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原子彈不投在日本首都東京?真可惜。如果投在東京,歷史會出現什么變化?

熱心網友

因為日本當年的轟炸是針對美國的軍事設施.所以美國也不至于對日本平民進行種族屠殺.投擲原子彈`主要是比較強硬的震懾手段`逼迫日本投降.再來就是平息民憤...也有殺雞給猴看的味道`

熱心網友

1、在投原子彈之前,東京幾乎已經被幾萬噸的燃燒彈摧毀了,人員也早已疏散。2、美國二戰間對日本土轟炸都是嚴令禁止波及皇宮的。3、東京當時并非日本工業基地,打擊意義不大,且地勢不平坦,打擊效果不佳。4、如果需要進行登陸作戰,東京周圍的港口和交通線是美軍保證補給所必須的。5、日本為了保衛皇宮,在其附近關押了盟軍俘虜。6、轟炸的目的是摧毀日本的斗志,而非激起日本抵抗的決心。如果,真的炸了東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戰爭將繼續下去,造成更多的人死亡,當然日本的失敗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能徹底滅亡:)。

熱心網友

當時廣島和長崎是日本的工業基地.

熱心網友

因為東京有很多歷史古跡````美國為了照顧日本人的民族感受``也是不想把事情做絕

熱心網友

那是美國人文明,不打民用,打軍用

熱心網友

那是美國人文明,不打民用,打軍用

熱心網友

因為東京有皇宮。美國二戰間對日本土轟炸都是嚴令禁止波及皇宮的,因為怕激起日本人更瘋狂的抵抗。而原子彈的投放目的是為了摧毀日本人的抵抗意志,迫使日本投降,使戰爭盡早結束,同時以期能夠騰出時間較蘇聯更快的搶占朝鮮半島的勢力。事實證明美國的意圖實現了一半,即日本很快投降;而蘇聯卻出人意料快的較美國先一步開始搶占朝鮮半島的勢力范圍。如果原子彈投放東京,那美國的意圖就是準備徹底的長期占領日本,而非僅在日本根植自己的勢力,那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占領與反占領的血戰(包括后期的游擊戰),這將有可能拖垮美國的經濟,同時迫使美國將原計劃在歐洲的軍事存在部分轉投亞洲,從而大大削弱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勢力(畢竟美國的戰略重心還是在歐洲)。同時,朝鮮半島將完全落入蘇聯的勢力范圍內,后來的朝鮮戰爭也就不會發生。后面的中國在朝鮮半島上也不會有自己的勢力存在,即在東北亞地區中國將沒有境外牽制勢力。而蘇聯可再借機擴大其歐洲及亞洲勢力,蘇聯核心將更強大,對中國的壓制力也會更大,這都將對今后的中國非常非常不利。一句話——世界格局將與今大不相同。但事實上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這與美國的基本國策和戰略根本不符。。

熱心網友

■謎團三:為什么選擇廣島和長崎?    美國政府選擇原子彈投放地點依據有四個,根據原子彈對投擲的位置、氣象條件和影響效果的要求,被選擇的轟炸目標和地點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軍事設施或是軍火工業重地;二是便于投放,以平地為最佳;三是容易取得轟炸后的威懾效果。另外一個依據是要達到做“巨大的實驗”的目標就要選擇在人口集中,沒有遭到普通轟炸的城市,以便科學家們觀測原子彈的功能、檢測其威力。美政府經過專門委員會反復研究,最后廣島、小倉和長崎三個地點被定為投擲原子彈的目標。     美國空軍最初將擁有40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小倉定為首選目標。但有報道說,該市附近有一個專門關押美國戰俘的集中營,這使空軍猶豫不決。最后,他們決定首攻目標改為廣島。因為廣島既沒有美軍戰俘,又是軍火工業發達的重要軍事基地,更為重要的是,該地區已經連續20余天沒有下雨,轟炸效果最佳。長崎被列為轟炸目標,主要是因為長崎也是一個重要港口和軍火基地,但由于該地處于低洼谷地,地理位置遜于前兩座城市,于是長崎被列為前兩個目標不能投彈時的預備目標,即:前兩個目標有一個不能實現時,就對長崎進行轟炸。因此之后就有了由于天氣緣故,轟炸員放棄了小倉退而炸長崎的結果。就算是炸了又能怎么樣? 日本軍國主義者犯的滔天罪行難道讓日本平民承擔?。

熱心網友

那樣,雖然主要戰犯都死光了,軍國主義大概也不會再抬頭了,但是,平民百姓也死得太多了。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應該是武裝占領日本,并且瓜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