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往往能在敘事的過程中塑造人物形象,現(xiàn)在,請你詳細(xì)說出<鄭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作者如何凸現(xiàn)鄭莊公,共叔段,武姜三人的性格特征.

熱心網(wǎng)友

中國人素來崇尚智慧,熱衷謀略。所謂“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正是這一文化傳統(tǒng)的形象寫照。因此,歷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入圣,謀略運用爐火純青,風(fēng)風(fēng)雨雨等閑而過,把握主動永不言敗。春秋初年的鄭莊公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一。鄭莊公在歷史上的最大作為,是通過各種手段使西周末期才立國的小小鄭國,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當(dāng)然,在今天看來,這點兒事功也算不得驚天動地,可歌可泣。但若從鄭莊公所作所為所體現(xiàn)的政治技巧來考察,就不能不讓人對他表示佩服了。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xiàn)之一為遇事能忍。蘇軾《留侯論》有云:“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鄭莊公就是這樣的人。當(dāng)他的母親姜氏與胞弟姬段串通一氣,給他多方制造麻煩的時候,他能做到隱忍不發(fā)。姬段想占好地方,他就把姬段分封到京地;姬段貪欲不足,大修城邑,圖謀不軌,他也裝出一副漫不經(jīng)意的樣子,忍下一時之氣。其后,姬段的肆無忌憚、得寸進尺之舉,讓鄭莊公的臣子們都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力勸莊公早早應(yīng)對,以免禍起蕭墻,可鄭莊公還是隱忍不發(fā),以“不義,不昵,厚將崩”的理由婉言拒絕。鄭莊公的遇事能忍,還反映在他處理與周王室的關(guān)系問題上。面對年少氣盛的周桓王的作梗為難,他努力克制內(nèi)心的惱怒,主動前去王都朝拜周桓王,希望藉此來緩解長期以來彼此間的對立情緒。誰知周桓王并不買賬,給鄭莊公吃了個閉門羹,讓他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接著又任命虢公林父為右卿士,讓他與身為左卿士的鄭莊公分庭抗禮,并強行向鄭莊公索取了鄔、蘇、劉、?等四座鄭國城邑,公開給鄭莊公以大的羞辱。雖然使得鄭莊公氣不打一處來,但他最終還是按捺住了怒火。所以,遇事能忍,便成了他的性格特征。老謀深算,工于心計,這正是鄭莊公戰(zhàn)略意識高度成熟的顯著標(biāo)志。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xiàn)之二為出手能狠。鄭莊公在胞弟逼宮問題上的隱忍,在周桓王打擊面前的退讓,說到底不是單純的隱忍或退讓,而屬于韜光養(yǎng)晦,后發(fā)制人。他不曾馬上實施反制,是他不愿在沒有準(zhǔn)備的情況下過早地和對手?jǐn)偱啤K裕嵡f公在隱忍的同時,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準(zhǔn)備,以求一招制敵。可笑的是,他的對手卻對此茫然無知,把鄭莊公的克制隱忍、妥協(xié)退讓誤認(rèn)為是軟弱可欺,于是乎步步進逼:姬段動員軍隊企圖偷襲鄭國國都,周桓王大舉起兵進犯鄭國縱深之地。誰知他們忘乎所以的舉動,恰好為鄭莊公痛下決心全面反擊提供了機會,在有充分準(zhǔn)備的前提下,他予對手以迎頭痛擊:“克段于鄢”,一舉端掉國內(nèi)動亂的禍根;戰(zhàn)于葛,用新型的“魚麗”陣法殺得周室聯(lián)軍人仰馬翻,落花流水,連周桓王本人也中箭負(fù)傷。可見,不出手則罷,一旦出手,就又準(zhǔn)又狠,雷霆萬鈞,摧枯拉朽,給對手以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鄭莊公戰(zhàn)略意識高度成熟的顯著標(biāo)志。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xiàn)之三為善后能穩(wěn)。孔子說“過猶不及”。真正高明的戰(zhàn)略家對戰(zhàn)略目標(biāo)的設(shè)定都是非常理智的,決不會在勝利面前頭腦發(fā)熱,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適可而止,見好便收,用現(xiàn)代的話講,就是能做到“有理,有利,有節(jié)”。鄭莊公在這方面的作為,同樣可圈可點。