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提到了地安門,仔細聽覺得很神秘,而且越聽越覺得有感覺
熱心網友
百花深處的前塵舊夢 第一次聽說百花深處,是因為陳升的一首《北京一夜》,歌中那段女聲的京劇唱腔簡直是神來之筆。“散客們帶上地圖和指南針,向北京胡同出發,一心想要‘迷失在百花深處’。”某港臺媒體如是說。 據說,明代萬歷年間,一對年輕張氏夫婦,勤儉刻苦,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內,買下20余畝土地,種菜為業。數年后,又在園中種牡丹芍 荷藕,春夏兩季,香隨風來,菊黃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別具風光,可謂四時得宜。當時文人墨客紛紛來賞花,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百花深處”。張氏夫婦死后,花園荒蕪,遺跡無處可尋。這個地方變成小胡同,百花深處的名字,也流傳至今。 正如陳升所唱的,百花深處胡同里還真有不少面容安詳的老人,他們或者就坐在胡同里的家門口,或者站在胡同和另一個胡同的交叉口,拄著拐杖,微微地駝著背,就那么靜靜地、長久地看著天上忽忽盤旋的白鴿。 老舍寫道“胡同是狹而長的。兩旁都是用碎磚砌的墻。南墻少見日光,薄薄的長著一層綠苔,高處有隱隱的幾條蝸牛爬過的銀軌。往里走略覺寬敞一些,可是兩旁的墻更破碎一些。”這是那個年代的百花胡同。如今的百花深處卻很熱鬧,很PUNK,胡同的西部入口兩邊的墻上都畫有PUNK的人像,涂著“BEIJING PUNK”,這里已經成了許多音樂愛好者的經典留影地。行人騎車過,成了虛影,與清晰的留影者和墻上的PUNK涂鴉一動一靜,感覺像是另一種形式的搖滾。 地址:百花胡同,東起護國寺東巷,西止新街口南大街。在和平里下車,問問那里的居民,基本上每個人都能熱心地為你指明胡同的詳細位置。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 人說百花的深處,住著老情人,縫著繡花鞋 面容安詳的老人,依舊等著那出征的歸人 ——陳升《北京一夜》 很多人推薦過護國寺旁邊的一條胡同,因為它的名字叫做“百花深處”。胡同名字來源于明朝的一對夫婦,曾經在這里種過花。后來陳升寫了《北京一夜》這首歌,里面提到了這個胡同,頓時使它在年輕一代中名聲大躁。 可惜這的確只是一條普通的胡同,連蓄意改造的“偽古跡”都沒有。也許縫著繡花鞋的老人,本來就不是輕易能看到的吧。 在數不清的胡同中,若問名字取得最好的是哪條 據我看,北京城中有一條極窄的小胡同。您若不信就順著新街口南大街往北走,由于胡同窄,因此不易被發現。它叫“百花深處”。光聽這名字就能令人產生無限遐想。有說清代乾隆年間的種花人在巷子口兒懸掛過“百花深處”的匾額;也有的說,早年間有張姓夫婦在此居住,極善種花。花草繁盛四季競艷,引得文人雅士前來觀看,久而久之就留下了“百花深處”的名字。總之,無論怎么說這美麗的名稱算是傳了下來。 ps: one night in beijing(北京一夜) 不想再問你你到底在何方 不想再思量你能否歸來嚦 帶著你的心想著你的臉 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許多情 不管你愛與不愛都是歷史的塵埃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 人說百花地深處住著老情人 縫著繡花鞋面容安詳的老人 依舊等待著那出征的歸人 one night in beijing 你可別喝太多酒 不管你愛與不愛都是歷史的塵埃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許多情 把酒對月高歌的男兒是北方的狼族 人說北方的狼族會在寒風起 站在城門外穿著腐蝕的鐵衣 呼喚城門外眼中含著淚 嗚。。。。。。我已等待了幾千年為何城門還不開 嗚。。。。。。我已等待了幾千年為何良人不回來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觸動了傷心的魂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地安門 人說地安門里面有位老婦人猶在癡癡等 面容安詳的老人依舊等待那出征的歸人 one night in beijing 你可別喝太多酒 走在地安門外沒有人不動真情 one night in beijing 你會流下許多情 不要在午夜問路怕觸動了傷心的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