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中國古代一兩等于幾文錢?

熱心網(wǎng)友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熱心網(wǎng)友

10文!!

熱心網(wǎng)友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wěn)定可信的數(shù)據(jù)的。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xiàn)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于100分這樣明確。 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至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后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為5克。 所以,根據(jù)推論,用現(xiàn)在的人民幣價格可大約換算如下: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

熱心網(wǎng)友

不同的時代可能不盡相同錢分四大類,銅幣、銀幣、金幣和膠紙也就是銀票。一枚銅幣就是一文錢,一貫錢就是1000文;一兩銀子等于1000枚銅幣就是1000文,為了找零方便就有了銀幣,一兩銀子就是八枚銀幣,而十六兩銀子就等于一兩金子,一兩金子是四枚金幣,就是一枚金幣等于32枚銀幣就是四兩銀子也等于4000銅幣就是四貫錢,一枚銀幣就等于125枚銅幣就是125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