當(dāng)挫敗姬段的叛亂陰謀、迫使他逃竄共地后,鄭莊公便不再追擊,因為他知道,姬段此時已惶惶似喪家之犬,實在不值得繼續(xù)花功夫去對付。另外,由于鄭莊公母親姜氏在這一叛亂事件中曾扮演過很不光彩的角色,讓鄭莊公內(nèi)心既痛苦又憤恨,但為了社稷大局,他最終還是與姜氏和解了,“遂為母子如初”,贏得“孝”名,在政治上替自己撈足了分?jǐn)?shù)。至于葛之戰(zhàn)善后問題上的作法,更反映出鄭莊公的機心深密。當(dāng)鄭軍大獲全勝,祝聃等將領(lǐng)建議乘勝追擊以擴大戰(zhàn)果之時,鄭莊公頭腦異常冷靜地表示:“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茍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遂下令停止追擊,放對手一馬。不僅如此,他還在當(dāng)天晚上派專人前往周軍大營,慰問負(fù)傷的周桓王,從而給周桓王一個下臺階的機會,使得雙方的關(guān)系沒有鬧到徹底破裂的地步。既贏得了利益,顯足了威風(fēng),又留有了余地,杜絕了后患,左右逢源,一石二鳥,這更是鄭莊公戰(zhàn)略意識高度成熟的顯著標(biāo)志。“歌臺舞榭,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意氣風(fēng)發(fā)的鄭莊公的“小霸”事業(yè),早已事過境遷,煙消云散。然而,鄭莊公的政治智慧與戰(zhàn)略意識卻依舊讓今之讀史者嘆服。的確,從更深的層次進行考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穩(wěn),又何嘗不可以成為今天從事國際戰(zhàn)略角逐的有益借鑒。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春秋時期,有著名的“五霸”,其實在“五霸”之前,就有鄭莊公稱霸于諸侯。鄭莊公名叫寤生。雖然他是一國之主,但他的母親武姜卻不喜歡他,時時偏護他的弟弟共叔段,總想把小兒子推上王位。   鄭莊公封給弟弟共叔段一個叫“制”的地方,武姜并不滿足這個封賞,要他給弟弟改封一個叫“京”的地方,鄭莊公沒有拒絕,欣然同意了。于是人們稱共叔段為“京城大叔”。   共叔段依仗著母親對他的寵愛,認(rèn)為哥哥拿他沒有辦法,就不斷擴充勢力,欲與鄭莊公對抗。大臣們見了非常著急,都來勸說鄭莊公,讓他加以防范,以免羽翼養(yǎng)成,造成后患。鄭莊公卻說:“看看再說吧。”似乎對共叔段的野心并無限制。   不久,共叔段便把自己的勢力擴充到西部和北部的邊境地區(qū),進一步暴露了他反叛的野心。他集結(jié)兵力,修治城廓,打造武器,征調(diào)士卒和戰(zhàn)車,就要偷襲都城了。他還與母親武姜商量好,里應(yīng)外合,謀取國君之位。   對于這些情況,鄭莊公似乎并不在意。他依舊按規(guī)定的時間去洛邑朝見周天子。共叔段認(rèn)為鄭莊公不在都城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來襲取都城。他還假借鄭莊公的名義,說是來幫助守衛(wèi)都城的。   誰知鄭莊公在都城附近埋伏了大量的戰(zhàn)車和士兵,阻擊了來襲都城的共叔段。見陰謀暴露,共叔段便退兵回到京城,不曾想鄭莊公已經(jīng)派兵占領(lǐng)了京城,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便逃到鄢地去了,鄭莊公派兵追到鄢地。共叔段在逃亡的過程中,被迫自殺了。這樣,共叔段謀反行為大白于天下,而鄭莊公的行為是為了保衛(wèi)國家的權(quán)力。  其實,共叔段在母親武姜的縱容支持下,早已有了篡位的意圖,對此,鄭莊公并不是不知道,但在最初的時候,共叔段并沒有暴露他的罪行,同時又有母親的保護,他只得慢慢忍受,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后來,共叔段的叛意已露端倪,但并沒有足夠的證據(jù),如果鄭莊公此時采取行動的話,仍會落得個凌母欺弟的不義名聲。直到共叔段謀反日期已定,并且正式開始行動了,鄭莊公才斷然采取行動,一方面開展宣傳攻勢,另一方面用武力給予鎮(zhèn)壓,讓國人了解共叔段的真面目。結(jié)果是,共叔段眾叛親離,兵敗自殺,而鄭莊公又顯得寬宏大度,仁至義盡,這便是鄭莊公的高明之處。  春秋時期,鄭國的國王鄭武公娶了申國的公主,公主姓姜,人稱武姜王后。武姜王后為鄭武公生了兩個兒子:長子鄭莊公,和次子共叔段。長子鄭莊公出生的時候難產(chǎn),不是頭前腳后,而是腳先出來,情況十分危險,差一點要了武姜王后的命。因此武姜王后從小就不喜歡鄭莊公,給他取了個小名就叫做寤生,意思就是逆生,倒著出來,不吉利。   武姜王后非常溺愛次子共叔段,一心想讓共叔段當(dāng)太子,將來繼承王位。但是鄭武公堅守長子嗣國的傳統(tǒng),一直到死都沒有答應(yīng)她。   鄭武公死后,鄭莊公繼承王位。武姜王后還不死心,暗地里幫助次子共叔段招兵買馬,想從哥哥手中奪取王位。