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共舉行了多少次核實驗?其相關的時間和背景是怎樣的?
熱心網(wǎng)友
不知道準確嗎
熱心網(wǎng)友
( #45)1996 年7月29日 1-5 kT 地下 -- 新近試驗 ( #44)1996 年6月8日 20-80 kT 地下 -- 雙彈頭試爆 ( #43)1995 年8月17日 60-80 kT 地下 -- -- ( #42)1995 年5月15日 95 kT 地下 -- -- ( #41)1994 年10月7日 40-50 kT 地下 -- -- ( #40)1994 年6月10日 40-50 kT 地下 -- -- ( #39)1993 年10月5日 40-80 kT 地下 -- -- ( #38)1992 年9月25日 1-20 kT( 8 kT) 地下 -- -- ( #37)1992 年5月21日 660 kT - 1 MT( 650 kT) 地下 -- 地下測試 ( #36)1990 年8月16日 50-200 kT( 189 kT) 地下 -- -- ( #35)1990 年5月26日 15-65 kT( 11。5 kT) 地下 -- -- ( #34)1988 年9月29日 1-20 kT( 2。5 kT) 地下 -- 增強型1-5 kT 輻射武器(中子彈) 測試 ( #33)1987 年6月5 日 250 kT 地下 -- -- ( #32)1984 年12月19 日 5-50 kT( 1。3 kT) 地下 -- -- ( #31)1984 年10月3 日 15-70 kT( 9。1 kT) 地下 -- -- ( #30)1983 年10月6 日 20-100 kT( 14。9 kT) 地下 -- -- ( #29)1983 年5月4 日 約1 kT 地下 -- -- ( #28)1982 年10月5 日 3-15 kT 地下 -- -- ( #27)1980 年10月16 日 200 kT - 1 MT 大氣 -- 最后一次大氣核爆炸 ( #26)1979 年9月13 日 微量 地下 -- -- ( #25)1978 年12月14 日 在20 kT 以下 大氣 -- 裂變 ( #24)1978 年10月14 日 在20 kT( 3。4 kT) 以下 地下 桿軸方法 首次桿軸爆炸 ( #23)1978 年3月15 日 6-20 kT 大氣 -- 裂變 ( #22)1977 年9月17 日 在20 kT 以下 大氣 -- 裂變 ( #21)1976 年11月17 日 4-5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最大當量試驗 ( #20)1976 年10月17 日 10-20 kT( 2。6 kT) 地下 -- 裂變 ( #19)1976 年9月26 日 200 kT 大氣 -- 裂變; 局部熔解:“特殊核彈” ( #18)1976 年1月23 日 在20 kT 以下 大氣 -- 裂變 ( #17)1975 年10月27 日 在10 kT( 2。5 kT) 以下 地下 -- 裂變 ( #16)1974 年6月17 日 200 kT - 1 MT 大氣 -- 熱核 ( #15)1973 年6月27 日 2-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 #14)1972 年3月18 日 100-200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包含激發(fā)設備和Pu,熱核彈頭 ( #13)1972 年1月7 日 8-20 kT 大氣 空氣( Q-5 轟炸機) 裂變; 包含Pu ( #12)1971 年11月18 日 15-20 kT 大氣 地面( 塔安裝) 裂變; 包含Pu ( #11)1970 年10月14 日 3-3。4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 #10)1969 年9月29 日 約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 #9)1969 年9月23 日 20-25 kT( 19。2 kT) 地下 隧道方法 裂變; 第一次地下測試 ( #8)1968 年12月27 日 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高熱原子核反應設備; 第一次使用钚( U235,帶有一定Pu)的熱核試驗 ( #7)1967 年12月24 日 15-25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裂變( U235, U238,和 Lithium - 6) ( #6)1967 年6月17 日 3-3。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第一次完整產(chǎn)出多級式的高熱原子核反應測試( U235) ( #5)1966 年12月28 日 122 kT / 300-500 kT 大氣 地面( 塔安裝) 推進裂變( U235); 測試過去確認設計的一臺二級設備的原理 ( #4)1966 年10月27 日 12-30 kT 大氣 DF - 2( CSS - 1) MRBM 裂變( U235) ( #3)1966 年5月9 日 200-300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推進裂變( U235); 推進的裂變設備( 使用鋰6) 的第一次試驗 ( #2)1965 年5月14 日 20-40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裂變( U235); 第一此由飛機空投試爆 ( #1)1964 年10月16 日 20-22 kT 大氣 地面( 塔安裝) 裂變( U235); 1959年6月蘇聯(lián)拒絕提供原型設備后,我國的第一個核爆炸,命名“596計劃”以代表此事件 。
熱心網(wǎng)友
不是很清楚,只是聽別人在說.
