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例談中考試題的不等式應用題-------------------------------------------------------------------------------- 中考對不等式這一知識點的考查,從2001年全國各地的試題看,過去那種傳統題型已明顯減少或正在消失,而代之以更具活力的應用題的形式出現。眾所周知,能力的落腳點在應用,不等式同其它知識一樣,一旦走向應用,就更具有廣闊的市場,如河北省的中考試題中,數學應用題分值高達71分,占59%,其中不等式應用題就有兩題,廣州市的中考試卷甚至以不等式的應用題為壓軸題。本文僅就不等式應用題的特征與解答作些探討,僅供參考。 一、單一不等式應用題例1、(河北省)在一次“人與自然”知識競賽中,競賽試題中共有25道題,每道題都給出4個答案,其中只有一個答案正確,要求學生把正確答案選出來,每道題選對得4分,不選或選錯倒扣2分,如果一個學生在本次競賽中得分不低于60分,那么他至少選對了______道題。 評析:不等式應用題的難點之一是辨別它與方程應用題的異同,如何列出不等式,要善于抓住題中“不低于”、“至少”等字詞的數學含義。本題中對“倒扣2分”應理解為不選或選錯,實際應扣6分,故當設選對了x道題,則不選或選錯題為(25-x)道,則有 100-6(25-x)≥60 解出:x≥18x=19,即他至少選對了19道題。 例2、(某市)足球比賽的計分規則為: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一個隊應打15場已負3場,若要想積22分,那么這個隊至少還要勝( ) A、3場 B、4場 C、5場 D、6場 評析:一場足球比賽結果有三種情況:勝、平、負,若設還要勝x場,其余為打平,則 3x+12-x≥22 推出x≥5 為什么不能列方程:3x+12-x=22,因實際得分小于或等于3x+12-x(以后的比賽中有可能輸),故 3x+12-x≥實際得分=22 例3、(北京市東城區)商場出售的A型冰箱每臺售價2190元,每日耗電量為1度,而B型節能冰箱每臺售價雖比A型冰箱高出10%,但每日耗電量卻為0。55度,現將A型冰箱打折出售(打一折后的售價為原來的),問商場至少打幾折,消費者購買才合算(按使用期為10年,每年365天,每度電0。40元計算)。 解:現將A型冰箱打x折出售,購買才合算,依題意有: 2190×+365×10×0。4≤2190×(1+10%)+365×10×0。55×0。4 推出x≤8 即商場應將A型冰箱至少八折出售,消費者購買才合算。 評相:本例運用解不等式為市場營銷中的購銷行為提供決策。 二、綜合方程式,函數式的不等式應用題 例4、(山西省)某商場計劃投入一筆資金采購一批緊俏商品,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如果月初出售可獲利15%,并可用本利和再投資其他商品,則月末又可獲利10%;如果月末出售可獲利30%,但要付出倉庫儲倉費用700元,請問根據商場的資金狀況,如何購銷獲利較多? 解:設投資x元,在月初出售,到月末可獲利y1元;在月末出售可獲利y2元,由題意有:y1=15%·x+10%·(x+15%·x)=0。265x y2=x·0。3-700=0。3x-700 (1)當y1=y2時,解:0。265x=0。3x-700推出x=2000元 (2)當y1<y2時,解:0。265x<0。3x-700推出x>2000元 (3)當y1>y2時,解:0。265x>0。3x<700推出x<2000元 即當商場投入2000元時,兩種經營方式獲利相同,當投資超過2000元時,第二種方式獲利較多,當投資不足2000元時,按第一種方式獲利較多。 評析:由第(1)問得出兩個函數式,(2)(3)兩問則利用解不等式,對經營方式進入擇優決策,不等式的應用在此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例5、(重慶市)為保護長江,減少水土流失,我市某縣決定對原有的坡荒地進行退耕還林,從1995年起在坡荒地上植樹造林,以后每年又以比上一年多植相同面積的樹木改造坡荒地,由于每年因自然災害,樹木成活率、人為因素等的影響,都有相同數量的新坡荒地產生,下表為1995、1996、1997三年的坡荒地面積和植樹面積的統計數據,假設坡荒地全部種上樹后,不再水土流失,問到哪一年可以將全縣所有坡荒地全部種上樹木。 1995 1996 1997 每年植樹的面積(畝) 100 1400 1800 植樹后機關報坡荒地折面積(畝) 25200 24000 22400 (2)為節約用水,這個市規定:該廠日用水量不超過20噸水時,水價為每噸4元;日用水量超過20噸時,超過部分按每噸40元收費,已知該廠日用水量不少于20噸,設該廠日用水量為t噸,當日所獲利潤為W元,求W與t的關系式;該廠加強管理,積極節水,使日用水量不超過25噸,不少于20噸,求該廠的日利潤的取值范圍。 解:(1)設y=kx+b,依題意有: 推出, 推出y=-x+204 當x=10,y=194,即每噸10元時,1噸水生產飲料所獲利潤為194元 (2)由(1)知y=-x+204,當x=4時,y=200,x=40時,y=164 ∴W=200×20+164(t-20)=164t+720(t≥20) ∴t=,由20≤t≤25,即 20≤≤25, 推出4000≤W≤4820 即該廠日利潤不少于4000元,且不超過4820元 評價;本題涉及不等式、方程式、函數式的綜合。 例7、(濟南市)某班在布置新年聯歡晚會會場時,需要將直角三角形彩紙裁成長度不等的短形彩條如右圖,在Rt△ABC中,∠C=90°,AC=30cm,AB=50cm,依次裁下寬為1cm的矩形彩條a1,a2,a3……若使裁得的矩形彩條的長都不小于5cm,則將每張直角三角形彩紙裁成的矩形紙條的總數是( ) A、24 B、25 C、26 D、27 分析:設可裁n條矩形紙條,如圖設第n條矩形的長EF=x,則 , x=(30-n),又x≥5, 即(30-n)≥5n≤26 ∴n=26,故選(C)。 