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并實行?
熱心網(wǎng)友
以種福田來講,供養(yǎng)三寶是種“敬田”;供養(yǎng)父母、師長是“報恩田”;如果以金錢物質(zhì)來幫助別人,或者救濟,是種“悲田”。三種福田當中,佛法僧三寶為敬田,供養(yǎng)三寶也很重要,假使有人批評你供養(yǎng),也許是因為他不懂這個道理;如果他懂得這個道理,還跟你講不可以的話,也許是嫉妒心,怕你來世富有,做有錢人。所以做師傅的人,也不一定希望每個信徒天天都供養(yǎng),不可以有這個心。所謂“諸供養(yǎng)中以法供養(yǎng)為最”,一切供養(yǎng),以佛法供養(yǎng)是最好的,現(xiàn)在師傅在說法,就是把你們當菩薩,師傅以法來供養(yǎng)你們。弟子們以自己的金錢來供養(yǎng)師傅,也是修福的行為。這點要看自己有錢再供養(yǎng),沒錢跟人借錢來供養(yǎng),可能就不對了。但是信徒要供養(yǎng),做出家人的也要隨緣,有時候遇到有人要布施,你說:“哎呀,不要,不要!”這樣會惹弟子生氣,為什么呢?信徒會說:“哦,師傅啊,我們來修福你拒絕,那你不慈悲。”供養(yǎng)不是一定要很多的錢,有十塊供養(yǎng)十塊,有一塊供養(yǎng)一塊,多少都可以,如果都沒有的話,你以心供養(yǎng),對師傅存一個恭敬心也可以。如果你不能表達你的恭敬心,還有一個隨喜心,你看到別人供養(yǎng)不要嫉妒,別人有錢供養(yǎng)而我沒有,只要隨喜贊嘆:“哦,好!好!好!你供養(yǎng)師傅很好!”只要能做到隨喜,將來就可以得到很多隨喜的福報。比如說人家有錢要建大房子,但是建房子要請工人,請你去做工拿工資,也是福報啊!最怕的是你想去做工都沒機會,你一去,人家會說這個人不行,不行!這就是前世看到別人供養(yǎng)種福田的時候,你在旁邊多嘴說不要供養(yǎng)的緣故。所以凡是供養(yǎng),福報都很大,你知道這個道理之后,沒有錢時,以心供養(yǎng),看到別人供養(yǎng),你隨喜贊嘆,這就等于別人用火把取火,你再用火把借火、分火,也同樣得到光明。還有一點,在社會上你把東西送給人的時候,他會說謝謝,謝謝!可是供養(yǎng)給師傅,師傅不會說謝謝。當你供養(yǎng)的時候,師傅當時心不動,雖然手里把你的供養(yǎng)拿來,可是心不動,因為心清凈了,那你種福田就是種凈田!假使你種福田的時候,師傅也跟你謝謝,那就象種福田種子還沒長出來就謝掉了,花也謝了,葉也沒了,謝謝就謝掉了!(聽眾鼓掌)所以你們要知道做師傅的不能說謝謝,就是這個原因,不然你們就會很奇怪:“哦,師傅啊,人家拿錢給你好象應(yīng)當?shù)模阏驹谀抢锞湍萌チ恕!蹦蔷驼`會啦。尤其不懂的人,或者外面的人跑進來看到了,會以為這個出家人沒有禮貌。還有很多人跟人化緣,給十塊錢他也講:“功德無量,功德無量!”這也不對,因為功德跟福德是兩回事情,施主出錢是修福,叫福德。過去梁武帝建寺供僧,做過很多很多的好事情,有一天他碰到了達摩祖師,他就請問大師:“我這一生建了好多寺廟安僧,我有沒有功德啊?”他很謙虛、客氣,目的是希望達摩祖師贊嘆他。但是達摩祖師是祖師,他不隨便亂講話,所以他講:“沒有功德。”梁武帝聽了心想:我為什么沒有功德呢?其實他是修福不是修功德,功德與福德是兩回事。有很多人建道場、寺廟,出了錢就要在墻壁上或者柱子上刻個名字:某某公司董事長獻。假使你布施供養(yǎng)希望別人知道,你把名字放在上面,讓人贊嘆,主要目的是要人觀賞,這種布施就好象種盆栽,你種了梨子樹、蘋果樹,雖然看起來是一棵樹,可是盆栽一年結(jié)兩個果子,只是給人看一看,不能吃的,所以福報很小很小,這叫“觀賞施”。假使我們種果樹,是種在清凈的大地上,那么將來會收成無數(shù)的果子。同樣的,地是心地,如果你布施的心地清凈廣大,那么將來你的福報就無量無邊。人乘佛教提倡“無相布施”,不會因為你出了多少錢,就把你的名字寫出來刻在墻壁上,不希望你只是觀賞施,將來福報很小,我們希望大家無相布施,將來福報無量無邊。如法的布施,要做到三輪體空。什么叫三輪體空?無布施的我相,無受施的人相,無布施的物相,叫三輪體空。當下空了,所以心量如虛空,將來的福報也如虛空。所以布施要做到無相布施才可以。。
熱心網(wǎng)友
不求任何利益,不計任何代價,以及有無報償都不計較,完全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行的布施,就叫做無相布施,
熱心網(wǎng)友
不求任何利益,不計任何代價,以及有無報償都不計較,完全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行的布施,就叫做無相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