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位于紫禁城的哪一面?

熱心網友

午門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是紫禁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18年(1420年)。午門迎面開三門,左右各開一掖門,背面是五座門洞一字排開,故有“明三暗五”之說。午門在明清兩代為宮廷禁地,戒備森嚴,五座門洞也各有用途,按清朝制度,中間的門洞主要供皇帝出入。在皇帝大婚之日,皇后可以乘鳳輦由午門中間門洞經過一次,不過也有例外,乾隆皇帝出宮南巡,隨行的皇太后及皇后也各從午門中門出入。晚清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回宮時進的也是午門中門。再者就是殿試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在太和殿宣布考試名次后,出宮時可以走一次。文武大臣出入走東側門洞,宗室王公走西側門洞。左右掖門平時不開,凡有大朝會,百官按文武分別從兩側掖門出入。殿試的文武進士,按名次單數走左掖門,雙數走右掖門。皇帝祭祀壇廟出午門,午門樓上鳴鐘,祭祀太廟則擊鼓,臨太和殿大朝會則鐘鼓齊鳴。午門是一座高40米,寬60米的凹形大門,走到它面前的人,不由得會產生一種被它凝重雄偉的氣勢所威懾的感覺。一些重要的典禮儀式就在這里舉行。清代規定每年十月初一,在午門舉行頒發《時憲書》(歷書)的儀式,被稱為“頒歷禮”,乾隆以后,因避乾隆皇帝弘歷的名諱,將“頒歷”改稱“頒朔”。頒朔儀式相當隆重,是朝廷每年必須親為的大事。明代還曾有午門觀燈之舉,每年正月十五上元節,午門樓上張燈結彩,午門外設鰲山燈,將千百展彩燈堆疊成山,多至13層。允許臣民觀燈三天。民間一直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說,不過這純屬小說家臆測的說法。因為普通黎民百姓根本不能到午門之內,更不會有“推出”之說。不過確有許多大臣斃命于午門之外,其緣由是明代的廷杖制度。如哪個大臣膽敢觸怒龍顏,沖撞皇帝,蔑視朝廷尊嚴,往往就要受到這種責罰。可以想見,當時午門下禁軍林立,行刑官厲聲吆喝,一陣木棍起落,挨打者頓時皮開肉綻,每打五下換一棍,喝聲再起。民國盜賊忒大膽把午門做藏身處清朝統治結束以后,紫禁城不再是守衛森嚴的皇家禁地。沒有了皇帝登臨的午門地位一落千丈,城門緊閉。據傳說,民國時期曾有盜賊作案,常將午門作為藏身之所。曾有人看見,飛賊手持拴有鐵鉤的麻繩,用力甩上,鉤在午門外側的城墻上,幾次倒手,就可攀緣而上。據說那時設在午門的歷史博物館修繕房屋時,曾在正殿的天花板間打掃出燒雞骨頭、果皮之類的殘跡,正是飛賊所留。 。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午門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

熱心網友

午門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是紫禁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18年(14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