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孩子走路右腿好象比左腿長,并且累了后右腳踮著腳走路,不知是為什么?
熱心網友
寶寶多大了?
熱心網友
檢查一下鞋子和襪子,尤其是鞋墊底下的鞋底面是否光滑,有沒有異物
熱心網友
別亂想什么右腿好象比左腿長,你自己去留意一下,很多寶寶在學走路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情況的.不學爬就學走兩大影響“寶寶真聰明,沒學爬就開始學走了”。很多媽媽都把寶寶過早地學走路看成是聰明健康的表現,不等經歷爬的過程就直接教他走路了。李主任解釋說,寶寶的腦神經及骨骼、肌肉發育都需要一個過程,由坐到爬、再到走是這一過程的相應表現。之所以先讓寶寶學爬是因為這時候他的骨頭特別柔軟,很難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爬可以讓脊椎、骨骼和韌帶逐減受力,慢慢增強各部分的力量。如果太早就讓他站起來走,身子站不直,老想彎腰,腿的負重又太大,脊椎、骨骼就跟著彎曲,脆弱的小腿骨還會變形,長大了就會變成X形或O形腿。除了骨骼、脊椎變形,不學爬就學走還影響寶寶視力呢。幾個月大的寶寶視力發育還不健全,只能看清近處的東西,都是小“近視眼”,而爬可以讓他看清有限范圍內的東西,慢慢調整,讓視力正常發育。但走路的時候就需要看較遠的地方,寶寶看不清,只能瞇著眼睛努力調整屈光度和焦距,無疑會損傷眼睛和視力,嚴重的還會患上先天性白內障、視神經萎縮、上眼瞼下垂和近視,對眼睛造成一生的傷害。同時,寶寶都是在室內爬,可以避免強光對眼睛的刺激,而學走大都在戶外,尤其是陽光強烈的夏天,紫外線和紅外線會傷害視網膜,讓眼睛出現刺痛、流淚等病癥。此外,寶寶爬的時候仰著頭,前庭會受到刺激來增強平衡性,要是跳過這個環節去學走,長大后不但平衡差,而且連脾氣都會變得暴躁,沒有耐性。3個階段三種保護“寶寶乖,媽媽拉著手走”。寶寶長到10-11個月大,就開始躍躍欲試地站起來,搖搖晃晃自發地要走路了,興奮的媽媽往往迫不及待地就拉著他的手想讓他快快走。可是,寶寶從學走到會走一般需要三個階段,媽媽要在不同階段掌握不同方法。■搖搖晃晃期現象:有時候媽媽拉著寶寶學走路,寶寶卻突然大哭起來,手臂也不能動了。李主任說,這種現象在寶寶剛開始搖擺著走的時候很普遍,是因為牽拉的時候,手臂關節脫臼了。專家提醒:寶寶手臂要是脫臼了千萬別轉,也別揉,找專科醫生將關節復位,很快就好。但是,如果一直采取這種牽拉的保護方法,造成手臂習慣性脫臼,就會嚴重影響寶寶肘關節的發育。正確保護:媽媽對寶寶學走時的保護和鼓勵是最關鍵的,其實最好的保護是站在寶寶身后,扶住他的掖下隨著他走,但這樣半蹲著你會很辛苦,所以不妨用一塊布圍住寶寶的前胸,你從后面提著布來幫他找平衡,這樣就省力多了。或者,在寶寶初學步的時候,讓他在學步車里練習,車的四面都有保護,他想走想坐都可以,大人不但可以把自己解脫出來專心守著他,而且還不用擔心他會摔倒。■扶物行走期現象:寶寶慢慢找到了走的“感覺”,兩條小腿兒開始用力抬高,向前邁步而不是蹭步。專家提醒:寶寶能這樣走的時候,你可以把學步車撤掉,讓寶寶練著扶著床沿或扒著小車走,大人在邊上看著別讓他摔了就成。正確保護:如果你不放心讓他扶著東西走,還可以把雙手放在他掖下,但要讓他獨立走,手勁兒慢慢變虛,直到慢慢松手。■獨立行走期現象:寶寶開始下意識地掙脫媽媽保護的手臂,自己獨自搖晃著走了。雖然走起來有點深一腳、淺一腳,但你完全不必擔心。專家提醒:寶寶自己走需要一個心理過程,一開始有玩具逗他,他會很感興趣,但最怕的就是摔倒。倘若只是沒站穩坐在地上,那媽媽一定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這樣他就會很勇敢地接著走,而且會很愛走;倘若摔得很嚴重,甚至受傷,他就會害怕,很長時間不敢走,這是很正常的防御反應,最好是慢慢鼓勵他,緩一段時間再走。正確保護:寶寶自己走也需要父母的保護,比如父母面對面蹲下,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距離要從近到遠一點點調整。或者,給他定個距離,像是從床走到沙發,父母最好跟著。一般,寶寶到2歲左右就都會獨立行走了,所以媽媽們不要著急,別強迫他走,但如果2歲還走不穩或不會走,就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了。齊鳴鏈接:寶寶學步的注意事項1.寶寶從出生到會走要經歷幾個階段,媽媽千萬別強求。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就能抬頭、抬腿,可以坐起來了;5個月的時候,他開始有力量,會翻身了;長到6個月,基本就能爬了;爬需要一段稍長的時間,到10-11個月慢慢站起來學走;1歲到1歲半寶寶就能獨立走路了;2歲前后,他的大腦神經發育完全,走、跑就都沒問題了。2.寶寶走路的時候別喂他吃東西,以防噎著、戳著嗓子。3.地面一定要平,不能有坡、不能滑。否則寶寶走起來容易摔倒、受傷。4.孩子在家里走的時候,別讓他在擺滿各種尖角家具的房子里走,避免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