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現在不是 但申請過

熱心網友

五、中部的出路 中部的出路在哪里?在中央提出“振興東北”的新的戰略之后,早已陷入經濟困境的中部諸省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發展危機,因為現在只剩下中部的發展沒有被提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雖然目前還存在中部經濟這個名詞,但中部諸省之間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聯系實際上已經解體,大家正各奔東西,自找出路。比如,江西主要是加強和浙江福建的經濟聯系,準備充當浙江福建的后花園和產業轉移的承載體,湖南則主要是融入大珠江三角洲,發揮類似于江西的角色的作用,安徽則處在加快融入長三角的經濟體系的進程之中,只有湖北和河南,目前還沒有決定要加入哪一個沿海的經濟體,而是采取立足本地,發展本地的城市經濟圈的發展思路。 我相信在加強聯系的基礎上江西、湖南和安徽三省能夠獲得來自兩個三角洲更多的投資,但我還是懷疑這是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三省的工業化問題。因為我覺得,兩個三角洲的傳統產業向內地轉移的速度不可能有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快。因為在同一國家之內,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而內地勞動力的供應又幾乎是無限的,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價格因此可以一直都保持得很低的水平,這就使得沿海地區的傳統產業可以保持長久的競爭力,產業轉移的速度也就不可能很快。 其實中部和沿海地區是一樣的,大家都是在做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工作,為什么從一開始中部就要把自己邊緣化,心甘情愿的做沿海地區外圍的小伙計?中部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也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具有發展制造業理想的基礎條件,為什么不從一開始就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直接參與到迎接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向中國大轉移的浪潮中去呢? 六、直轄后的武漢將成為中部經濟最大的發展引擎 一個地區的經濟要實現聯動發展必須要有一個中心,一個發展極,一個能夠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這個發展引擎還必須具備兩大功能,一個是金融功能,一個是貿易功能,也就是說這個引擎必須是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復合體。這是因為,在現代經濟之中,資金就如同血液,一個經濟體如果擁有自己的金融中心,也就如同身體具備了造血的功能,整個肌體才會充滿了活力,而一個強大的貿易中心則可以為本地區的工業品提供巨大的市場銷售空間,這就如同給身體插上了翅膀,經濟因此可以起飛。 在珠江三角洲,最大的發展引擎是香港,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為珠江三角洲帶來了巨大的資本和廣闊的歐美銷售市場。珠江三角洲還有兩個次級引擎,分別是深圳和廣州,深圳擁有國內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交所,深圳還有國內唯一的國家級的高交會,深圳還有服務業和高科技都非常發達的深圳經濟特區,廣州則有國內最大的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以及強大的政治資源。在長江三角洲,最大的發展引擎是上海,在設立浦東新區、確定上海為國內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前,上海的作用還不是很明顯,但當上海名正言順地成為中國最大的金融城市之后,上海對長江三角洲的拉動效應立馬顯現,離上海最近的蘇州在幾年之內就成為外資制造業最活躍的城市就是最好的明證。 所以,中部經濟要發展,必須樹立一個自己的發展引擎,而現在的中部正好缺少一個象香港和上海這樣的發展引擎,這就使得中部諸省的經濟如一盤散沙,聚不到一起,最后只好各奔東西,投靠他人。 其實中部以前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發展引擎,這個引擎就是清末民國時期的漢口,也就是組成了今天武漢的武漢三鎮中的一鎮。當年的漢口市是僅次于上海的國內第二大金融商業城市,也是中華民國第一個設立特別市(相當于今天的直轄市)的城市。漢口是當時中國內地最大的貿易中心,起著調控內地絕大多數物資的價格走勢的角色的作用,影響力遍及兩湖、四川、安徽、江西、山西、山西、河南等地,在當年走出盆地的四川人眼里,商貿繁盛的漢口確實不能小看,直到今天,一些老人口里還流傳著“千鐘茶、萬擔米,不如漢口一早起”這樣的俗語,漢口當年的繁華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漢口同時也是內地最主要金融中心,漢口的銀行決定著當時整個中西部地區的利率水平。 