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熱心網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概述:  本專業學習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本專業的畢業生適宜的各類應用電子技術的企事業單位,研究單位,從事電子部件,設備及系統的研究分析,電子產品的引進、開發,電子設備的運行,維修等工作。畢業生也可在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因電子與計算機的密切聯系,電子信息的畢業生也可從事計算機工作。因國家對電子和信息工程專業的技術人員需求量很大,就業狀況很明朗。  一、專業綜合介紹  電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一般隸屬于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或者電子工程系,俗稱“無線電”專業。無線電,主要研究的就是無處不在,但是我們又看不見摸不著的奇妙場——電磁波。雖然該專業在現代大學的各專業中算得上是年代久遠,不過,現在并沒有半點衰敗的跡象,反而愈加興旺。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發展最為迅速,給我們生活帶來最大變化的技術恐怕就是電子科學了。隨便拿出幾個國際上知名電子企業,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這門技術對推動全球經濟發展起了多么巨大的作用。大名鼎鼎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惠普公司(HP)、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西門子公司(SIMENS)等等,這些公司的杰出表現也正是電子技術蓬勃發展的體現之一。  如此熱門的專業當然也就意味著競爭激烈。幾乎在所有開設本專業的高等院校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都是分數最高的專業之一。同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也是學風最好、最勤勉同時也是最累的一批,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專業課程多、難度深、壓力大。很多核心課程都以難以理解、內容多、要求靈活掌握、應用性強著稱。像最重要的幾門課:信號與系統、隨機過程、現代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都有相當大的難度。需要學生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功底和較強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對知識的熟練運用能力才能夠消化吸收。同時,電子技術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可以說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翻開招生簡章,幾乎所有理工類大學都擁有這個專業,其中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無線電”專業都是久負盛名,報考的難度也相當大。其他一些規模相對小的學校如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等等也在本專業有相當好的口碑。如果某些同學特別適合學習本專業(例如由于語文、外語成績不好致使總成績偏低,但是抽象思維比較強)而報考名牌大學把握不大,這些學校也是不錯的選擇。  經歷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辛苦學習生活之后,你會發現前途真的是一片光明。就業方面,有眾多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可供選擇,而且待遇相當優厚。在令人咋舌的起薪中,在同樣找工作的其他專業同伴艷羨的目光中,你會感到當初的選擇沒有錯,幾年的辛苦沒有白費。誠然,像電子行業這種在國外也是熱門的行業中,出國留學的難度比較大,不過真的拿到了國外學的DoubleE(ElectronicEngneering,意即電子工程)學位,在外國人眼里也是一件相當榮耀的事情。出國留學雖然難度很大,但也并不代表這個專業出國的機會小,相反,如果進入了大型跨國公司工作,像IBM、INTEL、HP等等,員工有不少去本土公司培訓的機會。考研時,你會發現,除了各高校外,還有中國科學院一些非常好的研究所供你選擇。對于一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真是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感覺。為了光明的未來,累幾年又算得了什么呢,敢闖敢干的年輕人,讓我們一起來挑戰自我,收獲希望吧。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代碼:080603。  二、專業教育發展狀況  解放以來,我國通信系統、電子工業從無到有已經發展成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60年代起,開始研究各種信息系的基本規律,尤其是近幾十年來,計算機應用的發展使國內信息科學研究有了較大發展。信息和電子科學的研究對國民經濟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我國高科技的發展及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種大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下,我國自從50年代中期,理工科院校普遍設置了無線電專業(此為電子和信息工程專業的前身),培養了一批具有堅實數理基礎,適應性較強的信息與電子科學研究人才,他們已成為我國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和工業部門的教學和科學研究骨干,與相近專業人才相配合,促進了我國電子與信息科學的研究和電子工業的發展。  我國早在1956年就認識到了信息技術發展的重大意義并作出了英明決策。即在《1956年—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把發展半導體、計算機、自動化、電子學作為振興中華科技的緊急措施來抓,電子學與其他新興學科一樣備受重視。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和廈門大學等五所高校聯合起來集中培養高水平創業人才,在中國科學院組建四個研究所,緊接著在工業部門設廠和建產業研究所,為我國信息技術的創業和推動國家高科技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亦為將來的高校中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在高等學府,一個專業的存在與發展都是由該專業的學習對社會,對世界起的作用的大小所決定的,就如數學作用于人類發展的基礎學科將永遠開展下去一樣,電子信息專業發展至今也正與電子工業相同的灼熱起來,國際上對電子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相當重視的,各國政府在教育方面對信息技術大力支持,英國每所大學都有一個計算中心,中心設有用于信息技術研究和電子技術研究的計算設備,以掌握利用由微電子發展而產生的完全現代化的技術。計算中心所需設備由大學計算機委員會和研究委員會統一協調供給和采購,每年撥款幾千萬英鎊用于更新和加強設備,各國側重高校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教授現今最先進的技術與方法,鼓勵學生參加本專業的科學研究工作。  電子信息技術的每一步提高,都會產生超過它自身價值幾倍至數十倍的效益,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水準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主要標志,也正因為這樣,在當代高技術發展中,電子信息技術是領頭率先技術。我國改革開放后,面對國際大趨勢,充分認識到了高科技領域技術和人才相當匱乏的現狀,1986年3月中央批準了我國四位科學家提出的在高技術方面跟蹤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建議,在對這項計劃的研究戰略目標征求意見和醞釀時,信息技術的跟蹤又被科學家提名列出,需要培養大批的電子、信息類高科技人才,相應的許多院校開辦了電子信息類專業,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西大學、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吉林大學、黑龍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山東大學、貴州工業大學(2004年并入貴州大學)、西北大學等20幾所老牌大學。到如今,一般的理工科院校都已開設了電子和信息工程專業,并將其作為重點的先進學科培養,大力扶持該學科建設,購買精密儀器設備,加強教師隊伍的技能培養,吸取國內外的新知識新技術,學生人數逐漸增加,從原來的中專本科到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后點,為我國的電子信息科技發展起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電子信息專業的重要已毋需置疑,為了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一些國家已從初級教育抓起,教育部門認為,為了使青少年適應未來的勞動生活,有必要及早對學生進行電子數據處理技術的教育,而對于一些大學獨立承擔研究工作,國家根據學校的科研成果的多少,撥配資金,日本則是由政府出面把國立研究機構、產業界和高等院校的力量組織起來,去攻克一些重大的技術難關,是日本發展工業的慣用法,這既充分利用了高校的聰明才智,又解決了本專業的科研經費,為學生提供了動腦動手的最好實戰演習,有利于學生將來發展。  現如今我國對電子信息產業的需求量很大,在國家的大力扶持與有關政策的保護下快速穩步地向前發展,并有些技術和產品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該專業的畢業生也是這一時期的驕子,改革開放后電子信息帶來巨大的動力和生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飛進、對這一專業的人才需求擴大。國外的更先進的技術、更低廉的價格和質量品質無一不成為中國電子產業的阻礙,給我國的電子行業的打擊是可以想像的,我們這些專業人員將去迎接這場挑戰。  三、專業院校分布(部分)  三峽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理工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 云南大學 云南民族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礦業學院 陜西理工學院 西北師范大學 寧夏大學 新疆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燕山大學 山西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鞍山科技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工學院 遼寧師范大學 沈陽師范大學 延邊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黑龍江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江南大學 揚州大學 淮海工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安徽大學 淮南工業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 合肥學院 福州大學 贛南師范學院 南昌科技大學 南昌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煙臺師范學院 青島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信陽師范學院 湖北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湘潭大學 汕頭大學 湛江海洋大學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深圳大學 五邑大學 廣西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民族學院 海南大學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 大連民族學院 中南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 大連水產學院 中南林學院 華北電力大學 上海電力學院 河海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南京郵電學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成都氣象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 華僑大學 暨南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大慶石油學院 石油大學 湖北科技大學 西南工業大學 東華理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株洲工學院 清華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廈門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四川大學 河北工程學院 中國計量學院 桂林工學院 北方工業大學 重慶郵電學院 北京機械工業學院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江南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集美大學 西安郵電學院 石家莊經濟學院 廣西大學。

