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寫一篇好歷史論文,要盡量做到論題新、論點新、角度新,文筆清新流暢,既有較強的可讀性,又有較深的啟發性,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擬定標題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能畫龍點睛。標題要準確、簡潔又富文采,不妨擬幾個標題,反復推敲,擇優選用。 2。組織資料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應當慎重:①要圍繞主題選材。②材料要真實準確。③精心選擇富有創意的材料。一份新穎材料,能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④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適當運用一些給出的資料,對材料也要進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過自己的思考 把材料組織起來,才能寫出文章。3。正文寫作歷史論文的正文結構需要具備四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結論。論點是論文闡述的具體觀點,相當于文章的小標題;論據服務于論點,一般用歷史事實或作者自己的立論來說明論點;論證是用理論來闡述論題,可以引經據典或自我闡述;結論是對全文進行扼要概括或總結。一篇好論文,必須做到:① 論點明確新穎,富有創意。② 論據充分真實又恰倒好處。③ 論證有力。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論證過程科學準確,邏輯嚴密。④ 結論正確。能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抓住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⑤ 語言風格要有史學之一般特點。切忌文學之朦朧浪漫,要真實準確又頗具文采,要講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意則期多,字則唯少”;字斟句酌,一絲不茍,做到文字清新、簡潔、準確,使人讀之心中波瀾起伏。⑥ 正文寫作前應擬寫提綱,搞好謀篇布局。以材料為基礎、觀點為軸心,科學地安排文章的層次和布局,內容詳盡、構思嚴密。 4。修改與潤飾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寫文章的技巧,真實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復修改,才能定稿。修改初稿;一是對內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對文字的加工和潤飾。 5。例證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辦世博會成功,這是我國盛世之年的又一件大事,舉國人民歡欣鼓舞。下面一些材料與世博會有關,請根據這些材料,聯系這兩屆世博會召開的世界歷史背景,分別闡述當時的世界歷史變化及對中國產生的深刻影響,并談談你對世博會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題目自擬)1851年倫敦世博會 1889年巴黎世博會 6.答題指導題目:淺談世博會背景:1851年倫敦世博會時,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大機器生產出現,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英國最終戰勝了封建的生產方式。1889年巴黎博覽會時,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深入進行,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從材料上看,人類進入了鋼的時代。科技的發展為資本主義世界帶來了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更加進步的社會文明。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造成了西方先進和東方落后的世界格局。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海外殖民擴張活動進一步加強,成了一個剝削全世界許多國家和民族的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工業部門大多集中在壟斷組織手里,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階段,是資本主義的成熟發展時期。資本主義一統世界,使東西方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了,但差距也更大了。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洋務運動使中國近代工業產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列強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加深。