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賽揚迅馳二代的cpu主要是針對哪些用戶的?有哪些缺點和優點?它與奔騰M的cpu到底有哪些區別筆記本賽揚迅馳二代的cpu主要是針對哪些用戶的?有哪些缺點和優點?它與奔騰M的cpu到底有哪些區別?
熱心網友
其實同頻下的Celeron M與Pentium M差距已經不是很大了。兩者的差距就在于Celeron M的二級緩存是同核心Pentium M的一半。Celeron M不支持SpeedStep功能,Pentium M支持而已。要知道Intel生產CPU的晶圓廠并不多。晶圓生產出來以后被送至全球各地的Intel封裝測試工廠進行封裝和測試。我們知道有Made In China的P4,其實那只是在中國進行的封裝而已,內核并不是在這生產的。要知道晶圓生產出來后質量是參差不齊的。因為其要通過紫外線刻蝕的以及光學透鏡的原因,不可避免的邊緣的晶圓質量會不如中間的好。就像照相時鏡頭邊緣的質量一般不如中間是同樣的道理。這些晶圓送到封裝測試廠里在一定的頻率下進行嚴格的測試。直到找到一個內核可以穩定通過所有嚴格測試的頻率來作為其標稱頻率。于是我們就可以看到市面上有Pentium M1。4/1。5/1。6/1。6。。。。。。等等的CPU了。所以并不是一種CPU一個工廠。這同其它產品是不同的。這也就說明為什么高主頻CPU比較貴了,因為物以稀為貴嘛。質優量少自然價高。不過有的晶圓連最低主頻都通不過怎么辦呢?其實其中的一部分是因為二級緩存電路上存在瑕疵所以才通不過測試的,其運算部分可能完好無損。要知道Pentium M核心一半以上的晶體管使用在了二級緩存電路上了,出現問題的機會比邏輯運算部分大的多。不過這部分晶圓還是有用的。因為Intel只要通過屏蔽壞掉的那部分二級緩存電路就可以再次使用了。于是大名鼎鼎的Celeron就出現了。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不良品對Intel造成的損失,而且還可以占領低端的市場,也為我們帶來更多實惠的選擇。為什么以前Celeron的性能同Pentium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呢?因為那時二級緩存容量普遍比較小,Celeron的二級緩存從沒超過256K的。這對于cpu來說還是比較限制的。但是二級緩存容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對CPU的影響就開始減小了。就好像512M的系統比256M跑XP會快不少但是1G的并不比512M的快是一個道理。因為此時瓶頸并不是二級緩存了。所以對于比較在意價格的用戶選擇賽揚的CPU無疑是最為明智的。雖然說賽揚是Intel定位于低端的產品但是其實用性不差。畢竟不是人人都要標配無線,人人都要更快的運算能力。如果對本本的要求很簡單,上網,看電影,辦公那賽揚的本本是最實惠的。不過賽揚沒有SpeedStep功能在節能方面會比奔騰差一些。不過好在一般的賽揚主頻低所以影響也不是太大。只是廠商出于成本不會給賽揚的本本配大容量電池,待機時間一般不長。 賽揚訊馳主要面對家庭用戶和低端商務用戶。和奔騰M比賽揚M的二級緩存減半了,性能有20%左右的下降(為了市場區分)。另外PM賽揚沒有SpeedStep技術,除此之外就沒什么缺點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Dothan核心的賽揚M完全夠用了。 新的Celeron M采用Dothan核芯,都是90nm制程,分普通版本和低電壓版本。普通版本二級緩存1MB,主頻1。3GHz至1。5GHz;新的低電壓版的Celeron M的二級緩存512K,900MHz和1。0GHz二種;前端總線都是400MHz;低電壓版本主要是用于生產超便攜本。老的Celeron M都是130nm制程,二級緩存都是512K。1。3GHZ和1。4GHZ沒什么很大驅別,至少大多數應用你感覺不出來的。 。
熱心網友
很難說針對哪些用戶。它的發熱量較低,功率也比較低,比較適合筆記本使用。比較P-M的CPU,緩存不同,價格也更便宜。
熱心網友
迅馳二代的cpu,這個問題就是錯誤的。迅馳是一種移動技術的總稱,并不單指CPU,還包括無線網絡技術和芯片組等。迅馳平臺里的CPU正是奔騰M 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