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吃奶粉有點上火,可能吧,一般兩三天才便便一次,還有點干,我問了別人之后,給加了一點安可奶伴侶,但發現寶寶有點鬧了,哭的時間也長了,感覺是有點便秘,我該怎么辦,水也喂了
熱心網友
最好不要給寶寶吃那個有些嬰兒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順當,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更有甚者,若不予處理則不會排便,常使家長愁上心頭。近年來,某些廣告大肆宣揚“排毒”、“大排毒”,似乎大便在腸里多留幾天就要“中毒”,這無疑又增加了家長的憂慮。其實這些憂慮大可不必,據我們的臨床經驗,這種幼嬰便秘是十分常見的。究其原因,大多數與所哺乳類營養成分失調有關。多數因為乳中尤其是牛奶及其制品中蛋白用、脂肪過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造成。就蛋白質而淪,當乳中蛋白質過高時,因蛋白質(如牛奶、奶粉中的酪蛋白)較難以消化吸收,多余的就會與鈣結合成堅實的糞塊。在大眾的印象中,脂肪、油酸常能潤腸,怎么多了倒會便秘?與我們的想像相反,脂肪多了也可與腸腔中的鈣結合成皂塊,在嬰兒大便中見到的白色奶瓣即是皂塊。此外,脂肪分解后形成的短鏈脂酸,到了大腸可以降低大腸蠕動,大便在那里貯久了,水分被吸收,就留下了干巴巴的糞塊。 解決這種便秘并不困難,只要每天給嬰兒添喂點米湯就可以了,當然必須瀝去米湯中的飯粒。也可用薏米少許煎水來喂哺。此時若將便秘誤為“熱氣”而灌“涼茶”或“七星茶”是不可取的。因涼茶也好,七星茶也好,喂多了反會擾亂胃腸消化功能,即中醫所說的損傷脾胃功能,影響嬰兒食欲和削弱嬰兒體質。另一種誤解是以為小兒中氣不足而亂用黨參、北芪等中藥,鬧得嬰兒興奮煩躁不已,更不可取。民間也有使用蜂蜜通便的,其實蜂蜜必須用涼水沖兌才有效,溫熱水無效,讓新生兒、幼嬰喝涼水,刺激腸蠕動,雖能導瀉,但會引起腸絞痛,這又何苦?近年來有用改善嬰兒腸道微生態來軟化大便的,如用雙歧桿菌制劑口服,更有一些奶粉公司將這類細菌直接加入奶粉中,這種方法的確能使嬰兒易于排便而防止便秘。 幼嬰若數日未解便,大便干結,此時應先用甘油栓或小兒開塞露通便。用開塞露一般只要用一半藥液即可,擠入后要讓藥液停留在腸內至少10-15分鐘,讓藥液軟化糞塊才排便。若擠入后立即拉出,那就白費了。有的家長喜用手指摳糞塊,那就要十分小心,千萬不要用食指,只能用小手指,還要蘸些凡士林潤滑劑,以免不慎撐壞肛門括約肌,造成以后大便失禁,遺害無窮。 嬰兒便秘除上述最常見的原因外,還有一些少見原因:如肛周炎癥,或因硬實糞塊或手指摳挖造成肛裂,使嬰兒排便時肛門疼痛難忍,久而造成繼發性便秘,這時糞便表面還會帶血。此時除軟化大便外,還應勤換尿布,清潔肛周,醫治皮炎。 另有少見的便秘原因是先天性巨結腸和甲狀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巨結腸患兒自出生后即有大便不正常,時而數日不排便,時而拉出大量稀便,腹脹嚴重。因多有營養不良,皮脂菲薄,腹部常見擴張的腸段蠕動。此病必須及時請醫生診治。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又稱克汀病或呆小癥。患兒除便秘外,還表現為皮膚粗糙,體溫低下,少吃懶動;很少啼哭,哭則聲如“老鴨叫”;腹脹,面與下肢似腫非腫,面容呆板,舌常外伸。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只要仔細檢查多會考慮此病。若上述兩病癥狀尚不明顯時,則非做進一步檢查不可。此兩種病雖說不可不防,但畢竟少見,若經醫生排除后,便不必耿耿于懷。但長期便秘者就不能單靠開塞露或食物調節,需要就診排除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熱心網友
未滿月的就只要母乳就好了母乳是最好的啊
熱心網友
可以吃的,我家寶寶從出生到現在一年三個月了一直在服用,沒有任何的副作用。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要是你的寶寶便秘就可以用。寶寶每天一次大便最好。蜂蜜千萬不可以用,一周歲以前的寶寶都不要用蜂蜜。因為蜂蜜做的再好,在蜜蜂采來的時候都和空氣接觸過有細菌,不適合小寶寶使用。(有關蜂蜜的說法在好多書上和報紙上都有介紹)
熱心網友
喝母乳,吃什么奶伴侶.不知道你用的什么牌子的奶粉,可以試一試味全的,我孩子一直用,沒發現有上火的現象.
熱心網友
給孩子多喂些水,可加少量蜂蜜。也可以試試給他刮點水果泥吃。
熱心網友
奶粉是容易上火,但是菊花晶和冰糖都是去火的東西,如果寶寶不適合奶伴侶,可以試試這兩種。
熱心網友
未滿月的就只要母乳就好了母乳是最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