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四更”具體指的是幾點
熱心網友
三更是子時,即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四更是1-3點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
熱心網友
中國古代直至本世紀初,沒有鐘表之時,城鄉都很流行夜間打鼓報時。大城市設有“鼓樓”,小鎮或是鄉村大宅院有“更樓”,每夜有值班更夫(巡視兼報時仆役),按時辰從更樓走出巡視一番,一路擊鼓報時。今天在個別偏遠鄉村,仍然有以打鼓或是敲木梆來“打更”報時的。“打更”、“更夫”、“更樓”各詞全由“更”字而來。我以前談過,中國古代一晝夜分十二個時辰,亦即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白天人們可看太陽、日晷或計時的“銅壺滴漏”之類東西判斷時間,夜晚則不知時間了,于是由專人看著“銅壺滴漏”,按照時辰打鼓告訴民眾。古人規定,逢戌時(約合現在晚上七點至九點鐘)開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時,即合現在夜晚九點至十一點鐘;三更是子時,即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了。這樣大家可以推算出,“半夜三更”說的確實是夜已至半。人們說“起五更”也不難理解,是趕大清早起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