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戰略導彈 中國哪種先進

熱心網友

 :東風-31是采用固體燃料的3級機動導彈,射程可達8000公里,攜帶一枚700公斤相當于1百萬噸級的彈頭。東風-31有限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可以為中國提供很強的打擊能力。而且各階段的反制導彈方式十分先進,從發射前的機動到導彈的末端飛行,攔截都將非常困難。 就象巨浪-1導彈建立在東風-21導彈的基礎上那樣,東風-31和巨浪-2實際上是同一類型的導彈,一個部署在陸地上,另一個部署在海洋上。東風-31的前2級推進器是采用了被取消的東風-25常規中程彈道導彈的技術,而東風-41則在繼續使用這2級發動機的基礎上,加裝了1級更大的推進器。自從1983年底2米周長固體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后,這些導彈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導彈的尺寸和性能已經接近美制的3級固體推進器多彈頭三叉戢C-4遠程導彈。東風-31近5000英里的射程已經可以有效的打擊美國西海岸的任何目標以及北部山區的幾個州。據估計導彈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了部份俄羅斯現役導彈的技術。其中包括改進的機動發射平臺(TEL),導彈和彈頭上采用的先進材料,導彈沖破防御系統時使用的假彈頭,以及改良的固體推進設備。 東風-31是由中航集團公司,二炮,和其它的科研單位聯合研制的。1993年3月中航把導彈的發射任務交給了二炮。這種新式導彈在最終設計定居后將形成一定的戰斗力。東風-31的發展項目是高起點,為北京(指中國政府)提出了許多技術上的挑戰。中國在制造固體燃料發動機和分離燃料與導彈時曾經遇到不少挫折。在東風-31研制的最后階段發生過多次延遲,但預計將在世紀結交之時完成部署。。在1996年時就預計東風-31將于1998年服役,1999年可以證實東風-31最早可能于2002-2003年正式的形成戰斗力。 從東風31公開的資料上看,1998年(美國空軍)國家航空情報中心標明東風-31還未完成飛行測試。根據有關的信息和東風-31還在進行中的不斷改進,估計東風-31的許多部件將進行先期的測試,最后再進行導彈的整體測試。外界普遍的猜測導彈的第一次試驗是于1992年4月29日完成。由于導彈部件的質量問題,在發射升空后爆炸。第二次試驗也以失敗告終。但1995年后連續4次試驗成功。1995年11月10日和1996年1月10日的試驗中,導彈攜帶了外大氣層的模仿運載器。東風-31的第4次成功試驗是于1996年12月28日在山西的某一基地進行。1997年12月中旬東風-31在Wuhai基地的發射臺上被觀測到,隨后即進行了飛行測試。同月東風-31還進行了從潛艇發射管中的模擬測試。1998年12月進行了一次“軟發射”。1999年8月2日,中國成功的在山西Wuzhai二炮基地發射了一枚東風-31,導彈下落點位于新疆的LopNor(?)。中國在1998年下半年進行的一系列發射準備期間,美國派遣了USS觀測島號海軍偵查艦停泊在西太平洋實施了監視,但中國的導彈并沒有向海上方面發射。1999年10月1日中國50年大慶典上舉行了規模最大的閱兵式,展示了許多新的武器裝備,出動了11000名官兵,17對地面陣容,25對方隊,和包括132架飛機參與的10次排隊表演。東風-31也在其中,不過導彈被裝在巨大的發射管內。在東風-31完成部署后,中國會逐步的淘汰現役的東風-5洲際導彈。中國的洲際導彈力量將轉向公路機動發射,以此增強核導彈的生存能力以及對與反導彈措施的抵制。目前急需的是東風-31的機動發射平臺改進。現有的發射平臺可能受到地面環境的限制。改進后的底盤將加強在野地環境中的機動性能。這些改進措施將使導彈更難被發現,從而進一步提高其生存性。美國情報機構以及在北京南圓的東風-31工廠附近拍攝到了白俄羅斯造的六軸輪機動發射車照片。白俄羅斯的MAZ發射車底盤曾經用于前蘇聯的SS-20中程彈道導彈。中國不太可能直接把東風-31裝到這種發射車上,而是在其基礎上進行改良,其中包括了全輪獨立懸置,駕駛員控制的中央輪胎充氣裝備,大號輪胎,等等。中國還可能把其現有的機動發射平臺技術移植到MAZ發射車上,是其主要性能都能有所提高。東風31主要性能指標:基本外形:3節 長度:10米直徑:3米 重量:20噸 推進燃料:固體 研制時間:1983年 首次試射時間:1992年4月29日 部署形式:流動 射程:最遠達8000公里 彈頭重量:700公斤命中半徑:500米 發射預備需時:10至15分鐘 速度:每秒2。5-3M 單價:約300萬美元 載重:一枚700公斤,當量為100萬噸核彈頭或3枚各當量為9萬噸多彈頭核彈 :東風41的資料比較難找,我只找到了它的主要性能指標和一張圖片和一則消息。主要性能指標:推進劑:三級固體燃料 射程:14,000公里 彈長:17。5米 彈徑:2。2米 彈重:20噸 彈頭:一枚1,200公斤的300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或6枚200公斤30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 制導:三軸液浮慣性陀螺 + 數字式空間計算機 精度(CEP):100-200米 消息如下:東風-41國慶閱兵彩排首次亮相 本站據香港媒體報道,國慶閱兵儀式前日深夜至昨日凌晨舉行最后一次總彩排,包括空軍戰斗機、裝甲兵及導彈部隊參加了彩排。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久聞其名、但從未展示過的東風-41型戰略導彈和東風-31型戰略導彈第一次對外亮相。 據香港《明報》報道,雖然運載東風-41型導彈和東風-31型導彈的車輛只是從長安街匆匆駛過,而且導彈也被裝飾物所包裹,難辨真容,但旁觀者仍能從其長長的體型,體驗到其“巨無霸”的氣派。 未見專用發射車 從電視畫面看,運載東風-41型導彈和東風-31型導彈的牽引車相同,但拖車有長短之分。前者拖車為四橋,后者為三橋。不過,專家指出,這兩種戰略導彈沒有展示各自的專用運載發射車,是美中不足之處。 據較早前我國軍事專家在內地傳媒發表的文章稱,東風-41型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戰略導彈,具有比八月二日大陸試射成功的東風-31型戰略導彈更優良的性能。它可攜帶五至十顆彈頭,射程在八千至一萬四千公里,可在陸上發射,其變型巨浪二型導彈,則可在海上由潛艇發射,具有攻擊美國和歐洲的能力。據稱東風-41型導彈將于2005年正式部署。 。