熱心網友

漂浪 的組,里面可能有一些你用到的東西。

熱心網友

搜到的一個簡介大部分差不多一、學制  本專業本科學習年限為四年。二、培養目標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屬于電氣信息類的二級學科。根據二十一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原則,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文化修養,具有扎實的本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受到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的初步訓練,對各種電子信息處理系統有概括了解,從事信息處理、電子技術應用的高級技術和科研人才。  該專業的畢業學生能夠從事圖象處理、電子測量以及電子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設計和開發,也可以繼續攻讀通信、電子、信息以及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三、專業特點及培養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范圍;2. 掌握信息獲取、處理、傳輸(通信)、控制、檢測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 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電子 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3. 掌握電子信息系統的原理、設計和調試能力;4. 掌握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能;5. 了解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四、主干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五、主要課程1.學院平臺: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C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等。2.專業課及專業選修課: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子測量、電視原理、EDA技術、DSP實用技術、圖象處理、多媒體技術、天線技術、衛星通信、模式識別及應用等。六、課程設置  本專業教學計劃理論教學總計2526學時,合計127個學分,考試課程與考查課程的比為6。6:3。4。1. 公共平臺,2. 基礎平臺,門課,3. 技術基礎平臺,門課,4. 專業課:5. 任選課:七、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為了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本專業教學計劃四年內共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34周。主要實踐性環節有:課程設計,金工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八、實驗、設計、計算機及專業外語教學安排  為了保證學生實驗技能的訓練,本計劃除單獨安排物理實驗外,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也安排了相當學時的實驗教學,充分注意到讓學生獲得實際技能的基本訓練, 堅持計算機和外語不斷線原則。結合相關課程,每學期都開設計算機課程,并安排學生上機;堅持外語不斷線原則,在兩年大學英語學習的基礎上,在三年級開繼續開設英語課程。九、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

熱心網友

信息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