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人生多忘事,為不忘相思”出自何處?作者是何人?
熱心網友
老來常忘事、唯不忘相思 “我”的爺爺年輕的時候曾和一個姑娘相戀,在那個年代爺爺終于沒能和心愛的姑娘生活在一起,最后爺爺奉父母之命娶了另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后來成了“我”的奶奶,后來有了父親,再后來有了“我”;而那個姑娘后來也同樣結了婚、有了后代、有了屬于自己的生活。據說,從爺爺結婚后就離開了故鄉再也沒有見到過那個姑娘。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這個“故鄉來客”就是當年和爺爺相愛的那個姑娘的兒子,他是來接爺爺的?!肮枢l來客”的母親因為身體的關系將不久于人世,臨走前她想見爺爺一面,做兒子的知道后便來這里請爺爺。爺爺沒有當著眾人說話,父親便請“故鄉來客”在家住一夜,一切第二天再說。整個晚上爺爺什么也沒說,第二天父親早上起來時爺爺已經出去晨練,在爺爺的書房父親看到桌子上寫的一張字“老來常忘事”。父親想爺爺既然說了“老來常忘事”那便是說人老了、忘記了過去的事了或者過去的很多事情都該忘記了,其實就是不想再回故鄉和那位當年的姑娘見,其實就是不想再回故鄉和那位當年的姑娘見面,只是當著殷切的“故鄉來客”又不好說,便用爺爺的身體等做理由在爺爺回家前送走了“故鄉來客”。爺爺回來后父親告訴了他自己的做法,爺爺什么也沒有說。一切隨著時間前行,有時候生活讓人感覺象水面,平靜的時候可以讓人以為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都是錯覺。一切隨著時間前行,該發生的都在發生。后來爺爺也去世了,父親也變老了,“我”也上了高中又上了大學又畢業又讀博了。如果沒有在圖書館里的事,也許這些往事只是“我”記憶里存留的一段往事。然而,“我”畢竟在讀博的圖書館看到了那本書,也是那時我才突然明白,人們有時候多么容易忽略或者誤解別人的情感,也會因此造成無法想象的失誤。我那天在圖書館看到的是一本涉及了中國古詩的書,在那本書里我看到一句詩,詩的上半句赫然就是爺爺當年寫過的“老來常忘事”,而下半句竟然是“唯不忘相思”。 。
熱心網友
我來學習!
熱心網友
白居易《偶作寄郎之》
熱心網友
好像是白居易《偶作寄郎之》中的“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自到東都后,安閑更得宜。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何況園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舊識,為樂即新知。有雪先相訪,無花不作期。斗醲干釀酒,夸妙細吟詩。里巷千來往,都門五別離。岐分兩回首,書到一開眉。葉落槐亭院,冰生竹閣池。雀羅誰問訊,鶴氅罷追隨。身與心俱病,容將力共衰。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熱心網友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但是,想說:太感慨了!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