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沒有太多的減肥經驗,也不是很勤快,看了不少減肥方法(吃蘋果喝酸奶,做運動),但都沒付之行動,原因有2個:第一就是懶;第二就是沒時間。現在就說說我的減肥體會吧!我現在生完孩子半年不到,剛生完時可胖了140多上班1個多月體重一直居高不下,這時我開始意識到該減肥了。我早餐和以前吃的一樣多(面包,牛奶),午飯和晚飯我菜多吃點(多吃點素菜),但飯一定要少吃一小口就可以。其余時候餓的話就吃點水果、黃瓜、番茄。記住不管吃什么都要細嚼慢噎,才會有效。晚上到家有空的話就做會瑜珈,效果不錯哦!我老公現在也和我一起練呢!現在我已經有點收獲了,體重是120斤。但我的目標是105斤,希望我的體驗對你有幫助,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熱心網友
減肥的主要措施是體育鍛煉和節食。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肥胖往往不是吃出來的。 胖不單是吃出來的。有的人,四十歲以上就肥胖了,而飲食與正常體重的人多無明顯差別,每天所吃食物的數量也并不一定比正常體重者多,食物的質量也不一定高。所以,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該胖的人吃的不多也胖,而較瘦的人也并不一定比胖人吃的少。可見,肥胖與飲食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好壞,無明顯關系。這些觀點是否正確呢?如果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將有助于幫助理解這個問題。以體重100公斤,身高1。70米的50歲男性為例。他的標準體重應該是65公斤,因此超重35公斤。假設超重部分全部為脂肪(其實各種組織器官都相應增生、肥大),則超出的總熱量為31萬8千5百卡。如果此人從30歲起發胖則每天必需多吃43。。6卡的食物,到50歲才能使體重達到100公斤。這些熱量如折合成脂肪為4。7克,折合蛋白質為10。6克,并且折合糖相當于10克。這個數量對于每天攝入的總熱量(2500~3000卡)是微乎其微的,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說,即使是體重100公斤的胖子,每天飯食量并不比正常體重的人多。那么,為什么有的人會肥胖,有的人較瘦呢?英國科學家保爾•特雷漢揭開了這個謎。他們發現老鼠在低溫環境中,所消耗的氧比正常溫度時增多了,以此使熱量產生增加,來適應低溫環境。接著,他們又做了胖與瘦老鼠的對比分析,發現較瘦的老鼠耐寒能力較肥胖的老鼠強。這是為什么呢?經過同位素放射技術試驗進一步發現,在肩胛區有一種棕色脂肪組織(1BAT)。較瘦老鼠身上的棕色脂肪數量是較胖老鼠的兩倍多,這些棕色脂肪組織的血流量增加很多,約占心臟排血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這樣,能將攝入體內多余的三大營養素中多余的能量燃燒掉,使過剩的營養物無法轉化為脂肪而堆積在皮下等處,從而也就避免了肥胖。通過以上的計算與試驗結果表明,胖與飲食關系不太大,也就是說,過度的控制飲食對避免肥胖亳無用處。相反,過度地節食會使很多人體必需的營養物,如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而影響健康。因此,對于工作量較大的人,不必過度控制飲食。即使是胖子,也不必完全拒食魚、肉。。
熱心網友
最主要的是控制飲食。古云:病從口中生。
熱心網友
告訴你吧!我的一位好朋友就減肥成功了.她基本上是不吃主食的,以水果為主.運動她是不做的,連自行車都不騎的,不過轉拉圈,減收小腹.也做過針灸,但是怕不衛生.本人我是不胖的,而且怎么吃也不胖,就是愛鼓勵別人減肥(看到身邊的朋友個個在減肥,我就狠狠的吃,饞死你.)不過說真的,怎么吃才能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