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家姥姥就告狀說寶寶又尿褲子了,把他時他不尿,剛放下就尿了褲子。姥爺也說孩子太慣了,該管管了,我沒有在意。后來和兒子在床上玩,玩的正高興,他突然想我的臉上抓來,我拿開了他的手,可是他笑嘻嘻的又抓過來,很疼的。我打了他的手一下,沒有反應。最后我變了臉很兇的對他也不行,狠狠的打了他幾下手,我都有些心疼了??墒侨思议_心的不行,好像是我在跟他玩一樣。一點也不嫌疼。最后我沒辦法把他放在床上自己出去,在門縫里看他,他干嚎了一陣,要自己下床,我怕他掉下來,只好進去,他爬到我身上讓抱他,我告訴不能打人,一提起這茬,他又開始打我了,實在是沒辦法,我要上班走了,今天中午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氣死了!請哪位高人指點該怎樣收拾他?

熱心網友

  揮舞拳頭去打父母,張開嘴巴去咬小朋友,高舉玩具憤然摔下——這些在0-6歲的幼兒中都是常見的行為,雖然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對此界定為臨床心理中的攻擊行為,但是這也畢竟讓我們聯想到這些行為的發展趨勢。為了防患于未然,我們去分析其中的原因,結果卻發現——攻擊是出自對愛不同的體驗。  “寶寶攻擊手”——因愛而生  鏡頭一:因溺愛引起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6歲的小牛,天不怕地不怕,比他小的,他會欺負;比他大的,他也敢斗。鄰居們見到他只能咂咂嘴,而小牛的奶奶卻逢人便夸:“瞧我那小孫子多勇敢,打得過比他大兩歲的孩子呢。”小牛的媽媽也主張讓他在外面兇點,這樣不吃虧?! ∫惶煜挛纾议T口的小朋友一個也不和小牛玩,他孤單了,便回到家拉著奶奶:“我當解放軍,奶奶做壞蛋?!闭f罷端起玩具槍對準奶奶,嘴里發出“噠噠噠”的聲音,高喊:“快投降吧!”奶奶不得不舉起手:“我投降,我投降?!毙∨2]有就此罷休,兩只小拳頭雨點般往奶奶身上打,又用腳踢,邊打邊說:“打敗了就要躺下?!蹦棠踢@么大年紀,躺在地上成何體統,她還沒來得及勸說小孫孫,就被小牛用力推倒在地。這下飛來橫禍,奶奶骨折了……  攻擊行為來自于家庭的溺愛  因為溺愛,家長太在意幼兒不要“吃虧”;因為溺愛,幼兒不能夠體驗攻擊所帶來的傷害;因為溺愛,幼兒不能去體驗對家人、對他人的關愛;因為溺愛,家長對幼兒的行為失去了約束的能力;因為溺愛,幼兒有了攻擊的習慣?! ∈聦嵣希舨⒉荒軌虮WC幼兒將來“不會被欺負”。因為攻擊性行為不但會對他人或集體造成危害,而且還會使行為發出者本人得到較多的來自環境的否定態度,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大量研究表明,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其同伴關系一般較差。大多數同齡小朋友會對其持拒絕態度,而且由于攻擊者常常惹是生非,影響正常的幼兒園或者學校的學習秩序,因此他們也不能夠得到教師們的歡迎。可想而知,幼兒在這種消極、否定的環境中成長,他的性格發展必然會受到極大限制。  這種因對幼兒的溺愛而導致的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在處理方面須注意:  1。反思家長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員之間經常的反思與交流,家庭內部協商一致的教育觀念與方法等,有助于走出溺愛的誤區?! ?。幫助幼兒體驗一種健康的關愛。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父母來幫助幼兒理解打人會給他人造成傷害,會引起小朋友的疏遠,并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人際表達方式。  3。切忌以暴制暴的“棍棒教育”?! $R頭二:因喜愛模仿引起的攻擊性行為  前一段時間,電視中熱播“射雕英雄傳”,5歲的小強被深深吸引,每晚必看,還不停模仿其中的武打動作,并在父母和小朋友身上實踐,你一不留神,他就一個“降龍十八掌”打了過來。于是不斷有小朋友的父母來家里告狀,而他自己身上也是傷痕累累?! 」粜袨閬碜杂趯τ耙曋杏⑿廴宋锏南矏邸 ∈芤繇懶Ч?,人物形象以及自身興趣的影響,大部分幼兒非常喜愛電視中“非常厲害”的人物,并積極的去模仿他們,以他們自居。