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鯉魚、豆腐和粉條的那種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不是在 一般問題 家庭與生活 烹飪美食 食譜 嗎,怎么跑這里來了
熱心網友
一道菜火了一個村(2004。9。17)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0日 13:51 黑龍江方正縣的德莫利村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可是2001年的一場官司,讓人們把目光都投向了德莫利。而打這場官司的起因卻是因為一道家常菜。哈爾濱的一家公司把村民王慶章告上了法庭。 王慶章:“他告我侵權,就是在飯店里不準我做魚,他是德莫利餐館商標,我是德莫利活魚商標。我應該站在原告席上,為什么我讓別人告了?” 引起這場官司的菜是村里的一道燉活魚,因為這道菜的吃法起源于德莫利村,人們便習慣地把它叫做德莫利燉活魚。 德莫利村處在哈同公路線上,來往于哈爾濱和同江之間的路人到達德莫利服務區的時間正好趕在吃飯的時候,于是便習慣性的在服務區里歇歇腳、吃燉魚,時間長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便把燉活魚的名聲帶到全省各地。德莫利燉活魚漸漸有了名氣,而村里人也大都圍繞著這道菜的名氣做起生意。生意一火就有外地商人搶注了商標不讓村里人再做魚了,所以當聽說不再讓以王慶章為首的村民做德莫利燉活魚時,村里人有些想不開。 村民:“咱這是土生土長的,德莫利就是德莫利的地名,魚就是德莫利活魚,松花江一化凍就開始吃魚了,加點豆腐、粉條就這么吃開了,這就是慢慢總結出來的、慢慢發明的。那時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叫注冊,對自己有什么好處不知道,現在才知道維權”。 2003年9月歷時兩年的官司有了結果,終審判決駁回原告方的起訴,而被告王慶章也因為贏了這場官司揚了名,王慶章便順水推舟將自己的名字注冊成了商標來招攬客人,而德莫利這個名字全村人仍然可以繼續使用。 王慶章:“這次官司收獲還挺大,打完以后,以前比如說有50桌,現在增加了一倍以上,每天能達到100多桌,這就是我的收獲。通過這次官司之后,多數消費者都知道我的名字” 。 客人:“我們是去哈爾濱特意趕上這個點,到這來吃準備好的。吃了這頓想下一頓。” 由于整道菜做下來需要40分鐘的時間,所以大部分的客人還在路上時便打電話開始做菜,以便于來到飯店就吃飯。而對于那些想品嘗美味又沒打電話預訂的客人來說,想吃這道菜就要付出代價了。 德莫利燉活魚究竟是一道什么樣的菜,讓人們愛吃它甚至還有人為它惹上了官司,其實據我們了解它只是當地村民餐桌上的普通燉菜,幾乎人人會做。 村民:“大家都會做,本村人都會做,就是加豆腐、粉條在口感上適應德莫利燉魚,最大的特點就是加豆腐粉條,比單燉魚好,家里來人都這樣吃。” 客人:“它就是鮮,就是家里燉也燉不出他這味來,特地來的開車過來的。多長時間來一次?也說不上多長時間,趕上就來,其實這豆腐和粉條比魚好吃”。 既然豆腐粉條是特點,那對這兩樣的配料的要求自然就比較高,比如粉條必須是馬鈴薯粉的,而豆腐則都是鹵水點的。每天到德莫利來吃飯的客人平均都有一千多人,豆腐、粉條最少也要每天消耗幾百斤。這讓村民某某看到了一條致富的道兒,他在飯店旁邊開了家豆腐坊,做豆腐專供飯店。 做豆腐的人:“他們興旺我就發達,帶動我,我的豆腐就供飯店,飯店的生意好我們就好。一天300多斤豆腐,2。2元一塊,一年天天做。” 這個闖關東來東北的山東漢子,原來是沖著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來的,沒曾想靠著一手在關里學的做豆腐手藝讓他過上了“一技在手,吃喝不愁”的日子,而且他對自己的手藝充滿信心。 記者:“德莫利燉活魚賣火了,圍繞這道菜動腦筋做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原來魚的供應都是靠附近縣市,而方正縣的杜學偉看到這個商機,便辭職搞起了養魚。” 杜學偉:“主要供服務區,基本上90%供服務區,我們這像基地一樣。這么大的池子有20多個”。 杜學偉最初養魚的時候只有一個池塘,出產的魚也主要是到市場上零賣,由于同一個市場有五六個養魚戶在同時競爭,所以魚價總也高不了。而收魚的人恰恰是低價從養魚戶手中收魚高價賣到飯店里,摸清了門路的杜學偉便自己找到了飯店集中的德莫利服務區,跟飯店聯合搞起了定點供應。 杜學偉:“服務區成立以后就供那往市場賣的少了,供服務區量大,比市場多20%,最多一天能拉七八千斤,用兩三個卡車拉,有節日的時候是最多的”。 飯店用魚量大,但對魚的要求也高,杜學偉為了保住飯店這個長期的客戶,便對自己的魚塘采取了無公害的管理辦法。 杜學偉:“我們的料都用進口的不含激素,保證魚沒有異味,我們的藥也用中藥,保證綠色,我們的魚也比其它的價高20%”。 德莫利服務區是燉活魚飯店最集中的地方,可是在這里我們看到除了飯店多以外,擺攤賣山貨的人也多。他們都是附近的村民,依托燉魚這道菜的名氣,每天有大量流動的客人,他們的生意也不錯。 攤主:“他們這每天車一多我們的生意就好,要是沒有飯店帶動我們的貨也賣不出去”。 縣長:“出現了一個產業突起、多個產業并起,產生稅收150萬左右,在其它方面起到帶動作用產生稅收300多萬元,帶動一千多人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