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先后進行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認識:舉辦世博會的目的是為了慶祝重大的歷史事件或一個國家、地區的重大紀念活動,以展示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舉辦世博會,不僅給參展國家帶來發展的機遇,擴大國際交流和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給舉辦國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社會的繁榮和進步。歷史小論文 戲述唐玄宗-------潮起潮落七(10)班單珊唐朝年間,有許多人叱咤風云。然而我卻對唐玄宗是情有獨鐘,他那精湛的統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為廣納賢人,不惜委屈自己,這都讓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貪圖享樂而自作自受。當年的開元時期,可謂是繁榮富庶,毫無疑問,乃唐玄宗的統治優良也。選用姚崇作相,給繁榮又加上了一層必然。黃金搭檔在一起當然把唐朝的繁榮體現得栩栩盡致。唐朝詩賦讓人醉生夢死,都是因為唐玄宗把詩賦加進了進士科為主要的考試內容。唐朝農業方面有很大的發展,唐玄宗任君期間,共修建四十多處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廣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產量大大增加。手工業日益發達,絲綢品漸漸出爐,技術高超。它的陶瓷業也不甘落后,奮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窯青瓷、刑窯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業獨領風騷。數千古風云人物,還看唐朝。人無非此一時,彼一時。唐玄宗也無例外。也許是當時的碩大成就讓他過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榮景象,以為這兒已經是世界的邊緣,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益的貪圖享樂的心理油然而生,楊貴妃又闖入他的視線,無疑這時的朝政如同一本長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楊貴妃卻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說。當然他選擇了“小說”。“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仰慕唐朝那時的風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嘆息卻成為文章的末尾插曲。 放眼盡觀“清朝統治史”七(10)班曾經從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國歷經無數榮辱興衰,中國人民也飽受身心的煎熬。不論是唐、宋、元,中國的經濟、科學都位于當時世界的前列。可自從明中到清末中國一蹶不振。可見明、清二朝對于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起著位高權重的作用。其中清朝政府的統治,對于中國的落后有一種不可推卸責任。首先明清朝的科舉制度對于人才的開發起著較大的阻力。“八股文”對于清朝文人學士起著較大的阻力。“八股文”對于明清朝文人學士的思想起了一定的阻礙。它像一個牢籠,將文人的思想拘束于一個范圍內,將原本胸懷大志,可以成龍的學子們,套上了鏈索,使他們的文學才華不可展現的淋漓盡致發揮出來。其次,“文字獄”也為中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失,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事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另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剛開始時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可是,當時西方國家發展速度飛快,逐漸超過中國,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的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使中國走向落后趨勢。清朝從剛開始,“只留頭,不留發”的統治到了最后的滅亡,這是值得他們反思的。當年,清朝剛入關時十分英勇。騎、射、打、獵都是他們的強項,可到后來他們一味的不務正業,奢移成性,最終釀成了清政府的衰亡,毀滅。從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到亡國之皇溥儀,中國歷經了無數的榮辱興衰,什么割地賠款,火燒圓明園,這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恥辱,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陰影。 論武則天之功過七(10)班徐馳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千百年來,歷代英豪無不是為了爭奪這壯麗山河,從而使人間戰火連綿。但一時的太平盛世也使人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千百位帝王,有功有過。有的略輸文采,有的治理不當,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國法嚴明。現代人都將一部部以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展現在人們面前。