下面我們可以接著前面的話題來繼續探討武漢出現衰落的真正的原因了。從上海的重新崛起和最近十幾年它在長江三角洲所起的作用以及今天的武漢和上世紀初的漢口在城市功能上的差異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看出來,武漢的衰落最根本的原因是其金融功能的喪失以及其城市定位的顯著下降。上世紀初僅為三鎮之一的漢口就已經成了中國內地最大的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并且還是中華民國的第一個“直轄市”,而今天已經是三鎮合璧的大武漢卻只是一個普通的省份城市,角色落差之大讓人嘆為觀止。在過去的20年里,武漢曾經有自己的柜臺交易市場,有自己的國內最大的國債交易中心,有數量眾多的期貨交易機構,但不是被合并到上海就是完全關閉。武漢曾經有自己獨立的鐵路局,但還是被合并到鄭州鐵路局,武漢曾經積極爭取過糧食期貨交易所的設置,但最終還是敗給鄭州。武漢就象是一只老虎,但是被拔掉了虎牙,武漢就象是一只鳳凰,卻是落難的鳳凰不如雞。 武漢的衰落直接造成了中部經濟的整體分解,因為武漢下去了,中部經濟就像是被抽掉了脊椎骨,整個肌體也就只能分崩離析了。因為缺少了一個自己的金融中心,中部成了國內資金最緊張的地區,每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排名國內倒數第一,因為缺少一個自己的貿易中心,中部的農產品和工業品很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經濟的外向程度大大落后于沿海地區,因為武漢地位的下降,中部的基礎建設速度也大大減緩,對中國經濟將產生最深遠影響的長江沿江鐵路遲遲不能上馬正集中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中部的出路在哪里?武漢的繼續衰落怎樣才能加以避免?總結上面的分析,我認為,如果設立武漢直轄市將能夠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中部的沉陷與武漢的衰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解決了一個面的問題另一個面的問題會同時獲得解決。設立武漢直轄市將賦予中部老百姓和其它地區同等的發展自主權以及同等的發展機會,也是體現出我國國家領導人真正重視中部人民的經濟發展問題。 直轄后的武漢應該如何來進行定位和建設呢?很顯然直轄后的武漢應該定位為中部地區的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以及大工業發展基地,只有這樣武漢才能發揮服務中部經濟,當好中部發展引擎的作用。根據武漢新的定位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建設呢? 1、 賦予武漢金融更多的金融功能,包括恢復武漢柜臺交易市場,設立更多的地方性股份制銀行和民營銀行,設立全能型的期貨交易所,涵蓋糧棉油、各種經濟作物以及其它重要物資范圍,設立地方性保險公司總部等。 2、 武漢鐵路脫離鄭州鐵路局,成立獨立的武漢鐵路集團公司。加快長江沿江鐵路江南江北兩條鐵路線以及漢廣高鐵的建設進度,啟動襄樊與西安鐵路連線以及中部地方鐵路網的建設,完善武漢米字型鐵路網絡,加強武漢的交通樞紐地位。 3、 增強武漢作為貿易中心的功能,扶持武漢的展覽業,把更多的國家級大型展覽項目固定設置在九省通衢的武漢舉行。 4、 鼓勵更多的國際大公司進入武漢,提供與其它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同等的政策支持。 武漢的復興不僅是中部人民的希望,不僅僅對中部經濟有帶動作用,武漢的復興對于中國其它地區的人民同樣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因為如果武漢帶動下的中部起來了,西部就有了一個更暢通的走出來的通道,而東部也有了一個更理想的可以輻射全國的大舞臺,所以重視中部的建設,加快武漢的復興,對于整個中華民族實現全面復興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讓我們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

熱心網友

沒有準確消息

熱心網友

這個目前是沒有準確消息的,都希望武漢好的,所以吵的武漢很熱的.呵呵~~,也希望明年就是啦~但不管是不是,武漢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的~

熱心網友

有可能! 我們這里也有這樣的說法,不然為什么十堰的二汽會轉到你們武漢去,武漢的這幾年的開發太厲害了,我想是有原因的吧

熱心網友

亂造的

熱心網友

沒有此事.

熱心網友

不是的

熱心網友

前些時間SOHU吵的很火的,當時武漢是第一名哦`希望是試點拉`~~

熱心網友

沒聽說過

熱心網友

沒聽說過!

熱心網友

2006武漢不是直轄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