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盲人提燈籠”的故事。或許大家心里會覺得好笑,盲人提燈籠?不是多此一舉嗎?我以前和大家的想法一樣,不過,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這一想法。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我因為有急事要去一個住在郊區的同事家,為趕時間,便抄近路走入了一條偏僻的小巷。。哇,真黑,簡直是伸手不見五指。望著黑洞洞的小巷,我心里害怕得咚咚直響,真后悔不該走這條路,可是事已至此,只得硬著頭皮往前走。走著走著,突然,我發現前面有一處光亮,似乎是一個燈籠在走, 我疾步趕了上去,爭先大聲招呼,卻發現他是一個盲人,一手拿著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 一手提著一只燈籠。我納悶了,忍不住問他:”您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個燈籠走路?”盲人緩緩地說道:“這個問題不止一個人問我了,其實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并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這么多年來,由于我的燈籠為別人帶來光亮,為別人引路,人們也常常熱情的攙扶我,引領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溝坎,是我免受許多危險。你看,我這不是既幫助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嗎?所以。每到晚上出門,我總提著一盞燈籠。”盲人說完,繼續叭噠叭噠往前走,我跟在他身邊,再也沒有說一句話,只是每有路障,我都小心翼翼地扶他一把。該拐彎了,我想對盲人說句感謝的話,卻不知該怎樣表達才好,未了,我只說了一句:“您走好!”這時,我發現天空似乎亮了好多……以后,每當一個人走夜路時,我就會想起那盞燈籠……青少年朋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你還會覺得,盲人提燈籠是多此一舉嗎?對那個盲人來說,燈籠確實是多此一舉,白費蠟,可對別人來說,卻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燈籠帶來了光亮,才使人們在黑暗中不至于摔跤,同時,盲人自己也得到了幫助。這不正是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最好寫照嗎?照亮別人,多么令人感動!一個盲人都能想到為別人帶來光明,我們正常人呢?假如我們都能學學那個提燈籠的盲人,為別人照路,也照亮自己,該多好!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一個人無力去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而且,要一個人獨自走完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險。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常言:“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也要三個幫。”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關懷,這世界才會這般溫暖,這般美好。我們大家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系,也就是說,你對別人怎么樣,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幫助我,我就會幫助你。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個人只有大方而熱強的幫助和關還他人,他人才會給你幫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你自己首先必須幫助別人。我們應該時時伸出熱情的手,時時幫助和關懷別人,因為我們的幫助,不僅能助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給對方帶來力量和信心,使他們有更大的勇氣去戰勝困難。特別是當一個人遇到挫折,處于逆境之中時,如果我們能熱情相助,那將猶如雪中送炭,別人也定會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感激。“危難中見真情”,很多人在受到別人真誠的幫助后,總能以更真誠的感激報答別人。我的身邊就曾有過這樣的故事。記得小時候,我家隔壁住著一個蹬三輪車的大叔,家境非常艱苦,妻子常年臥病在床,兩個孩子上學,就靠他一個人蹬三輪車來維持生計。但他從來不怨天尤人,而且更讓人感動的是當他見了比他還困難的人總要幫一把。比如,對那些年事高 ,身體弱的老頭,老太太他總是免收拉腳錢,院子里有誰病了,他的三輪車常常就是救護車,哪怕是三更半夜,他都要從床上爬起來,送病人去醫院。……他經常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愛心能感染人。”后來,事實證明,他的善心得到了回報。兩個孩子爭氣,同時考上了大學,他卻為孩子的學費愁白了頭,家里實在拿不出那么多錢啊。這時,眾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鄰居,孩子的老師,同學家長,那些受過他幫助的人,紛紛解囊相助,不僅湊足了學費,而且還為孩子們弄來了棉被,蚊帳開水瓶等生活日用品,讓兩個孩子高高興興地邁進了大學的校門。 為人處事,不能僅從“一己”考慮,只有多為別人著想,人們才會給你以友善的回報。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我們有不少青年朋友,卻很少愿意幫助別人,鄰座向他借塊橡皮不干;同學想用一下他的參考書,他說忘在家里了;馬路上,見小朋友摔倒,不扶,不管我的事,又不是我干的;公共汽車上,上來一位抱小孩的阿姨,忙閉上眼睛,裝作沒看見,干嘛要讓座位給她,我花了錢的……在他們眼中,沒有誰比自己更重要了,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別人,有事則登三寶殿,而不求于人時,則對人沒有絲毫熱情,似乎人人都是為她而活著,為他服務的。這種人最終只會使自己走向孤立無援的地步,別人對他敬而遠之。誰會愿意幫助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呢?當然,我們大多數同學都有一副樂于助人的熱心腸。有同學病了,他們主動替他補上拉下的功課;有同學生活困難,他們毫不猶豫慷慨相助;有同學向他們請教學習上的疑難問題,他們總是不厭其煩,耐心地講解;公共汽車上,他們主動地給老弱病殘讓座;過馬路時,總不忘扶老爺爺,老奶奶一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他們總會給人家熱心的指點……在他們眼中,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難道不是嗎?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擺脫困境,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就此振作,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快樂,高興,有誰不感到快樂呢?這些同學,時時處處被他人喜歡著,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朋友。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也總會得到來自他人的熱情幫助。朋友,請記住,當你給別人一份快樂時,你就擁有了兩份快樂!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相互幫助,相互關懷,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熱心網友

我也說一個故事,是老師講給我們的,我只記得很模糊,故事是這樣的:在一次抗日戰爭中,敵軍的飛機突然向我方陣地開來。班長看到后馬上撲在地上,可是在他撲倒的那一刻,他看到一個小戰友正抬頭看著那架飛機。本來想叫那個戰友,但是眼看飛機已經在陣地上盤旋。就在那一刻,班長奮不顧身的向戰友撲去。在敵機離開后,正當班長想要教訓小戰友時,他轉頭發現自己剛才所撲倒的地方被炸了一個窟窿。原來他在幫助小戰友的時候同時也幫助自己逃過了這一劫。

熱心網友

你有沒有聽過《驢和馬的故事》.從前有一只驢和一匹馬,它們都背著商人的貨物,驢背的貨物比馬多,驢累了,說:"馬大哥,幫幫我吧!我的東西太多了,幫我背一些吧!"馬說:"不行,我很累,你自己背吧!"馬沒有幫它.驢累死了.商人把驢身上的貨物都放在了馬身上,馬很后悔.這就是驢和馬的故事.

熱心網友

說明自己的觀點然后舉例證明簡單說明理由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