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八月十五云遮月 中秋佳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當空,銀光灑大地。在這氣候宜人,幽靜的夜色中,人們團聚在一起,觀賞美麗皎潔的月亮,向孩子們講述那嫦娥奔月,桂樹與玉兔的神活故事。如果這一天,烏云遮月,天色黯然,多么令人失望!我國的另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是人們在鞭炮聲中歡度春節后的又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這一晚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孩子們提燈嬉戲,故又有燈節之稱。如果這一晚,天色陰沉,雪花紛飛,也大煞了燈節的風趣。這兩個傳統節日的天氣早已為人們關注。久而久之,在許多地方,八月十五夜若烏云滿天,往往正月十五日會雪花飄飄。人們發現,這兩個節日的天氣有著一定的關系,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天氣諺語,就被廣泛流傳下來。 相距150天的兩個節日天氣間,為什么會有相互關系呢?原來,這是大氣韻律活動的一種表現。地球的大氣,好比一個大型的樂隊,風、云、雨、雪、雷、電、霧、霜,就好象這個樂隊演奏出音色豐富的樂章。國內外許多研究工作說明,在各種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氣演奏的這部大型樂章,也表現出有一定的“節奏感”。就是說,某種天氣過程,某個時刻表現得比較明顯,在一定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又重新明顯起來,或因季節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現出來,就象樂曲里的節拍一樣,表面上看不出它們之間直接的演變關系,實際上卻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這就叫大氣的韻律活動。“云遮月”和“雪打燈”通常是與冷空氣活動相聯系的,也就是說,中秋節前后如果有冷空氣活動,造成了“云遮月”的現象,那么,元宵節前后,又會有冷空氣入侵,形成“雪打燈”。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條諺語,正是入侵我國的冷空氣存在5個月左右韻律活動的反映。不少氣象臺站根據這條諺語,研究了冷空氣活動的5個月左右的韻律關系,把它用于長期天氣預報,取得了良好結果;其它日子間的天氣,也有這種韻律關系,只是未被人們普遍注意罷了。 當然,大氣的韻律活動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它的成因、條件、表現等等許多方面還沒有搞得很清楚,這種規律性也不是在每個地方每個年份都百分之百的準確的。現在,許多氣象學家正在對大氣的韻律活動和它的本質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于長期天氣預報工作的開展,無疑是有很大好處的。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注意觀察一下,你所在的地方的各種天氣過程,是不是也有類似“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樣韻律活動的現象? 。
熱心網友
解釋的這么詳細啊!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