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戰斗機的機翼為何向前?是標新立異故意耍酷,還是有利于隱身?
熱心網友
1999年8月17日至22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城舉行的第四屆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一架飛機一亮相,立即引起了各國專家的震動。這架飛機就是被外界稱為“金雕”的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S-37。S-37之所以備受世人矚目,除了它被公認為是21世紀“空中之王”爭霸戰中美國“猛禽”的最有力挑戰者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它采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同F-22A相比,S-3 7不僅具有良好的隱身性能,而且還采用了獨特的前掠翼結構,而這項技術恰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 與后掠翼相比,前掠翼主要有四大優勢: 結構優勢。前掠翼結構可以保障機翼與機身之間更好地連接,并且合理地分配機翼和前起落翼所承受的壓力。這些優勢用其它方法很難達到或者不可能達到,它大大提高了飛機在機動時、尤其是在低速機動時的氣動性能。此外,前掠翼的結構設計,還可使飛機的內容積增大,為設置內部武器艙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飛機的隱身性能。 機動優勢。前掠翼技術可使飛機在亞音速飛行時具有非常好的氣動性能,從而大大提高其在仰角狀態下的機動性。若前掠翼布局與推力矢量控制系統綜合使用,還可使其在空戰中更具優勢,其近距空戰機動能力將成倍地提高。 起降優勢。與相同翼面積的后掠翼飛機相比,前掠翼飛機的升力更大,載重量增加30%,因而可縮小飛機機翼,降低飛機的迎面阻力和飛機結構重量;減少飛機配平阻力,加大飛機的亞音速航程;改善飛機低速操縱性能,縮短起飛著陸滑跑距離。據美國專家計算,F-16戰斗機若使用前掠翼結構,可提高轉變角速度 14%,提高作戰半徑34%,并將起飛著陸距離縮短35%。 可控優勢。使用前掠翼結構可以提高飛機低速度飛行時的可控性,并能在所有飛行狀態下提高空氣動力效能,降低失速速度,保證飛機不易進入螺旋,從而使飛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當然,前掠翼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它技術復雜,對與之配套的相關技術要求比較高等。據報道,早在70年代末,美國航空業就曾按美國空軍的意愿研究制造了一種叫“X-29A”的試驗飛機,該機采用鴨式氣動布局,裝備了35度的前掠翼。1984年12月14日,X-29A進行了首次試飛,截止1991年,2架技術驗證機總共飛行了616次。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相關技術的原因,盡管X-29A采用了最先進的復合材料,但最終仍未能完全克服空氣動力所造成的偏差。美國空、海軍無奈,只得放棄將前掠翼作為美國未來戰斗機的象征這一設想。由此,前掠翼機翼結構技術的高度復雜性可略見一斑。但不管怎樣,前掠翼———作為一項可使飛機的作戰性能得到極大提高的特殊技術,已受到了各國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它也已成為21世紀作戰飛機的重要象征之一。。
熱心網友
.......
熱心網友
可能是氣動布局上的變化吧 不過蠻有 新異的 不知 性能 怎么樣
熱心網友
這是由俄羅斯的飛機設計理念所決定的
熱心網友
它不是第一種前掠翼戰機,也極不利于隱形,只是前掠翼性能好
熱心網友
有利于低空的盤旋和機動性
熱心網友
金雕也好,MIG1.44也罷!!! 至今也沒看到俄羅斯生產了幾架?? 都是做秀而已!!說什么等離子隱身,我們到現在連個P也沒聽到過~~哈~~俄羅斯正在忙于收購三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東歐小國的石油股份!! 已經花了200多億美圓了!! 可謂俄羅斯這種窮國的少有的"大手筆"啊!?! 這幾乎花光了它這幾年賺的外匯,你說它最近哪兒來實力自己掏錢造新機??!這個做秀, 秀給誰看呢?? 美國?? 中國?? 還是誰?? 值得研究一下..
熱心網友
是為轉向更靈活
熱心網友
前掠翼啊,這樣機動性能更好
熱心網友
我看只是做個樣子,是一種賣弄技術的驗證機而已,不會真的大批量生產裝備部隊。首先,這可是要與美國F-22一較高下的俄羅斯下一代主力戰機,如果作出錯誤的決定,一次技術的冒進會導致災難后果的。從美國在F-22和YF-23,X-32和F-35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來,寧可保守的選擇穩妥的方案也千萬不能冒險的選一個看似前衛但未必實用的東東,因為一旦發現選錯了,往往已經是在實戰中才發現,這樣就根本無法挽回了。其次,我個人估計俄羅斯下一代主力戰機會比F-22晚起碼5年推出,就象蘇27比F-15晚一樣,一是使俄羅斯有時間針對對手修改設計,二是可以參照對手的設計。
熱心網友
機動性與靈活性更強
熱心網友
因為金雕戰機出自S-27系列,要沖破老式機的障礙,和配合隱行功能,防止反射面過大,就必須采用前略翼,此外,此結構對飛機的穩定性有益。但是此結構有礙飛機速度,俄方也是在犧牲此方面來力求使其成為合格的第五代戰機而作出的選擇,不過此機近距格斗能力回減弱,要靠導航方面彌補,但次機仍是優秀的第五代戰機。
熱心網友
那是前掠翼,象美國的X29,不過,到實用階段還有那么一點點距離。
熱心網友
機翼向前稱為前掠翼。早在二站時,德國的科學家就發現,戰機采用前掠翼可以大大加強它的機動性與靈活性。但這對機翼的損害也最大,需要極強極結實的材料才行。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的。而蘇聯卻一直沒有放棄這方面的研究,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材料的應用,前掠翼戰機終于被研制出來,美國研制出了X-29前掠翼驗證機,而俄羅斯則把它變為現實,這就是大名鼎鼎的Su-37“金雕”前掠翼戰斗機。
熱心網友
好像和隱身,沒多大關系,可能是氣動布局上的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