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現在的“五號”強臺風,我們為什么給其命名為“海棠”。

熱心網友

臺風是如何命名的? 近日,有讀者致電本報:臺風怎么都有個好聽的名字,比如14號臺風“云娜”,后來又是“鲇魚”,請問臺風是怎么命名的呢? 據市科技局有關人員介紹,最早開始為臺風命名的是一些歐洲國家,這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不過當時的命名比較隨意。為了便于交流,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提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方案,決定由這一帶易受臺風影響的14個國家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經批準后循環使用,一共是140個。其中除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各提供了10個外,中國大陸提供的名字是: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和海棠。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是從2000年1月l日開始執行的。如果某個臺風惹下大禍,有關成員可以向臺風委員會提出換名申請,把壞名字踢出名單。至今被踢出名單的已有四個,比如2001年給新加坡帶來強風暴雨的“畫眉”和2003年引起廣東、廣西損失慘重的“伊布都”。現在看來,“云娜”下次也許不再有出頭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