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正確說孔子是我國偉大的 道德家
熱心網友
哲學家
熱心網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熱心網友
孔子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1。作為思想家,孔子最大的貢獻在于他的以人為本的治人治世的思想,和中庸平和的處世之道。《大學》中孔子關于人性的描述,不是孟子說的善,也非荀子說的惡。此二圣為儒家的兩大家。孔子認為:普通人生來遠離自然天性(天命謂之性,率性謂之道),因此處在必然王國。人需要通過追求人生宇宙的真理,來堅定自己修身養性的決心和意志。最后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達到至善的圣人境地。然后再給家人做榜樣,家人再影響別人,單位影響單位,國家影響國家,最后使全人類的人格和道德修養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孔子認為,圣人行的是不言之教,身教。在整個從個人到天下人的進步過程中,中庸中和是圣賢志士必須克守的分寸。中庸之法無所不致,小到夫婦的私事,大到國家乃至天地之間,都有個適度平衡的問題。孔子曾經求教過老子,中庸的世界觀也就是老子“無為”的順其自然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展開。2。作為政治家,孔子周游列國,當過許多國家的大官。一本《論語》,記述了孔子的畢生事業和語錄。其中凝聚了孔子的政治智慧。大政治家必須讀一讀。而《大學》和《中庸》是讀懂《論語》的前提,《論語》是《大學》和《中庸》在用于社會實踐方面的具體體現。靠“半本論語”治國是出不了境界的。3。作為教育家,孔子有教學理論,有教學實踐。開辦私學,有弟子三千。他提倡:教學要因才施教。要誨人不倦。教學相長。三人行必有我師。每日三省吾身等教風,學風至今家喻戶曉。尤其是老人家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思想,如大乘佛教的悲鴻智門,對今天我們興教新民是有力的思想武器。偉哉,圣人!近日得空閑,阿狗我就多搖幾次尾巴,與大家同戲同耍。過幾天忙了,就不來了。可能有人會問,孔子講的圣人是什么人?是反樸歸真的自然人,是生活在各行各業的活雷鋒,是默默無聞的你我他。孔子對于人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他說“民不教則無異與禽獸”。認為常人陋習深,遠離了自然天性。有智慧的人他們能通過不斷和自己的習氣作斗爭,也就是修身,或修行達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人的至善境界。他們是常人的榜樣。但這個榜樣不是他自己吹出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有人會問:老子講的絕圣棄智。和孔子講的圣賢之道矛盾嗎?不矛盾。孔子講的圣人是謙讓的,他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是都像孫猴子,學了一些皮毛,就要自立為王,封個教主,齊天大圣,那社會上的能人不要太多,豈不要亂反了天。所以說是一人興讓,一家興讓,一家興讓,天下興讓。老子講絕圣棄智不是教你不要追求真理。做個守死空的比丘。而是不可亂用智。知不知,慧而不用。又有人會問,不用智,如何成為圣人。當然可以,大道不在遠處,就在你的身邊。鍋碗瓢勺中有大道,信否?所以有智慧的人用心,用闡皆在行坐起臥之間。不出門可知天下。你不要小看街上的小販,或小店主,他們身上可能藏有偉大的智慧。智慧的用與不用,任其自然。有心要用已入邪了。就聊到此,再見。 。
熱心網友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 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以上是人們最普遍的認同。另外也有人認為他也是政治家和音樂家,這點倒還可以理解。還有人說他還是哲學家,對于這一點我倒不是很明白。
熱心網友
要說偉大,主要是指教育家.他是公認的教師業唯一的鼻祖.
熱心網友
你覺得呢?
熱心網友
發明家
熱心網友
老人家
熱心網友
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學說創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熱心網友
老人家
熱心網友
孔子(Kongzi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創始人、音樂家。春秋...今日都有很大影響。現存琴曲《龜山操》、《將歸操》、《獲麟操》、《猗蘭 操》被認為是孔子所作。
熱心網友
孔子是什么家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孔子的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