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近年來看,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多,我們做為教育界的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的犯罪行為呢?
熱心網友
據心理專家講,若發現了青少年一些不良的心理行為表現時,要及時采取正確的教育,防止犯罪心理先兆發展釀成犯罪。 1。青少年犯罪的問題主要是教育問題。針對犯罪青少年認識低下與是非顛倒的心理特點,應不斷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并提高法制覺悟,以便進行分析治療和行為矯正,使其重新做人。不應隨便將少年犯投入監獄,處以刑罰,而應注重身心康復,進行再教育及人格再塑。 2。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進行治療。針對那些有不良品質和犯罪心理先兆的青少年進行治療時,特別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治療的心理效應,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惡化,付諸實現。如果治療的心理效應適得其反,就會使其自尊心受到挫傷,而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造成他們對心理醫生的厭惡感、對立情緒與反抗心理,從而拒絕治療。 3。幫助青少年及時擺脫情緒上的痛苦。當發現青少年情緒苦悶時,要及時了解情況,針對病因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進行幫助,使他們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擺脫情緒上的痛苦,振奮精神,盡快康復,保持心理健康。。
熱心網友
我覺得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中國的教育以考試為目的,而不以人為本,不把人當人看。中國重視考試成績,不停地灌輸知識,不停地做題目,以分數高低看待學生,以分數高低來對待學生,而不給他們時間和空間來發展自我人格。沒有人格或者畸形人格是中國學生最大的問題。中國教育在沒有讓學生成人之前就要求他們成才。試問,這樣的青少年又怎能不出問題?中國教育,沒有給學生足夠的關注對于人格,自我,道德規范,社會責任心和基本的價值觀,這些完全都被忽視了。一個美國很著名的私立女子高中曾經有這么一條校訓:“在這里學習的女孩們,有一天會成為優秀的運動員,出眾的音樂家,卓越的學者或者杰出的政治家,但在這之前,她們會先成為她們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自我。”這就是以“成人”為前提的人性化教育。我覺得教育,首先是一個教導學生完善自我,遵守社會道德和準則的過程,然后才是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在沒有成為“自我”之前,人根本不能稱之為人,最多稱之為掌握了知識的動物。成人在先,成才在后。在為成人之前,怎能稱之為“人才”?對于中國的大學生出現那么多問題,我一點也不驚訝,更不覺得是什么墮落。這是他們從小學開始接受惡性教育而導致的結果。他們帶著不完善的人格,不完善的自我,不完善的道德準則,不完善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不完善的知識結構走到大學,這個很自由的地方。他們失去方向,失去動力,失去了理想。或者說,他們都不曾有過方向,動力或者理想。他們從小就是被別人推動著,沒有自己想過要走什么樣的路,只知道老師,同學,家長都在嚷著要上大學。一旦到了自由大學,沒有了家長,老師的推動,他們就完全懈怠了。也不知道為什么活著,為什么上大學,為什么學習。不知道中國教育什么時候才會認真地反省一下。幸虧我沒有在這個體系之中。真幸福我沒有生活在這種制度之下。
熱心網友
法律加大對青少年犯罪的打擊力度,就算未滿16歲也可以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