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頂住人民幣不貶值,為什么會贏的全世界的稱贊?

熱心網友

人們記憶猶新:1997年以貨幣貶值和私人債務過高為特征的亞洲金融危機,人民幣頂住壓力不貶值。雖然中國此舉在出口貿易上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穩定了周邊國家的金融中心乃至亞洲經濟。從中受益的世人贊嘆,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人民幣在二十世紀末的區域性乃至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中,首次扮演某種“強勢貨幣”角色,表明了一個新興金融中心的崛起。 一國貨幣的升降貶褒成為全球的焦點,體現了該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多年來,發自倫敦、紐約和東京三個國際金融中心對人民幣的貶值與升值之爭,表明人民幣正在逐步成為影響區域經濟乃至全球金融中心穩定與發展的基石,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在不斷上升。 從表象上看:人民幣在硬通版圖中的地位在擴展。人民幣已走出國門,不僅成為中國人的錢,也已成為泰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尼泊爾、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小范圍流通或可自由兌換之錢。西方媒體早已不無調侃地將人民幣意譯為“人民的錢”。雖然,人民幣不屬于可自由兌換貨幣,但在中國貿易與旅游的推動下,一個“人民幣地帶”正在亞洲出現。 從經濟貿易層面看,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貿易總額的40%,是在地區間進行的,2002年貿易增加額的40%是與中國的貿易。這一切,似乎均在為人民幣成為地區儲備貨幣鋪平道路。依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人民幣未來十年將成為亞洲共同貨幣的計算單位,甚至是繼歐元之后的世界第三貨幣。這客觀上表明全球對人民幣的角色定位與發展的關注,也是國際金融界的一個焦點。 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是中國、亞洲與全球良性互動進程的產物。取決于全球及區域的和平發展、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及改革發展的整體平衡。 中國必須根據國情和亞洲特點,不斷強化自身經濟基本面,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協作,同時堅持金融穩定與改革創新,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使人民幣在區域性與全球化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自 。

熱心網友

舉個例子比較容易理解:你和別人都在一個市場里做同一種商品的生意,別人家因為后院起火開始賠本降價甩貨,你不為市場內的降價氣氛所動,依然保持原來的售價,結果導致別人家的急救了,而你因為銷量減少遭受了損失。 所以,你贏得了別人的稱贊。 他們都說你是個負責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