這是一道綜合方程式的不等式應用題。 例8、(蘇州市)某園林的門票每張10元,一次使用,考慮到人們的不同需求,也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該園林除保留原來的售票方法外,還推出一種“購買個人年票”的售票方法(個人年票從購買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C三類:A類年票每張120元,持票者進入園林時無需再購買門票;B類年票60元,持票者進入園林時,需再購買門票每次2元;C類年票每張40元,持票者進入園林時,需要購買門票,每次3元。 (1)如果你只選擇一種購買門票的方式,并且你計劃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該園林的門票上,試通過計算,找出可使進入該園林的次數最多購票方式。 (2)求一年中進入園林至少超過多少次時,購買A類門票比較合算? 分析:問題(1)是用80元買門票通過三種形式比較擇優決出進入園林次數最多的購票方式,顯然排除A類年票; 若選B類年票,則次數為 =10(次); 若選C類年票,則次數為 =13次; 若不購年票,隨買隨進,則只能進 =8次 經上述比較,購買C類年票進入園林的次數較多為13次 問題(2)涉及不等式,設至少超過x次購買A類門票比較合算,則有: 故一年中進入園林至少超過30次時,購買A類門票比較合算。 本例以旅游為背景,借助不等式這一知識為旅游提供合算的消費決策。象這種不等式的應用題在過去的中考試題中很少見到。 例9、(廣州市)在車站開始檢票時,有a名旅客在候車室排隊等候檢票進站,檢票開始后仍有旅客繼續來檢票進站,設旅客按固定的速度增加,檢票口檢票的速度也是固定的,若開放一個檢票口,則需30分鐘才可將排隊等候檢票的旅客全部檢票完畢;若開放兩個檢票口,則只需10分鐘便可將排隊等候檢票的旅客全部檢票完畢;如果要在5分鐘內將排隊等候檢票的旅客全部檢票完畢,以使后來到站的旅客能隨到隨檢,至少要同時開放幾個檢票口? 分析:本例建立數學模型是難點,涉及旅客人數,檢票速度,開放檢票口個數都需以字母表出,再理清等量關系(方程)與不等量關系(不等式)設陸續進站的旅客每分鐘x人,每個檢票口每分鐘檢y人,要在5分鐘內檢票完畢同時開放n個檢票口,則由題意有: ①-②并化簡:y=2x, 代入①,a=30(y-x)=30x 將y=2x,a=30x代入③, 35x≤10nxn≥3。5n=4 本例以旅客進站檢票為背景,利用方程與不等式等數學知識,為疏通旅客流量,合理安排檢票口,為旅客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最優決策。象這種以不等式的應用題作為中考試題的壓軸題,以前從未出現過,是中考史上的首例。 例10、(陜西)乘某城市的一種出租汽車起價是10元(即行駛路程在5km以內都需付10元車費),達到或超過5km后,每增加1km加價1。2元(不足1km按1km計)現在某人乘此出租汽車從A到B付車費17。2元,問從A到B大約有多少路程? 分析:設從A到B大約為xkm,則: 16<10+(x-5)×1。2≤17。210<x≤11 即從A到B大約長10至11公里 例11、(某市)某通訊公司規定在營業網內通話收費為:通話前3分鐘0。5元,通話超過3分鐘每分鐘加收0。1元(不足1分鐘按1分鐘計算)某人一次通話費為1。1元,問此人此次通話時間大約為多少? 分析:設此人通話時間為x分鐘,則: 1<0。5+(x-3)×0。1≤1。18<x≤9。 即此人此次通話時間大約在8分至9分鐘之間。 例12、(甘肅省)某市20位下崗職工在近郊承包50畝土地辦農場,這些地可種蔬菜、煙葉或小麥,種這幾種農作物每畝地所需職工數和產值預測如下表:作物品種 每畝地需職工數 每畝地預計產值 蔬菜 1100元 煙葉 750元 小麥 600元 請你設計一個種植方案,使每畝地都種上農作物,20位職工都有工作,且使農作物之預計總產值最多。 分析:設種植蔬菜、煙葉、小麥各x畝、y畝,(50-x-y)畝,由題意有: x+y+(50-x-y)=203x+y=90y=90-3x 再設預計總產值為W(元),則 W=1100x+750(90-3x)+600(50-x-90+3x) 再將y=90-3x代入 W=50x+43500 這是一個關于x的一次函數,其最值決定于x的取值范圍,關鍵在于如何列出關于x的不等式,反復審查題意,發現有 y=90-3x≥00<x≤30, 此時x取最大值30,代入 W最大=43500+50×30=45000(元), 于是得出方案: 不種煙葉,而種蔬菜30畝,小麥20畝,且安排15人種蔬菜,5人種小麥方可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這是一道決策型試題,而不等式的應用,最終為最佳方案的決策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從以上例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2001年中考對不等式的考查,不僅從分值和檔次上上了一個臺階,而且普遍側重于應用題,再不是往年那種低分值低檔次的老模樣。筆者認為不等式的應用題,不僅在中考試題中牢牢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從知識結構看它與方程式、函數式等密不可分,又因為它從基礎題或常規題型中脫穎而出走向應用,則更具廣闊的前景,隨著考試側重能力的日趨明朗,不等式的應用題必將受到更多的命題者的親睞。載自《理科考試研究》(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