如《大明宮辭》就講述了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的一生。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當時與現在自然有許多對于她的爭議。武則天乃是唐高宗的皇后,因唐高宗生性懦弱,從而武則天逐漸掌管實權,在晚年稱帝,并改國號為周。在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發展了農業,選拔優秀的賢才,推行唐太宗的政策,進一步的促進了經濟發展,加強管理,增強國力。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并沒有因為是女流之輩的統治而顯得兵荒馬亂。這也被人們稱之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愛惜人才,好多賢才名臣都是她破格一時提拔起來的。如當時參加反對武則天的叛軍中的駱賓王就是其中之一。武則天也使我國古代歷史中科舉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武則天也是成為當時太平盛世的關鍵人物。不過人無完人,武則天因為了保全王位,廢除了太子。但因年老無多用,逐漸掌握得力不從心,使唐朝逐漸有了走下坡路的局勢。一些人臣也因當時反對她而被革職,甚至殺頭。這些也暴露了她的心狠手辣。歷史終歸是歷史,后代帝王也為了加強統治,吸取了不少古人的教訓。女皇武則天也為中國歷史長卷增加了一道風景。無論她的功過多大,但她終究也為后人作出了貢獻。現代的領導人,一心都為了人民的生活著想。就像武則天一樣,人都會有過錯,無論是戰爭年代,無論是和平年代。但他們都是為了人民,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走馬觀花看影視劇中歷史走樣七(9)班湯宏濤歷史是神圣的,雖是過去的事,但不容磨滅。而現今的諸多影視劇都違反歷史,雖然多了一條“本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但這些戲說影視劇逐步違反侵犯歷史是不正確的。現今剛剛上映的《少年張三豐》中有一幕,即是張君寶(張三豐)見到了班師回朝的南宋英雄岳飛,即日岳飛就被宋高宗趙構殘害。此時是1142年初。即后又上映了一部電視劇《倚天屠龍記》,其中的主角,蘇友朋飾演的張無忌率領朱元璋大軍于1368年滅亡元朝,期間張無忌多次拜訪朱元璋,期間張三豐還活著,計算一下,這段時間總共是226年,若是活的再長久的人恐怕也不會越過226歲吧,況且還要加上見岳飛前的二十幾年及抗元成功的二十幾年共有270多歲。還有就是在《封神榜》這部電視劇中,竟將孟子名句“天降大任于私人也,必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一話引到了姜子牙口中,當中的殷十娘也說了多句孔子、墨子名句。可要知道《封神榜》的創作原于周武王伐商紂,而孔子、孟子都是幾百年后的人了。其中還有一些名句在多部影視劇中都有出現。如對聯“同以依桐同望月,筆蹬燈閣各攻書”在《天下第一狀師》等劇中有所出現。還有在《九歲縣太爺》的各個名聯都有自身的出處,如“時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張郎,八月尚賞,賞話賞月,賞桂香”或是“謝謝,謝天謝地,謝君王。”在多部電視劇中就有出現。還有一些電影為了美化主題就刻意美化反面人物,給其美感卻改變了歷史,如本年度“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獲獎電影竟將事實事件拍成《女魔頭》,里面無惡不作的“女魔頭”竟被改成了“可愛天使”,仿佛一切壞事都是迫不得已。在此僅以個人向廣大影視拍攝者們說一句:“不要為了自己的名碌,就改變歷史。” 提筆論曹操七(9)班吳悅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中,曹操那陰險的心理令人生畏;在京劇中曹操那白臉奸臣的角色在眾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一聲聲笑里藏刀,總讓人毛骨悚然。也許是因為他違背了傳統的中庸思想,所以背上了奸詐、狡猾的惡名,引來千古辱罵……“論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那么曹操到底是好是壞呢?引起了眾人爭議。“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如果不是曹操心軟憐惜人才,收留了黃蓋,怎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上了周瑜的當?由此上溯,曹操有著一顆愛惜人才的心被世人公認。他不僅愛惜人才,自己也喜愛文學,足智多謀,寫出文章樸實而不華麗,精湛而不?攏溝們Ч盼琶摹豆鄄綴!妨鞔兩瘢晌Ч偶鴉啊R殘硪蛭納樸謨萌耍胖遣┭В溝盟晌艸齙木錄搖⑽難Ъ遙刮喝找媲看蟆?如果光說曹操善于用人,那我將會說“no”,這個從物也有充滿人情味的一面。好友逝世使得家族破裂,唯一的女兒蔡文姬因父親亡故被迫遠嫁匈奴。為了替好友找到女兒,曹操千方百計,派發使臣遠抵匈奴,多次交涉,幾經戰亂,終于接回了蔡文姬,為好友了卻了一樁心愿。怎么又不讓人感動?古今中外,對于曹操眾說紛紜,他也以自己獨特一面向眾人展現著自己,帶上一份沉默,一份贊賞,靜靜地沉靜在歷史長河之中。 論“鏡”七(9)班蔣倩茹我國古代唐朝時期,唐太宗在魏征死去后,十分痛心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這是唐太宗對魏征人格的評價,以“鏡”為標準,來衡量自己。鏡子可以正衣冠。每天我們站在鏡子前面,面對著鏡子,發現自身的不足,加以補充、修飾,男的裝飾得英俊瀟灑,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讓自己充滿信心,迎接新的一天的開始。