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對上面問題的看法 越詳細越好
熱心網友
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探討 內容提要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而農民收入的高低與農民數量的多少密切相關,因此,要想富裕農民,就必須減少農民。在當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諸多制約因素明顯的情況下,必須尋找有效途徑和采取相關措施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 一、我國農村勞動力的現狀 (一)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 我國農村中有近5億勞動力,但據專家測算,在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規模條件下,農村只需1。5億勞動力。也就是說,在近5億農村勞動力中,有近3。5億屬于富余勞動力。同時,我國農業資源相對匾乏,龐大的農業大軍與有限的耕地結合在一起,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尤為突出。伴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化,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數量必然越積越多,形勢越來越嚴峻?! 。ǘ┺r村勞動力素質較差 在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占到44%,初中以上的占56%,其中高中以上的占11%,大專以上的占0。4%。而美國農民大部分是從州立農學院畢業的;法國7%以上的農民具有大專文化;德國6。7%的農民具有大學文憑;日本農民中5%是大學畢業生,高中畢業生占74。8%。顯然,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 ?。ㄈ┺r村勞動力空間分布狀況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基本態勢是由東向西逐步遞減,東部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中西部地區比較落后。也就是說,東部地區經濟水平高,農村非農產業發達,因而對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中西部地區經濟水平低,非農產業發展緩慢,因而對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弱?! 。ㄋ模┺r村勞動力就業結構變化緩慢 從就業結構看,改革開放2O多年來,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尚未從根本上改變以農業勞動力為主的傳統結構。1978年我國農村勞動力中,農業勞動力占就業比重為90%,到1998年仍占70。26%,20年間只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 〗畮啄甑膶嵺`證明,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同時還對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城鎮化步伐、穩定農村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使一部分農民“掙了票子”。一些貧困地區“輸出一人,脫貧一戶”。外出農民工增加的收入,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消費水平,增強了農村的社會購買力,而且把部分收入用于發展本地的第二、三產業。(2)使一部分農民“換了腦子”。農民進城除增加了經濟收入之外,也有各種無形的收益。外出務工使不少農民思想得到更新,接觸到不少發達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文化,回鄉后,他們在相對落后的農村成為當地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農村,80%以上的示范戶、科技戶、經營合作體的主要法人代表及主要經營者是外出務工返鄉者,成為家鄉經濟建設的主力軍。河南省信陽市實施“回歸工程”以來,累計有1。58萬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共吸納10。84萬農民就業,創業與就業人員之比為1:60(3)極大地推進了我國的改革事業。大批農民離開家園,進入異地,大大推動了城市勞動用工制度及其工資制度的改革,也促進了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多種生產要素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自由組合。(4)為農民工流入地區和城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5)有利于農民工流出地區的農業規模經營。農村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為土地轉讓、集中和實行規模經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6)有利于提高農業的商品化程度和產品競爭能力。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促進了土地的集中,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自然也就提高了農業的商品化程度。農業勞動力轉移擴大了農業經營規模,獲得了規模經濟效益,提高了生產效率,使農產品自然地處在了一種極為有利的競爭地位?! 《?、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途徑 (一)在農業內部仍有消化富余勞動力的空間 據有關方面估計,農業的充分發展,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可吸納近一半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政府應實施必要的宏觀調控,建立農業保護和支持體系,保證農業的投入,調整城鄉利益格局,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和產業布局合理化。國家的政策和宏觀調控措施仍然是農業向縱深發展和有效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必要保證。 ?。ǘ┐罅Πl展農村工業和鄉鎮企業仍是農業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領域 農村工業對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具有更為便捷的拉力。在我國,鄉鎮企業的主體產業——農村工業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到1998年年底已經占到一半;2002年全國鄉鎮企業的增加值占全國整個GDP的31。6%?,F在全國鄉鎮企業的就業人數為1。3億多,占農村勞動力的26%。鄉鎮企業(主要是農村工業)的高速增長在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中意義非同一般。因此,實現農業勞動力轉移仍然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工業,加快工業化進程?! 。ㄈ┏浞职l展第三產業是今后吸納農業富余勞動力的新領域 在我國,第三產業還有不少領域未被發現,更說不上開發??梢灶A見,第三產業中一些傳統行業的擴展和大批新興行業的涌現,一定會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開辟新的途徑?! 。ㄋ模┘訌娙藛T培訓,搞好國際勞務輸出 在中國入世后“出口農業”將會遇到嚴重挑戰,因此,我國政府可以通過為各國興辦中國農業科技園,把訓練有素的中國菜農、花農和種養殖專業戶引導到國外開墾土地,開拓農產品市場。一個農民走出去能夠帶動成百上千的同鄉到海外就業,這對推動中國鄉鎮企業和農村專業戶到國外創匯非常有利。政府應有組織地實施農民變成“僑民”的發展規劃。凡出國創業農民必須經過國際禮儀培訓合格后再走出國門,同時給予簡化出國手續等政策支持。 ?。ㄎ澹┘铀傥鞑看箝_發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合理流向 從我國的實際看,人財物應有計劃地向地闊人稀的西北和西南地區傾斜流動?! 。┘涌焱七M城鎮化是徹底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仍然很低,城鎮人口比重只有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我國工業化已進入中后期階段,城鎮化水平明顯落后于工業化水平。根據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我國今后十幾年城鎮化水平應年均提高1。0~1。2個百分點,每年應轉移1000~1200萬的農村人口進城,到2020年城鎮總人口應達到7。5億左右,總量應超過農村人口?! ∪?、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相關措施 ?。ㄒ唬┮D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人力資源 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問題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不要把它當作包袱而要當作財富,有勞動力才有生產力、創造力,才能發展各種產業;有勞動力才有多樣化的消費,才有繁榮的市場。只有轉變了觀念,才能積極開發、利用它,使它轉化為資本?! 。ǘ┌凑展皆瓌t調整城鄉關系,為農民進城創造條件 一是取消對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的不合理限制。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政府對勞動力市場的管理,清理各地區制定的對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收費的規定。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勞動合同的管理,保障進城務工農民的各項合法權益,并給以完全的國民待遇。二是加快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三是利用市場機制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打破以往勞動市場條塊分割、城鄉分割的局面,培育并完善勞動力市場,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大市場?! 。ㄈ┐龠M城鄉發展戰略與政策選擇的轉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農村的工業化、城鎮化、非農化建設,逐步消除城鄉對立、工農對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促進農民向市民的角色轉換,使農民也能分享城市化、現代化的文明成果。在制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確定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制定重大經濟政策時,應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向農村、農民傾斜,不斷縮小城鄉差別。 ?。ㄋ模慕鉀Q進城務工者的身份入手 農民工一旦成了城里人,如果他們愿意選擇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那么就應該給其城鎮戶口,讓其享受城里人的權力。應根據《勞動法》給其社會保障權力,包括失業、養老、醫療等各項保障。這樣農民工就會自動放棄原有的土地?! 。ㄎ澹┘訌妼r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 一是要在農村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二是大力推廣適用技術,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教育;三是搞好上崗前培訓,因地制宜,辦出特色,培養一批有文化有技術的合格勞動者;四是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培訓投入。 ?。├^續控制農村人口的過快增長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凡是農業勞動力轉移規模較大、農業就業人口比重很小的國家,幾乎都是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的國家。如果不堅決控制農村人口,要解決我國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問題將是極為漫長和痛苦的。所以,應該繼續有效地做好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降低今后農村富余勞動力持續增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