熱心網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洲際彈道導彈   東風四十一洲際導彈   北約編號:CSS-10   結構:兩級+小動能火箭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射程:15000公里   質量:80噸   彈頭當量:10枚25萬噸/12枚20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載計算機,光纖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100公尺   平臺:加固地井,公路機動,鐵路機動   發射方式:熱發射   服役時間:1994年   研制單位:航天部一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打擊對象:美國本土   根據80年代初提出的大規模毀滅性核報復,國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設計院下達了研制固體燃料多彈頭洲際導彈的命令。   東風四十一于1984立項,工程編號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種能夠打擊前美國本土任何一地區的固體燃料洲際導彈,用來代替東風五液體燃料洲際導彈。   東風四十一于1991年解決固然燃料問題,1994年進行首次高彈道試射成功定型,東風四十一研制工作歷時十年。   東風四十一原計劃參加1999年10月1日的閱兵,但是因為當時載車未能得到解決,所以被中央軍委取消。   東風四十一同年又進行過計算機模擬的全程試射,打擊美國本土目標,獲得成功。   東風四十一洲際導彈是我國研制的一種先進的多彈頭洲際導彈,固體燃料,兩級結構。東風四十一能夠攜帶十二枚分導式核彈頭,最大射程超過一萬四千公里。   東風四十一洲際導彈采用公路機動平臺,鐵路機動平臺和加固地井發射三種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機動平臺為陜西特種汽車制造廠生產的SX-4320重型牽引車,   集儲存-運輸-發射一體化三用拖車,導彈置于拖車的彈艙內,在運輸狀態下曾封閉狀態,拖車裝有兩扇對折艙門,發射前艙門開啟,導彈通過液壓裝置起豎發射。由于東風四十一彈體重量巨大,已經達到了公路機動平臺所能承受的極限,所以放棄了較復雜的冷發射而采用熱發射,與冷發射相比,熱發射對導彈本身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質量要求較高,但是節省了發射載車上的有限空間。嚴格地講,東風四十一在設計上可以理解成東風三十一的放大,新技術的驗證彈,是一種過渡產品,所以不會大量部署。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遠程彈道導彈   東風三十一甲,甲一   北約編號:CSS-9   結構:兩級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最大射程:12000公里   質量:23噸   彈頭當量:3-6枚1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一枚100萬噸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機動)   平臺:加固地井,公路機動,鐵路機動   研制單位:航天部一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打擊對象:美國本土,歐洲地區   東風三十一乙,乙一,乙二   北約編號:CSS-9   結構:兩級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射程:12000公里   質量:23噸   彈頭當量:3-6枚1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一枚100萬噸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機動)   平臺:加固地井,公路機動,鐵路機動   服役時間:1991年   研制單位:航天部一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打擊對象:美國本土,歐洲地區   東風三十一丙,丙一,丙二, 丙三   北約編號:CSS-9   