在自居的時候,幼兒只在意自己的言行和影視中的一樣“厲害”,而不會考慮這種“厲害”對他人的影響,結果就在無意之間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 ∵@種因為對影視人物喜愛而導致的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在處理方面須注意:  1。冷處理。對幼兒的表演不要給予關注,使幼兒缺乏重復的動機?! ?。篩選節目。父母應盡量避免幼兒接觸暴力性影視節目。如果幼兒對一般的影視中的某些情節感興趣,父母可以給他分析影視上以及生活中的暴力行徑的壞處,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轉移注意。通過進行球類、棋類活動,繪畫,音樂等活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陶冶幼兒性情?! $R頭三:因渴求愛而引起的攻擊性行為  小華今年四歲,是個乖巧聽話的幼兒,父母工作忙,每天早上把他送到幼兒園,晚上接回來,他總是自己看看書,寫寫字,玩一玩,吃過飯后就自己洗漱,上床睡覺了,父母感到很自豪,小華從不需要他們操心。但是,最近,小華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動不動就生氣,摔東西,又哭又鬧,每每這時,父母就跑過去,把他抱在懷里,好好安慰一番,直到他靜下來為止,但是,一段時間過后,這種情況并沒有改變,反而更加頻繁而嚴重。為什么呢?  攻擊行為來自于對父母愛的渴求  由于小華一貫的乖巧聽話,父母對他很放心,也就少了許多關注,通過“偶然”生氣、摔東西,小華“意外”的獲得了父母的關注,父母擁抱,安慰的行為強化了小華的攻擊行為,漸漸的,他就“習得”了這一行為方式,認為越是生氣,摔東西,父母就越關心自己。于是,生氣,摔東西便成了幼兒獲得家長關注的一種手段?! ∵@一問題有大的普遍性,值得家長深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到家里已是筋疲力盡,和幼兒交流的時間太少;有的父母只關注幼兒的物質需要,而不關注其心理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對父母溫暖懷抱的向往,對父母關愛的渴望,便轉化為多動、攻擊等行為。這種因對愛的渴望而導致的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在處理方面須注意:  1。理解幼兒行為意圖。當幼兒通過生氣,摔東西等攻擊性行為來引發注意的時候,父母應該反思幼兒行為的原因,并從根本上防止類似行為的出現,例如家長可以對幼兒當時的行為不予注意,而在事后與幼兒交流,陪伴幼兒游戲,親子一起外出游玩等,增加親子交往的質量?!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積極關注幼兒的需要,多與幼兒交流,尤其要鼓勵幼兒的良好行為,教給幼兒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當然,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來說,引發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個性氣質、周圍環境刺激等,所以父母需要了解幼兒,理解幼兒,并為幼兒提供較為寬敞的游戲空間,避免在繁雜、擁擠的空間中活動,避免提供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如玩具槍、刀)等等,從而減少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可能性。

熱心網友

教育孩子一定要嚴厲!!!!!!!!不能心軟!!!!!!!!!多和孩子交流,多帶孩子去街上走走,到海邊;公園.孩子都很淘氣,沒關系,我小時侯也這樣,很依賴父母.培養孩子的興趣,如畫畫,寫字等(孩子幾歲了?)上幼兒園!!小時侯淘氣沒關系!關鍵在張大時!我就這樣!Thanks For Watching!

熱心網友

以牙還牙,欠揍

熱心網友

孩子太小,講道理不行,他以為是在玩呢,別太認真,長大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