛導彈負責,6公里以內主要由反潛魚雷及反潛深彈負責;對艦攻擊分為3層,由遠到近依次為,500公里以外由艦載機負責,3 00-500公里之間用YJ-X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300公里之內主要用Y J-Y超音速反艦導彈,這樣,整個艦隊由遠至近構成了極其強大的防空、反潛、反艦火力網。 ★如何發展航母 勿容置疑,以上航母編隊將是世界上除美國航母編隊以外最具戰斗力的編隊,如果要滿足國家需求,則至少需要3支這樣的編隊,分別布置在黃海、東海和南海,如果考慮維修保養及休整,則最好保持4-6支這樣的編隊。很顯然,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技術實力上講,短時間內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而是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遁序漸進發展過程。另外,航母是一個龐大而復雜地作戰系統,其作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法國在航母發展方面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二戰后的法國走的就是租賃-仿制-自行設計和建造航母的道路,先后向英國和美國租用航母,逐步培養出了本國的優秀的航母專業技術人員、操縱人員及艦載機飛行員。對我國海軍來說,航母使用及作戰的理論、方法與經驗近乎空白,所以,要在航母服役后盡快形成戰斗力,首先就必須盡早開始艦載機起飛及著艦,航母編隊作戰方面的訓練,以及作戰理論方面的探討與研究。為此,在2005年以前我們可以引進法國的克萊檬梭號航母進行艦員、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及航母相關技術的研究并自行設計建造多用途兩棲攻擊艦,為自行建造航母積累經驗,2005年后則開始自行建造航空母艦。 法國的克萊檬梭號航母已經退役,它有兩部彈射器,可以起降22噸左右的常規起降飛機,盡管與現代航母相比,其性能與使用壽命已經不高,但畢竟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經過適當改裝,可作為一艘航母訓練艦,而且也可以對我國自行研制的艦載機及航母配套設備進行實驗及測試。從經濟上說,購置或租借克號的費用也不會太高,而且作為訓練艦,其配備的飛機的種類和數量也無須太多,初期只需配備艦載教練機和直升機,待訓練達到一定水平后,可搭載適當數量的戰斗機進行訓練,而且它不需要龐大的艦隊為其護航,相關費用也就不多。至于訓練用艦載教練機,可購買俄羅斯的蘇25艦載教練攻擊機或用國產K-8教練機改型,訓練用艦載戰斗機則可用F-8、F-10及蘇-27戰斗機改型。另外,如果我們在克號的斜角甲板前部加裝俄羅斯的MT-2移動式滑躍甲板,無須很大改動就能使之具備彈射和滑躍兩種起飛甲板,它既可以進行彈射起飛訓練又可進行滑躍起飛訓練,完全可以滿足一定時期內我海軍艦載機試驗研究與訓練的需要。這樣,當我們的航母還在設計建造的時候,我們已經擁有了較高素質的艦載機飛行員和航母艦員,掌握了一定的航母編隊作戰的理論和方法,一旦新航母服役,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戰斗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國設計、建造和裝備航母的過程中,航母專業技術人員和操縱人員以及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應該先行,艦載機的開發也應先于航母平臺,而航母平臺設計上要獨具特色,編隊配置上則要注意高低搭配,輕重結合,即中型航母為主力,多用途輕型航母為補充。重要的是,無論是艦載機還是艦載電子設備與武器系統,都要考慮航母裝備時的作戰環境,具備一定的超前性。何況,發展航母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自己所能獨立完成,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制定詳盡的規劃,各相關部門緊密協作。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我們自己強大的航母艦隊巡邏在祖國的萬里海疆。。
熱心網友
沒那個技術水平美國的CVX航空母艦快出了,而中國手上只有蘇聯的三流航母的不完全資料,搞出來也不是人家的對手,所以還是不搞為好.
熱心網友
新瓶子 裝舊酒
熱心網友
解決臺灣以后就會有的了
熱心網友
We do not need it yet!
熱心網友
我有些不同看法,憑什么說~~~~~~~~~~~~臺灣問題解決之前肯定是不會有的國家統一后,要看當時的周邊環境和我們與美國、日本的關系。我認為咱國家要富強必建立一支強大的藍水海軍,沒有航母就不配叫藍水海軍。我估計應該是先解決有無問題,建立一個約2~3W噸級的,而后總結經驗,建造5~6W噸級的大家伙....................前著十年內就很可能出現,后者在前者出現后數年就會有詳細的計劃。
熱心網友
浪費錢,不裝備為好。
熱心網友
臺灣問題解決之前肯定是不會有的國家統一后,要看當時的周邊環境和我們與美國、日本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