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吹牛這一俗語,來源于陜甘寧和蒙古一帶。以前,這些地方的人過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時候,往里面吹氣,扎好口后,作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成為大筏子,大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承載數千斤的重物過河。 所謂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氣,看似簡單,其實是需要技巧的。在電視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連氣球都吹不好,由此可知吹牛皮的難度了。以前農村殺豬的時候,為了好褪毛,在豬腿上用刀割一個口子,往里面吹氣,等豬漲起來以后,扎好口子,放到熱水里燙一下,就可以褪毛了,那些有褶皺的地方,因為充滿了氣,變得光滑起來,很容易就可以把毛褪掉了。 在進行吹豬這項工作的時候,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有經驗的老師傅可以不停氣的吹,好像李伯祥在說繞口令,一會就吹好了。沒有經驗的人,吹著跑著,豬都變涼了,還沒有吹起來。要知道,吹豬要乘熱才好吹的,涼了就吹不起來了。有一家過年殺豬,在進行吹豬這項工作的時候,男主人親自進行,怕人恥笑,不停氣的吹,一口氣沒有上來,竟然駕鶴西去。 牛皮和羊皮做的囊也可以作為戰爭的工具,蒙古人攻打宋朝的時候,就是用牛皮筏子過的江。 因為吹牛有一定的難度,人們在諷刺那些說大話的人時,總是說:有本事去河邊吹吹牛皮看看。久而久之,吹牛皮就成了說大話的代名詞。 宋時有一個人,叫楊璞,吹牛吹得很好,自稱是東野遺民。宋真宗求賢,人家就把他舉薦了上去。他什么也不會,在皇帝面前把屁給憋了出來也沒有作出詩來。宋真宗看他為難,可憐他年紀大,讓他第二天交一首詩。 第二天,他獻了一首詩說:更休落魄貪酒杯,亦莫猖狂亂詠詩。今日捉將宮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從這首詩看,他老婆子還是很有水平的。現在流行的是:出門在外。老婆交代,多茶少煙,少酒多菜。 宋真宗看完他的詩后,感到好笑,問是誰寫的。他交待說是出門時老婆子的話。宋真宗說:看在你老婆的份上,這次放過你這個吹牛大王,要不真要了你的老頭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