鏡子讓人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若是一面古“鏡”,讓我們時刻牢記過去的經驗與教訓。古代的帝王都知道一句話——“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難道我們現代人還不能理解嗎?清朝末年,由于我國的農業、工業、軍事等方面的落后,八國聯軍才會肆無忌憚地一直打到當時清朝的首都。讓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到了今天,我們不得不大力發展科技,加快前進的腳步,否則歷史的悲劇將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同樣的道理,“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學海之中,認真學習是學生的天職,經常以考試為標準進行知識掌握的檢驗。通過考試,也可以知道各人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因而,我們的家長往往是以分數、以名次來衡量自己的孩子的。每次都以最優秀的成績來看孩子們。但到最后還是少不了家長的棍棒教育。這也是人的一面鏡子及這面鏡子對人的作用。鏡子讓人更美,讓我們更加勤奮地學習,讓國家更加強盛。 運河的辛酸淚張慧京杭古運河與萬里長城一樣,是我國勞動人民最偉大的創造之一。然而,這條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的運河,它的誕生卻使人民流干了血淚。這條古運河始鑿于春秋末。規模最大的一次開鑿是隋煬帝時期,隋煬帝為了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征調了民工200余萬繼續開鑿運河。民工們沒日沒夜地開鑿運河,使民工們死傷慘重,人們也因此開始反對隋王朝的統治。京杭大運河的鑿成,名義上是為了南北經濟的交流,實則是隋煬帝為了下江南,為了顯耀自己,隋煬帝哪顧百姓的安危。風風火火地游江都,苦的還是百姓,地方官為了討好皇帝,搜刮民脂,使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運河是無辜的,相信當時有很多百姓恨透了運河。錯不在運河,而是隋煬帝錯用了運河,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是件好事,然而是隋朝的腐朽害了百姓。隋后,運河成為了促進南北經濟交流的一條商業河流,河畔上栽種的楊柳,青青的河水,也使運河成為了游覽觀光的好地方。運河在隋朝時使全國經濟下滑,而現在,運河以自身的力量在彌補,它南水北調,讓南北的商人方便經商。運河自誕生以來,幾多歡喜幾多愁。它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當年千萬流著辛酸淚的人民的控訴詞。 評荊軻 古時,荊軻因勇刺秦王為人稱頌。的確,荊軻的勇氣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總覺得荊軻死得糊涂。記得《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話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歷史,此話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戰國后期,七個諸侯國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許多小國,中國被分得支離破碎,多年戰事,弄得民不聊生。這時候,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可惜,荊軻不知這個理,他一心一意要殺秦王,促成那一批勢單力薄的小國。不過,荊軻畢竟只是一個書生,戰國以前的歷史也不很長,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為怪的。凡事都得搞清前因后果才可下斷語,那就再讓我們來看看荊軻刺秦王的來龍去脈。讓荊軻刺秦王的是燕太子丹,丹何以要刺秦王?是愛國嗎?我認為這非主要原因,他要想保全燕國,富國強兵才算正道。殺了秦王還有秦王的兒子,他會代替其父攻打燕國。太子要殺秦王,主要原因在于報仇。他在秦作為人質時未被秦王禮待,自覺受辱,后逃出秦國,一直都在伺機報仇。其次若秦早滅燕,他這個太子就不能成為燕王,但若殺了秦王,秦不可能立刻攻打燕,太子將有繼承王位的時間。有如此三個原因,自然是非殺秦王不可,但誰能擔此大任呢?太子“眾里尋他千百度,”終于找到了荊軻。此時的荊軻,由衛國逃至燕,落魄于江湖草野之間,心里恨透秦王。雖然他只是一介書生,然而太子丹看中了他的業余愛好:尚武善劍。殺人不是好干的,何況要殺秦王。荊軻因此自以為得知已,他也沒有看清太子丹的真正用意。荊軻還曾打算要脅迫秦王訂立盟約,他怎么竟忘了秦自開國少有堅守盟約之主?荊軻的死不算,秦王惱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滅亡,荊軻實在太失算。所以,荊軻不但沒救燕,還加速了燕的滅亡,真是太糊涂了。 我看唐玄宗七(11)班周姍姍“憶昔開元盛世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這首詩描寫的是開元初年唐朝國民的富庶景象。而唐玄宗使唐朝繁榮,也引領它走向衰敗。開元初年,唐朝民富國強,是世界上的強國。那時文化發展迅速,農業發展迅速,到處一片繁榮的景象。那時有絢麗多姿的唐三彩,有世界聞名的絲綢。那時唐玄宗是一個眾人擁護的好皇帝,他勤儉節約,善用人材,這也是唐玄宗引領唐朝走上繁榮的原因之一。在唐玄宗時期,對外友好往來也十分密切,文成公主出嫁,和同為一家,這些事體現了唐玄宗是一個英明能干的好皇帝,那么是什么使唐朝走向衰敗呢?