當(dāng)時宗室里的王子一般都會得到一塊封地,于是武姜王后便向鄭莊公請求,讓鄭莊公把名叫制的城邑封給共叔段。制就是今天河南滎陽的虎牢關(guān)。這個地方是鄭國的戰(zhàn)略要地,自古兵家必爭之處。鄭莊公知道母后的企圖,沒有答應(yīng),推辭說:“制這個地方太危險了,經(jīng)常有戰(zhàn)亂,當(dāng)年虢國的國君就是死在這個地方的,這對弟弟不好,我不能給他。其他的城市他想要哪一個都行。”于是武姜王后就向鄭武公索取京這座城邑,鄭武公同意了。   京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城邑,共叔段得到京之后,又不斷擴大范圍,加高城墻。鄭國的大臣祭仲對鄭莊公說:“親王封地的都邑如果超過了一定的規(guī)模,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按照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五分之一,下等都城不能超過國都的九分之一。如今共叔段的都邑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這些標(biāo)準(zhǔn),國君你將面臨危機了。”鄭莊公說:“沒有辦法啊,是母后替他請求的,我怎么能違背母后的意愿呢?”祭仲說:“王后溺愛共叔段,她的要求是沒有止境的,最好還是早早地懲辦共叔段, 將來他勢力強大了恐怕就不好收場了,他畢竟是你的親弟弟啊。”鄭莊公說:“你就慢慢等著看吧,多行不義,必自斃。”   共叔段一邊經(jīng)營京邑,一邊又向鄭莊公要求,把西鄙和北鄙這兩塊地方也劃作自己的封地。鄭莊公的大臣公子呂說:“如果把這兩塊地方給他,鄭國其實就如同分裂成兩個國家了。你如果答應(yīng)他,恐怕連我也考慮到底該輔保哪一個國王了。如果你不給他,那我就請求您盡早除掉這個禍患,不要讓老百姓變心。”鄭莊公說:“不用著急,他這是自取滅亡。”于是就真的把那兩塊地方給了共叔段。共叔段得寸進尺,很快就把自己封地的邊界擴展到國都附近。公子呂急了,催促鄭莊公說:“可以了,不能再忍了,等到他實力再增加,恐怕眾人都會去投奔他了。”鄭莊公說:“像他這樣無情無義,連親情都不顧的人,越是囂張毀滅得越快。”   在鄭莊公一再忍讓之下,共叔段終于完成了叛亂的準(zhǔn)備,士兵軍械全都齊備將要攻打鄭莊公。武姜王后和他秘密聯(lián)絡(luò),準(zhǔn)備作為內(nèi)應(yīng),到時候為共叔段開啟城門。鄭莊公對他們的行動了如指掌,得到叛亂日期的情報之后,鄭莊公說:“可以行動了。”于是派公子呂帶兵攻打共叔段。鄭莊公的部隊一到,共叔段領(lǐng)地內(nèi)的士兵百姓立刻背叛了他。共叔段多年苦心經(jīng)營叛亂力量轉(zhuǎn)眼間土崩瓦解。共叔段只好逃亡到國外去了。   在這場變亂中,鄭莊公對自己的母親武姜王后非常傷心。他將武姜王后驅(qū)逐出國都,貶到穎城,并且發(fā)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但是畢竟母子親情難舍,母親被趕走不久,鄭武公就感到后悔了,但是他已經(jīng)發(fā)出了誓言,無可更改了。   大臣潁考叔看出來了鄭莊公的心思,一心想重新撮合這對母子。有一次,鄭莊公賜宴穎考叔。席間,穎考叔把好吃的肉食都挑出來放在一邊不吃。鄭莊公很奇怪,就問他這是為何。穎考叔說:“我已經(jīng)吃過國君所賜的飲食了,但是我家里的老母親還不知道國君的食物是什么滋味,請讓我把這些肉留下來,帶回去給母親吃吧。”鄭莊公聽了之后有感傷懷,嘆息說:“你有母親可以孝敬,我卻沒有啊!”穎考叔故意問他為什么,鄭莊公便把他的思母之情將了出來。潁考叔說:“您不必憂慮,母子之情就是誓言也不能阻隔。如果您派人挖一條隧道通向地下,一直到見到泉水為止。那時候,您和武姜王后就在隧道中見面,誰能說那不是黃泉相見呢?”   鄭莊公聽從了穎考叔的意見,真的撅地及泉,挖成了一條隧道,和武姜王后“黃泉相見”。走入隧道時,鄭莊公心情十分激動,說:“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母子相見之后,攜手而出,翻然悔悟的武姜王后也感慨地說:“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母子兩個從此盡棄前嫌,共享天倫,傳為千古佳話。   這則故事在中華文明史上廣為流傳,我們常用的成語:黃泉相見;其樂融融;多行不義必自斃,都是從這個故事中來的。這則故事感人之處在于,它說明了一個真理,血濃于水,親情永遠(yuǎn)是割舍不斷的。但同時也指出了一些深刻的教訓(xùn)。武姜皇后的糊涂偏心,共叔段的愚蠢貪婪,鄭莊公的寬容大量和正確的處事方法。其實這則故事雖然發(fā)生在帝王之家,但是相同的故事卻無時無刻不發(fā)生在千家萬戶。希望我們都能有鄭莊公那樣的睿智,家和萬事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