結構:兩級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射程:12000公里   質量:23噸   彈頭當量:3-6枚1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一枚100萬噸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機動)   平臺:加固地井,公路機動,鐵路機動   研制單位:航天部一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打擊對象:美國本土,歐洲地區   東風三十一共四型八種(包括驗證彈),分別為,三十一原型 甲,甲一,乙,乙一,乙二,丙,丙一,丙二, 丙三 。   東風三十一的前身是東風二十三,1978年立項,項目編號203號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種能夠打擊前蘇聯歐洲地區的固體燃料遠程導彈,用來代替東風四液體燃料遠程導彈。   1984年因為新技術的注入而換項831工程。大口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鑄造技術一直是研制固體洲際導彈的瓶頸難題,經過我國軍工科技人員不懈努力,終于掌握了大口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鑄造技術,于1988年設計定型,1989年生產出第一枚原型彈,命名為東風三十一。   1991年蘇聯解體,我國領導階層錯誤地估計了當時國際形勢,在我國外交部的壓力下削減了東風三十一的研制經費,經費嚴重不足導致東風三十一定型以后一直沒有投產,也沒有裝備部隊,這種環境一直到持續1993年底。   1996年   ,東風三十一的載車為漢陽特種汽車制造廠生產的ZX-TJ-2000型牽引車,配置V-12缸增壓風冷發動機。,八軸牽引車要求200噸牽引力,于1996年引進白俄羅斯技術,十五所繪制載車圖紙,三江航天集團孝感生產底盤,采用德國道義茨發動機,由ZF生產的變速箱和液力變矩器,全輪隨動轉向,油氣彈簧獨立懸掛,驗收要求順利通過二級地形,即離開公路的沙石路面,   東風三十一甲是東風三十一的增程彈,所有東風三十一型號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其中某些技術將被直接應用在東風四十一上。東風三十一甲的牽引車做出了重大調整,東風三十一牽引車使用汽車柴油發動機,而東風三十一甲的牽引車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船用柴油發動機,僅僅散熱器就有兩米高。   乙一,丙二是地井型號,部署在長城工程的隧道和地井中,它們的部署情況也沒有公開過。   丙一是平原機動型號,也是50周年國慶閱兵展示的型號,發射筒表面除了豎立液壓裝置外沒有裝配卡鉗,也沒有加強筋固定,主要部署在東北,華北地區,打擊對象為美國。   乙,乙二,丙三是山地機動型號,主要部署在華中,華東地區,它們的結構的共同特點是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發射筒采用了加強筋固定,并安裝了兩副卡鉗,考慮到南方丘陵地帶路面質量的因素而起到穩定作用,打擊對象為美國在歐洲的盟友,也兼顧打擊前蘇聯的歐洲地區。   東風三十一的圓周偏差率沒有公開過,但是根據有關資料分析,井射型號的圓周偏差率約100公尺,機動型號的命中精確度比井射型號差,估計在150公尺左右。   東風三十一攜帶一枚100萬噸熱核彈頭具有打擊硬目標的能力,能夠摧毀包括美國“民兵-III”抗壓加固地井和北美戰略防空司令部等。東風三十一甲列裝部隊使二炮的陸基洲際導彈領先美國現役洲際導彈一代。最新消息:新領導上臺后,國防科工委已指示核九院研制配備東風三十一“甲”洲際導彈的鉆地戰略彈頭,要求能夠擊穿150米花岡巖層并摧毀加固掩體和指揮所。   2001年底,東風三十一完成換裝,東風四全部退役。 據傳中國近期試射一枚東風41改,是高超音速。從新疆至太平洋中部,射程15000公里,誤差僅50米。消息有待進一步證實。。

熱心網友

~~! 當然有了這還用問嗎~!

熱心網友

中國這樣強大的國家當然得裝備戰略導彈了。我認為東風41比較不錯,東風四十一洲際導彈是我國研制的一種先進的多彈頭洲際導彈,固體燃料,兩級結構。東風四十一能夠攜帶十二枚分導式核彈頭,最大射程超過一萬四千公里。 但東風41只是東風31的過渡產品,不會大量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