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我一個關于全國煤炭訂貨會的完整地名詞解釋式的概念說明嗎?最早開始于什么時候,由哪些部門主辦,目的作用,以及最近的發展趨勢。非常感謝。
熱心網友
多年來,煤炭訂貨會在促進煤炭產、運、需有效銜接,保障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煤炭訂貨會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和問題,亟待加以解決,應該重視。 一是連年計劃翻版帶來一些遺留問題。新增需求計劃不足,超發電量未有計劃,國家分配重點合同量與實際需求量缺口逐年加大,電煤計劃只占需求量的60%左右。 二是個別煤種或礦區資源枯竭,沒有新的替代計劃資源接續,原有重點合同基數不能根據供需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調整,需求資源得不到補充,地區性、品種性結構矛盾突出。 三是由于煤價、電價形成機制不同,電煤價格成為訂貨會上供需雙方爭執的焦點。 四是合同缺乏嚴肅性,由于運力、資源、價格等原因,造成合同執行隨意性大,分配計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督管理機制,單方面違約的情況經常發生,合同兌現率低。 五是會議規模大,時間長,效率低,對下年度1、2月份產運需計劃安排和銜接產生影響。 由于存在上述問題,近幾年社會各界對煤炭訂貨會改革的呼聲非常強烈,國家也多次提出要對煤炭訂貨會進行改革,這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全國煤炭訂貨會改革意見。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煤炭訂貨會將充分體現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改革方向。一是將充分發揮市場在煤炭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將逐步不再直接組織訂貨,只是進行總量調控;二是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三是依據《合同法》規范交易行為;四是改革運力配置方式,但鑒于目前資源、運力緊張等因素影響,重點用煤將會給予一定保障;五是倡導大型煤炭企業與用戶簽訂中長期合同。六是將加快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我國國情的煤炭市場交易機制。七是將縮小會議規模,縮短會期。 據了解,全國煤炭訂貨會作為我國煤炭產運需銜接配置的主要實現形式,已有5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大階段:1953年-1982年為計劃經濟模式;1983年-1992年以國家計劃分配為主,增加了市場調節的成分;1993年-2004年國家計劃統一分配占的比重越來越小,市場調節的比重進一步加大,價格逐步放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