熱心網(wǎng)友
樓上的辛苦了!不知道你的數(shù)據(jù)是不是準確!這是否屬于機密的范疇呢?!
熱心網(wǎng)友
中國歷次核試驗紀錄# 測試編號和日期 產(chǎn)生當量 類型 方法 注釋 ( #45)1996 年7月29日 1-5 kT 地下 -- 新近試驗 ( #44)1996 年6月8日 20-80 kT 地下 -- 雙彈頭試爆 ( #43)1995 年8月17日 60-80 kT 地下 -- -- ( #42)1995 年5月15日 95 kT 地下 -- -- ( #41)1994 年10月7日 40-50 kT 地下 -- -- ( #40)1994 年6月10日 40-50 kT 地下 -- -- ( #39)1993 年10月5日 40-80 kT 地下 -- -- ( #38)1992 年9月25日 1-20 kT( 8 kT) 地下 -- -- ( #37)1992 年5月21日 660 kT - 1 MT( 650 kT) 地下 -- 地下測試 ( #36)1990 年8月16日 50-200 kT( 189 kT) 地下 -- -- ( #35)1990 年5月26日 15-65 kT( 11。5 kT) 地下 -- -- ( #34)1988 年9月29日 1-20 kT( 2。5 kT) 地下 -- 增強型1-5 kT 輻射武器(中子彈) 測試 ( #33)1987 年6月5 日 250 kT 地下 -- -- ( #32)1984 年12月19 日 5-50 kT( 1。3 kT) 地下 -- -- ( #31)1984 年10月3 日 15-70 kT( 9。1 kT) 地下 -- -- ( #30)1983 年10月6 日 20-100 kT( 14。9 kT) 地下 -- -- ( #29)1983 年5月4 日 約1 kT 地下 -- -- ( #28)1982 年10月5 日 3-15 kT 地下 -- -- ( #27)1980 年10月16 日 200 kT - 1 MT 大氣 -- 最后一次大氣核爆炸 ( #26)1979 年9月13 日 微量 地下 -- -- ( #25)1978 年12月14 日 在20 kT 以下 大氣 -- 裂變 ( #24)1978 年10月14 日 在20 kT( 3。4 kT) 以下 地下 桿軸方法 首次桿軸爆炸 ( #23)1978 年3月15 日 6-20 kT 大氣 -- 裂變 ( #22)1977 年9月17 日 在20 kT 以下 大氣 -- 裂變 ( #21)1976 年11月17 日 4-5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最大當量試驗 ( #20)1976 年10月17 日 10-20 kT( 2。6 kT) 地下 -- 裂變 ( #19)1976 年9月26 日 200 kT 大氣 -- 裂變; 局部熔解:“特殊核彈” ( #18)1976 年1月23 日 在20 kT 以下 大氣 -- 裂變 ( #17)1975 年10月27 日 在10 kT( 2。5 kT) 以下 地下 -- 裂變 ( #16)1974 年6月17 日 200 kT - 1 MT 大氣 -- 熱核 ( #15)1973 年6月27 日 2-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 #14)1972 年3月18 日 100-200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包含激發(fā)設備和Pu,熱核彈頭 ( #13)1972 年1月7 日 8-20 kT 大氣 空氣( Q-5 轟炸機) 裂變; 包含Pu ( #12)1971 年11月18 日 15-20 kT 大氣 地面( 塔安裝) 裂變; 包含Pu ( #11)1970 年10月14 日 3-3。4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 #10)1969 年9月29 日 約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熱核 ( #9)1969 年9月23 日 20-25 kT( 19。2 kT) 地下 隧道方法 裂變; 第一次地下測試 ( #8)1968 年12月27 日 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高熱原子核反應設備; 第一次使用钚( U235,帶有一定Pu)的熱核試驗 ( #7)1967 年12月24 日 15-25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裂變( U235, U238,和 Lithium - 6) ( #6)1967 年6月17 日 3-3。3 M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第一次完整產(chǎn)出多級式的高熱原子核反應測試( U235) ( #5)1966 年12月28 日 122 kT / 300-500 kT 大氣 地面( 塔安裝) 推進裂變( U235); 測試過去確認設計的一臺二級設備的原理 ( #4)1966 年10月27 日 12-30 kT 大氣 DF - 2( CSS - 1) MRBM 裂變( U235) ( #3)1966 年5月9 日 200-300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推進裂變( U235); 推進的裂變設備( 使用鋰6) 的第一次試驗 ( #2)1965 年5月14 日 20-40 kT 大氣 空氣( H-6 轟炸機) 裂變( U235); 第一此由飛機空投試爆 ( #1)1964 年10月16 日 20-22 kT 大氣 地面( 塔安裝) 裂變( U235); 1959年6月蘇聯(lián)拒絕提供原型設備后,我國的第一個核爆炸,命名“596計劃”以代表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