俗話說紅顏禍水,她,楊貴妃,至使唐玄宗不理政事,還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亂,導致邊將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叛亂。歷史稱這一事件為“安史之亂”。唐朝從此日趨衰落。公元9世紀后期,爆發了唐末農民大起義,唐朝瓦解。907年,唐朝滅亡。在我心中,唐玄宗依然是一個英雄人物,因為他造就了唐朝的繁榮。 我看南京大屠殺七(11)班劉笑……日軍于13日上午11時來到南京國際安全區,在費吳生和另外一位(應該是梅奇牧師)的面前,就殺死了因驚駭而奔跑的20名難民。日軍在入城后頭幾天的燒、殺、奸、掠,有無數的資料可查證,但再沒有比已在華傳教十余年的梅奇牧師(他當時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的主席)的夫人所寫的信更真實了:“上周的慘狀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從來沒有夢想日本兵會是這樣的一群野獸。一星期的屠殺和奸淫,我認為遠比所發生過的任何屠殺為甚;除土耳其人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慘案可與之相比。他們不僅殺掉能見到的每一個俘虜,也殺了極大數目的老少平民,他們很多人像被獵兔似的在街上被射殺。從南城到下關全城堆積著死尸。”……聽了這段故事,你肯定會對日本兵的做法而感到非常氣憤,恨不得把他們那禽獸碎尸萬段,可就是在這個時候,更讓人感憤怒的事情發生了。當前幾年我國找了許多證據向日本索要給南京大屠殺部分遇難者的補償金時,卻遭到了日本軍方的拒絕,聲稱自己國家沒有屠殺南京人,矢口否認做過那件喪盡天良的丑事,根本不可能賠償錢的。這能不叫人生氣嗎?更使人氣憤的是,他們日本人還把學生的教科書中的那一段事情私自更改了,使現在的日本人不知道當年他們所做所為,導致他們還被蒙在鼓里;即使他們知道了這件日本國的丑事,我想,他們也不會相信的。現在中國有許多人迷日本的明星、動畫片,甚至不惜一切。我就不曉得日本明星有什么好的,唱的歌又聽不懂,住的地方又很遠,要是想見他(她)還要花很多錢,但又說不定見不到他(她)白跑一趟呢!?對于小孩子來說,喜歡看日本生產的動畫片是情有可原的,我不得不承認日本生產的動畫片確實比中國生產的要好看,確實讓人回味無窮,但也要適可而止,不要認為日本的什么都是好的,要時刻謹記南京大屠殺的一幕。最后我只說一句:“南京大屠殺……永不忘的國喪!” 評秦始皇功過七(10)班朱驍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叱咤風云的人物,雖然有的已在地下長眠,可是他們的英雄事跡卻永記在人們的心中。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呢?近百年來,這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每個人都持著自己的觀點。我認為秦始皇的功大于過,雖然秦始皇是皇帝,可是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是人都會犯錯誤,都是有缺點的。就算是神,想必也不一定不會犯錯。就像近代革命領導人毛澤東,毛主席晚年時,他也做過錯事,可是人們還是照常的愛戴他,尊敬他,并沒有因為他的錯誤而改變對他的看法。秦國統一六國期間,秦軍經常被六國聯軍打敗,無法東進。可是秦始皇并沒有慌了陣腳,他對癥下藥,廣泛招納人才。在戰爭紛亂的年代,要取得勝利,人才是十分重要。秦始皇廢除“逐客令”,重用了人才。諸候各國的一些謀士和人才,也都紛紛投奔秦國,從而壯大了秦國的力量。后來秦始皇又用了一些辦法,最終秦便一步步的滅了六國,完成統一六國的心愿。在此之后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貨幣。不得不說他對古代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結束了多年來七國你爭我奪的局面,使廣大黎民百姓過上了安穩的生活。誠然,秦始皇也做過錯事,他統一六國后,為政殘暴,大興土木,踐踏民力,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阿房宮和巨大的驪山陵墓,為了修建它們,秦朝每年役使七十多犯人和奴隸,再加上修長城,修馳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這些錯誤都是不可掩蓋的。但,難道因為這些就能否定秦始皇統一六國,給人們帶來的貢獻嗎?所以我認為秦始皇雖然看過,可是他的功大于過。 我看岳飛的“呆”七(10)班李璟在我國南宋時期,有一個人,在抗金戰火中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將領。他所率領的部隊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心為國家效力,人稱“岳家軍”,可是,就這么一個英明神武的英雄,卻被奸臣所害,真是可惜。那時候,遼和宋的統治都很腐敗,人民不斷起義。金先將遼滅了,然后再將錨頭對準北宋。在1127年,一舉殲滅了北宋,北宋皇帝的弟弟趙構逃到臨安,建立了南宋,自己登上了皇位。南宋初年,金兵幾次南下,南宋抗戰派將領英勇抵抗,其中就有岳飛。岳飛幾次從金兵手中奪回失地,所以金兵都很怕他。后來,金軍又攻打南宋,結果,在郾城被岳飛的軍隊打敗了。因為宋高宗和秦檜與金暗中勾結,他們害怕金兵會對他不利,所以便向金求和,讓他班師,并且解除他的兵權。岳飛知道是秦檜陷害他,可是他仍然要回去,我認為他簡直太呆了,居然聽信了昏君和奸臣的話,還去送死,要是我,我才不會理會他們,反正軍權在我手上,要不投降金軍,還好做個大官,要不打敗軍軍,自己做皇帝。而他卻自尋死路。但是,國家就需要這樣忠心的“呆子”! 更多的小論文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