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喂一次,喂多少,多久換一次水,用的水是不是自來水就行,它對用水是不是很苛刻,現在冬天了,應該注意些什么...它生病的話,我怎么知道,~謝謝
熱心網友
斗魚的飼養管理 斗魚的飼養容易,適應能力非常強,在嚴重缺氧的水中也能安然無恙,對水質無嚴格要求,適宜PH值6。8~7。8,水溫20~23℃,主要吃動物性飼料,可投喂紅線蟲,紅蟲等或干飼料,水族箱應加蓋,防止跳出缸外。 飼養斗魚的容器,大至混養型水族箱,小到玻璃缸,并無特殊限制,但因其好斗的本質,為了避免它們大打出手,一般采取單獨飼養。如若您想飼養兩只雄性斗魚激斗它們各展雄姿,可在魚缸中間設隔一塊玻璃再插一無毒塑料板,即可讓你一飽眼福,又不傷害魚只。近年來臺灣不斷推出的掌中缸,其精巧的款式和豐富的色彩都極適合于展示斗魚的美麗。然而不論使用何種容器飼養,都得做一些必要的裝飾和設備的安置,才能提供斗魚生長的最佳生存環境。首先在魚缸底部要鋪入一層清洗干凈的薄薄的底砂或彩砂,一方面可以穩固栽培水草的根部,另一方面可為微生物提供附著,水與底砂的比例以5:1為宜。為了保持缸中充足的氧氣和提供魚躲藏的外所,應適當的植入金魚藻、黑藻等對CO2需求量低的水草。此外為了提供充足的光照,利于水草進行光合作用,小型玻璃缸中最好能配置一盞小型光線柔和的燈具。 飼養斗魚不僅設備輕巧簡單,飼養起來也毫不費力,只需每3~7天利用一塑膠軟管通過虹吸法清除缸底糞便污物,并抽去約1/3的污水,注入除氯的自來水即可創造清潔的水質環境;在小型水族箱中由于無動力設備帶動水循環,因此要隨時注意除去因殘餌、糞便形成的水面油膜,可以用竹筷夾一吸水紙,輕輕在水面拖動即可,此外還應適時根據水質情況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斗魚是屬于雜食偏肉食性的魚種,因此可搭配喂食多種餌料,盡量不要讓斗魚的食譜過于單調。通常人工干燥餌料營養成份齊全且干凈衛生,是大多數人飼喂斗魚的必備餌料;為適應斗魚水上層活動的習性,最好選浮水性飼料,若能間隔投喂新鮮的活餌,如豐年蟲、孑孓、絲蚯蚓、水蚤等,;可使斗魚體色更加鮮艷,同時讓您在喂魚的過程中盡情享受魚兒攝食的樂趣,但由于這類餌料大多帶細菌而易于給魚只染病只能做為斗魚口味的調劑品,投喂時一定要經過漂洗,每次投喂量能在5分鐘內吃完為度,每天投喂一次即可。斗魚最易患的幾種魚病:A外傷:斗魚的好斗使其難免體表有不同程度的外傷,此時應及時采取措施,以免傷口受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其它病癥治療:(1) 將抗菌素,如青霉素、四環素等配制成濃度為2mg/l的溶液,浸泡魚體,每天換取一部分藥液,持續治療直至傷口痊愈;(2) 在傷口處涂抹紅藥水,每天涂1~2次;(3) 在2~3mg/l濃度的亞甲基藍溶液中浸洗魚體5~15分鐘;(4) 用1%的孔雀石綠溶液涂抹傷口。 B爛尾、爛鰭 病因:因運輸、清缸、撈魚時不慎碰傷魚體或斗魚互相撕咬而造成的傷口,被細菌和霉菌感染引起尾巴和鰭條潰爛。 癥狀:魚鰭和魚尾鰭條邊緣變白,傷口分泌黏液,嚴重時背鰭、腹鰭、臀鰭的鰭條殘缺不全,有時尾鰭鰭條軟骨間結締組織裂開而使尾鰭呈掃帚狀,甚至腐爛的鰭和尾脫離魚體,使斗魚失去觀賞價值。治療:(1) 用5mg/l的呋喃唑酮和1%的食鹽溶液浸泡病魚,以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投喂經消毒的水蚯蚓等新鮮活餌加強營養,增強抗病能力和組織再生能力;(2) 每10公斤水中用5~10萬單位的青霉素水溶液浸泡魚體,并在魚餌中添加適量維生素;(3) 用1%濃度的呋喃唑酮水溶液涂抹鰭條破損處,每天涂抹1次,連續3~5次可促使傷口愈合;(4) 每公斤水用1mg漂白粉或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水溫在20℃時高錳酸鉀濃度為0。5ppm,當水溫為25℃時高錳酸鉀濃度為1ppm,撈出后用漂白粉混合物涂抹患處,直至痊愈。C小瓜蟲 病因:是由原生動物的纖毛類寄生蟲多子小瓜蟲寄生于魚的體表、魚鰭和鰓上引起的,又稱為白點病。癥狀:發病初期,斗魚縮鰭、食欲減退,反應遲頓,常在水草石塊上不斷磨擦身體,當小瓜蟲幼蟲在斗魚上皮組織間不停來回活動和鉆營時,魚體上皮組織浮腫;當幼魚吸吮魚體表皮組織的營養時,刺激魚體分泌出大量黏液,使魚體組織增生,形成白色斑點狀的胞囊。病魚全身覆蓋白色黏液猶如灑了一層白粉。其病程一般持續5~10天。治療:(1) 用0。3~0。4mg/l濃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在20℃水溫下浸洗魚體2小時,然后將病魚放入清水中漂洗1小時,以清除魚體附著的死亡蟲體和黏液,5~7天后進行重復治療; (2) 用200~250mg/l濃度的福爾馬林與1~2mg/l濃度的孔雀石綠合劑浸洗魚體60分鐘,連續3次,然后放入清水中飼養60分鐘,在6天后重復用藥;(3) 用 2mg/l亞甲基藍溶液浸泡6小時;(4) 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水浴病魚5~15分鐘;(5) 根據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提高水溫至28℃,數天后小瓜蟲胞囊自會逐漸破裂脫落,此時只需更換新水,并保持恒定的水溫;(6) 將水溫加至30℃,在水中按0。05g/l的濃度加入硫酸奎寧,隔七天后重復治療一次,待痊愈后靜置3小時再恢復正常水溫。D豎鱗病 病因:水不清潔,魚體表個別鱗片脫落,飼養水溫過高時,由水型點狀單胞菌引起的魚病,又稱松鱗病、立鱗病。 癥狀:斗魚鱗片部分或全部向外張開,豎起呈松果狀,鱗片基部水腫,內積存有半透明或含水的滲出液,當輕壓鱗片時,鱗基會噴射出黏液。病魚鰭條基部和皮膚也都伴有輕度發炎、充血現象。斗魚沉于飼養缸底部,最后衰竭而死。治療:(1) 用 1%食鹽水與1%小蘇打配制成混合液浸洗魚體10分鐘,并重復用藥治療(2) 用2%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和3%的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每天藥浴兩次,每次10分鐘;(3) 將病魚浸泡在0。5ppm的四環素水溶液中洗浴,每天兩次,每次1小時;由于目前尚未確定治療此病的有效方法,因此較難治愈,在春季水溫較低的易發季節要確保水質清潔,并維持適當的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