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文化遺產日對河南經濟的影響以及重要意義

熱心網友

我也是河南的,可惜在外地工作沒有機會回去:(   河南是我國各類文化遺存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現已查明有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石窟造像等不可移動文物3萬多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各類可移動文物140多萬件,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7處,省級文保單位624處。前不久河南決定,在全國率先舉辦“文化遺產日”活動,從今年起,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個雙休日為“河南文化遺產日”。   首屆“河南文化遺產日”活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兩天中共有460.3萬人加入了免費參觀博物館、歷史文化遺址和旅游景點的“文化之旅”活動。六城皆為遺產狂   11月26日、27日首屆“河南文化遺產日”期間,鄭州、洛陽、開封、安陽、三門峽、商丘等6城市免費開放的73個博物館、歷史文化遺址和旅游景點都創出了日接待游客之最。據不完全統計,兩天中接待游客量接近或超過百萬人的就有3個城市,安陽139萬人,洛陽132萬多人,開封96萬多人。一位經歷了文化遺產日的作家感慨:好一個“六城皆為遺產狂”。   河南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兩日接待游客達50萬人,遠遠超出了“黃金周”期間4萬多人次的最高日接待量。26日開幕式當天,龍門景區伊河兩岸人潮洶涌,洛陽市交通和通信一度陷入癱瘓,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孫善武不得不放棄參加開幕式親自調度指揮交通。到10時半左右,景區內的游人達到了高峰,龍門石窟的主景區盧舍那大佛造像前的臺階下,聚集了近萬人。為防止發生傷亡事故,警方決定暫時封鎖盧舍那大佛景區。   開封著名的龍亭公園、大相國寺、鐵塔等景點個個爆滿,就連依然在收費的清明上河園等景區也“水漲船高”,接納游客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平時門可羅雀平均接待量不超過10人的開封博物館,日接待游客超過了1萬人。   在安陽,前不久“回鄉省親”的司母戊大方鼎成了人們一睹為快的對象,人們像趕廟會一樣涌向殷墟博物苑,日接待量超過了10萬人。   為了保護文物和人身安全,河南博物院原計劃每天接待2000人,但為了滿足群眾需要,26日一天接待了9136人,至閉館時還有1000人沒有進場。27日博物院提前45分鐘開館,閉館時間也向后延半小時,入館人數超過1.3萬人,創下了建館以來的歷史新高。博物館比動物園還好看   人們潮水般擁向文化景點,場面之火爆出乎景區和各級政府的意料。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一活動將對河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間所產生的一些現象更值得深入思考。   客運收入大幅增加:“文化遺產日”為原本處于平淡時期的交通運輸業帶來了驚喜。從11月25日下午起,鄭州公路、鐵路部門迎來了短途旅客出游高峰,旅客集中出行地點是開封和洛陽。據不完全統計,26日鄭州各汽車站加班開往開封的客車多達110多班。鐵路方面也是人滿為患,26日鄭州開往洛陽、開封的始發車全部爆滿,過路車票也是全部售完,為了滿足需要,許多售票人員放棄休息加班。   住宿餐飲消費帶動明顯:游人爆增帶動了景區附近餐飲、住宿、購物消費。來自有關部門的消息顯示,這兩天全省各免費景區附近的酒店餐館生意異?;鸨?,而旅游產生的“連鎖效應”使餐飲住宿消費像景區人數一樣讓人驚嘆。   社會效應無法估量:河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趙剛說,遺產日活動有力宣傳了河南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增長了市民的文物知識,增強了文物保護意識,還激發了河南人民的自豪感,同時使外界進一步了解河南?;顒舆€將對開發利用河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增加文化知識,看看河南的歷史”,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天真爛漫的中小學生,在回答記者“為什么今天來博物館”的提問時都用了同樣的一句話。一位清潔工參觀完河南博物院后十分感慨,“原來不知道這里有什么好看的,一看才知道比動物園還好看?!编嵵菔忻癖R曉光表示,傳承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形式和載體,如今許多年輕人對文化遺產知之不多,興趣不大,設立遺產日是提高公眾對歷史文化關注興趣的好形式之一。   一位網友評論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汗水遺留下來的,應該讓人民充分去享受。從這么多人參觀足以看出,我們的國民都是如此尊崇中國的優秀文化,也對歷史文化有巨大的興趣和認同?!逼綍r老百姓咋不來   遺產日引發河南文化“井噴”現象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平時老百姓文化需求壓抑過久,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擋住了人們對文化遺產的摯愛?   老百姓的文化需求長時間被忽略了。一位公務員說,文化建設上政府欠帳太多,經濟和文化工作明顯一手硬一手軟,領導部署文化工作時大而化之,缺乏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措施,對老百姓的需要根本不了解或者不愿意去了解。   不斷上漲的門票擋住了觀眾的腳步。龍門石窟目前的票價是80元,這使得很多人雖然生活在洛陽或者河南,但從沒有到過龍門。一位洛陽銅加工廠的退休工人說:“在洛陽住了30年,頭一次來龍門。過去是沒時間,現在是票太貴?!?  27日上午記者在河南博物院看到,前來參觀的人排起了千米長龍,售票處門口一群剛剛用身份證換得門票的學生歡呼“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他們是鄭州市黃河學校的學生,全班50多名學生早上6時開始排隊,10時半才拿到門票。一位女學生說,他們早就想到博物院看看了,但20元的門票對學生來說還是太貴了。   河南省委宣傳部一名干部說,遺產日激發400多萬人免費游,說明平時老百姓看得少,進不去。現在旅游很熱,但凡有點看頭的地方就圈起來劃作景區,門票動輒幾十元,普通老百姓看不起。   一位公務員說,近年來他有機會經常出國,在國外看來看去都是看別人的文化,對自己的文化卻知之甚少,我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一種熱愛民族文化的氛圍,宣傳太少了,大家對自己民族博大深精的文化缺乏起碼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自信心。   “這是真正的文化的盛宴、人民的節日”,河南省文化廳社會文化處處長翦輝在盤點此次活動時說,“人們對文化遺產的熱愛大大出乎預料,人們越來越渴望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這同時也給文化工作者提了個醒,老百姓對文化的渴望和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文化工作應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保障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權益上多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