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哥哥因為面癱失戀了怎樣能很快解決
熱心網友
“短針淺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60例臨床觀察賈衛華(衡水市中醫院針灸科,河北 053000)[摘 要] 目的:尋找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最佳治療方法。方法:運用短針淺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60例,并與對照組60例進行比較。結果:治療組的愈顯率為95.0%,對照組為60.0%,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短針淺刺治療周圍性面癱效果良好,不失為理想的療法。[主題詞]...
熱心網友
“短針淺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60例臨床觀察賈衛華(衡水市中醫院針灸科,河北 053000)[摘 要] 目的:尋找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最佳治療方法。方法:運用短針淺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60例,并與對照組60例進行比較。結果:治療組的愈顯率為95.0%,對照組為60.0%,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短針淺刺治療周圍性面癱效果良好,不失為理想的療法。[主題詞] 面神經麻痹;針灸療法;刺法;短針淺刺法筆者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采用短針淺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60例,并設對照組60例進行療效觀察,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20例患者均來自本院針灸門診,根據《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面神經炎”診斷標準被確診為周圍性面癱。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最小6歲,最大72歲,平均39.4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27天。對照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最小9歲,最大70歲,平均39.2歲;病程最短2天,最長25天。經Ridit處理,兩組各項情況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 治療方法2.1 治療組主穴:取患側風池、翳風、頰車、地倉、顴髎、下關,健側合谷,雙側太沖。配穴:鼻唇溝平坦配迎香、口禾髎;鼻中溝歪斜配水溝;頦唇溝歪斜配承漿;目不能閉配陽白;面頰痙攣配四白、巨髎。手法:選用0.28 mm×15 mm消毒針灸針,直刺5 mm,將針“掛”在皮膚上,或剛將穿透皮膚。2.2 對照組主穴及配穴同治療組。手法:參照《針灸治療學》,面部諸穴采用斜刺或透穴,平補平瀉。兩組患者平均每日針刺1次,10次為一療程。若未愈,則繼續下一療程,但最多觀察3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3 療效觀察3.1 療效標準痊愈:面部所有區域正常。顯效:仔細觀察可看出輕微的功能減弱,可能有輕微的聯帶運動,面部靜止時對稱,張力正常;上額運動中等,眼輕用力可完全閉合,口輕度不對稱。有效:有明顯的功能減弱,但雙側無損害性不對稱,可觀察到并不嚴重的聯帶運動、攣縮和(或)閉合,口明顯不對稱。無效:面靜止時不對稱;上額無運動,眼不能完全閉合,口僅有輕微運動。3.2 治療結果(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分組例數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愈顯率(%)治療組6043(71.7)14(23.3)3(5.0)0(0)95.0對照組6024(40.0)12(20.0)22(36.7)2(3.3)60.0經Ridit分析,治療組的痊愈率、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P<0.01),說明治療組療效較優。4 典型病例高××,女,30歲,教師。2002年8月10日就診。左側口眼歪斜4天。于4天前因吹風扇,感受風寒,致左眼不能閉合,左乳突部疼痛,顏面麻木,流涎,食物易滯于左頰部。查體:左眼不能閉合,眼裂0.4 cm,額紋消失,不能皺眉,鼻唇溝變淺,口角歪向右側,鼓腮、示齒不能。舌淡、苔薄,脈弦細。BP 11.0/9.0 kPa,營養中等,發育正常,雙側面頰無紅腫,心、肺、腹無異常,四肢肌力Ⅴ級,巴氏征陰性。診斷為周圍性面癱,取左側風池、翳風、地倉、頰車、顴髎、下關、陽白、迎香、右合谷、雙側太沖,行短針淺刺法治療。3次后,左眼已能閉合,能皺眉,已不流涎,經治8次,面癱治愈。隨訪半年未復發。5 討論周圍性面癱亦稱貝爾氏(Bell)麻痹,屬于祖國醫學之“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疇。本病為臨床常見病,如治療不當可留下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法,通過觀察發現短針淺刺法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提示短針淺刺法能夠較好地促進病損面神經功能的恢復,如發病后及時采用本針法進行治療,可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短針淺刺法起源于《內經》“淺內而疾發針,無針良肉,如拔毛狀,以取皮痹”“刺浮痹皮膚”的半刺、毛刺等理論。現代臨床研究表明,皮膚的某一點在大腦皮層上有它相應的代表點,因此,利用這種刺激而產生皮膚感覺,就會影響大腦皮層,從而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本針法就是充分利用皮膚表層廣泛的感受器來調理機體的機能。由于進針迅速,極少疼痛,患者樂于接受,從而能更好地配合針刺治療,進一步提高了針灸治療的效果。綜上所述,本針法是治療周圍性面癱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疼痛輕,創傷小,患者樂于接受,優于傳統的常規針刺法,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