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校管理和發展方面

熱心網友

淺談技工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江門市高級技工學校教務科 劉波林 校園環境的建設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它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也是學校校風的具體表現,創造一個優美、舒適、整潔的校園環境也是每一所學校共同追求的目標,而校園文化又是學校精神文明的物質化,它是一種環境教育力量,是校園環境的升華。往往經過濃厚校園文化熏陶的人,從其身上可直接折射出母校的精神,終生受益。 一、技校校園文化的內容、特點和作用 技校校園文化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組成一組同心圓。處于最表層的為物質形態文化,包括教學設施、校園環境、校園建筑等。中間層為制度形態文化,包括教學、生產、生活的模式和管理制度等。而處于最深層的為精神形態文化,這是校園文化的靈魂、核心,也是集中反映一所學校的本質和個性特色的部分,包括學校的歷史傳統、人文精神和辦學風格等。三個層次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校園文化。 技校校園文化的特點有四個方面。 1、時代性。校園文化是時代的產物,它的生成和發展,內容與形式都必須受到一定時代的經濟關系、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民族傳統、文化風尚的制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校園文化都不可避免地會打上時代的烙印。 2、特殊性。由于各所技校所處的行業不同,歸屬不同,開設專業不同,教師和學生素質不同等等,必然導致技校間校園文化的差異,完全雷同的校園文化是不存在的,并且沒有個性的校園文化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3、多樣性。體現在內容多樣化和執行的多樣化。校園文化的內容是有形和無形的組合,物質文化層是屬于有形的,是可以用眼睛、用手去感受,去評判的,是客觀存在、實在的東西。而精神文化層則是屬于無形的,是虛無縹緲,用人的感官無法直接去感受到的。當然在校園文化中,無形的文化因素要通過有形的物質載體才能表現出來。而校園文化在實施執行上也是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結合,制度文化層是要借助各種規章制度來制約師生的行為,從而保證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而精神文化層是要借助學校內部的氛圍,讓學生身在此氛圍中,受其影響,潛移默化,達到教育的效果,具有非強制性。師生的各種行為就是在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影響下去接受校園文化,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融入學校這一整體中去。 4、多變性。校園文化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而得當充實,由于社會人才需求不斷變化,學校也自然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進行變革,沒有一成不變的校園文化,否則只會導致學校跟不上時代的節拍,因此正常的校園文化應具有靈活性,也只有保持校園文化的多變,保持其靈活性,才有可能適應市場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職教競爭中立足。 技校校園文化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 德育功能: ①規范功能。校園文化是通過強制性和不成文的行為準則及強制性的規章制度,規范和約束學生的行為,學生能通過周圍輿論和規章制度來衡量并自我調節,從開始的別人管自己發展為自己管自己,實現自覺地服從學生行為準則,最終達到規范的目的。 ②協作功能。現在用人單位對員工在團結協作精神上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如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走上工作崗位,他們卻又是最缺乏團隊精神的群體,那么學校就有責任去培養他們。校園文化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它通過規范學生行為、競賽評比、學校榮譽感的培養等做法,讓學生理解集體的作用,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理順同學和自己的協作關系,體會到一個先進集體所帶來的積極感受,能使學生樹立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 ③導向功能。技校生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階段,校園文化的豐富多彩正適應了他們追求新鮮事物,充實課余生活的要求,也讓許多同學找到了適合自己個性特長發展的方向,有利于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發展,避免有的學校造成學生個性發展單一的缺憾,同時優美的校園環境,和諧的班級團體,也都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2、 美育功能: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也是人與生俱來的,但對美的認識,各人卻不盡相同。技校生由于接觸社會不多,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港臺文化大量沖擊大陸文化市場,使得他們中許多人不知什么是美,常把稀奇、古怪的事物認為是美,對外在美的追求重于對內在美的培養。而學校美的環境、美的風氣正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 3、 實踐功能 ①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在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外,也讓學生有了一個較廣泛的接觸外界,離開班級小集體的機會,增強了個人交際能力,同學間較單純的友誼亦有利于培養學生面對社會的自信,學校就是學生走入社會的彩排。 ②中國加入WTO,市場人才競爭越來越嚴重,企業用人也越來越苛刻,在要求人才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外,必須有較高的情商,也就是有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奮斗精神,有開拓視野、勇于改革的創新精神,在遇到困難,不畏縮,敢于面對逆境的不服輸精神,學校內的各種評比、競賽的激烈程度不亞于社會,也正是可以鍛煉學生,使其具備以上條件。 ③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學校許多活動,特別是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為宗旨的“三自教育”活動,使參與的學生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以及養成主動勞動的觀念。 二、影響技校校園文化的因素 影響技校校園文化的形成和變化的因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環境因素。每所技校都會受到大環境和行業環境的影響,因而發展形成為不同的特點。大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甚至國際環境。而行業環境是指其它技校、職業培訓機構,這些都會使技校形成不同的校園文化。 2、學校管理層的價值觀和信念。學校的領導希望把學校建成怎樣的學校,是要辦成全國名校,還是地方上一枝獨秀?學校是要長遠發展,還是搞短平快?是重生產,還是偏教學?是想賺錢,還是為社會育人?賺來的錢是搞職工福利,還是搞校園投資?是想在學術上高人一籌呢,或是學校規模上檔次?…… 作為學校管理者的不同價值觀和信念與校園文化的形成至關重要,是學校發展的源動力。 3、多數教職工的認同。技校的校園文化要發揮作用,必須得當大多數教職工的認同,否則,只會流于形式與口號,對校園并不能起到本質的影響。同時在當今“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者不能把個人的意愿隨意加給教職工,甚至學生,必須注意掌握多數人的看法,這也是校園文化形成的關鍵。 4、學校資源。學校資源包括學校內一切有形、無形的力量,包括資金、教學設施、管理條例、學校的知名度、教職工隊伍、社會關系等。學校資源通常決定了學校參與競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極大地影響了校園文化的建設。三、技校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1、 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文化,它直接反映了師生所處的環境,這也是校園文化的最基本部分。 ① 規則校園。設計一個合理、實用的校園布局,做到錯落有致,最好學校內按功能不同分區布置:教學區、生產區、生活區和活動區。既要做到鬧中取靜,體現文化的氣息,又不能死氣沉沉,要有青春的動感。 ②美化校園。在校園內,充分利用空間進行藝術創作,采用花、草和樹木點綴校園,使校園充滿綠色,建成花園式學校,對建筑物在考慮實用的基礎上,兼顧美觀,定期進行粉刷翻新,同時要使校園干凈。 ③設置警句。在校園的醒目位置可安設一些校訓、名人警句、名人畫像等。例如在大門處安設校訓墻,在操場邊可樹立教職工規范及技校學生規范牌,教學樓墻上安設學生形象標準欄,在教學樓走廊、教室可掛名人畫像和名人警句。 ④添置設施。包括生活設施、教學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和娛樂設施等。按新標準重建新宿舍或改造舊宿舍,改善學生住宿條件,狠抓飯堂,保證教職工、學生用膳經濟、清潔;建立現代化的電教體系,創建校園電腦網,豐富圖書館藏書,配備自動檢索借書系統,開放學生閱覽室,新建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室和健美廳等。 物質文化的建設屬硬件建設,投入資產易產生顯性的效果,故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往往物質文化建設相對較易,而且學校領導層較重視,發展勢頭較好。 2、 加強管理制度建設,規范校園秩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一種規范,是群體和個人活動的準則,是工作考核的依據。管理制度是一種強制性文化,是為了保證學校有序發展,師生必須共同遵守的一些條例的匯集,科學規范的制度文化能給教育者帶來新的教學思想及教育理念。 一流的學校必須有一流的管理,而一流的管理必須有健全的規章制度,技校的規章制度一般有行政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和生產管理制度等。其中行政管理制度包括辦公室、財務、人事檔案、房產、水電、醫療、工會、食堂和保衛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教學文件、教學規范、教學管理、實習管理、圖書館管理和計算機管理等,學生管理制度包括班主任管理、班級管理、學生學籍管理、學生德育管理、學生日常管理和學生違紀管理等。 管理制度的建設一方面是建立制度,另一方面是實施制度。前者操作較易,但真正的難度在后者,關鍵是實施,許多技校管理條例齊全,但各項工作就是上不去,問題就是出在沒能按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沒做到有法必依。當然,制度管理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建立管理制度也就是想通過一定的規范,約束師生的行為,使大家能養成自我規范、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的風氣,從而達到制度文化的境界。 3、 加強行為文化,體現技校特色 行為文化也是歸屬于制度文化層,它包括教學、生產和生活的模式,在技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這一部分也是最體現技校特色的部分,也是技校的校園文化與大學、中學的校園文化之所以不同的關鍵。 ①抓好三個課堂。普通大學、中學只有兩個課堂,但技工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操作技能訓練,提高學生操作水平,因此技工學校有三個課堂:實習教學課堂、理論教學課堂和課外活動課堂。其中實習教學課堂為第一課堂,是培養學生技能的主要場所,理論教學課堂為第二課堂,其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都是為提高學生的技能服務的。 ②重視產訓結合。就是生產和教學相結合。產訓結合是技校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對于生產產品的技工學校來說,教學管理是在結合生產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實習工廠擔負著實習教學與產品生產的雙重任務,表面看,完成這兩個任務在要求上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但若從教學入手,讓學生盡快掌握技術,再反過來用于生產,而通過產品的生產,又可以強化教學的內容,做到相輔相成,最終既出人才,又出產品。 ③強調一專多能。要求學生在主要學習一種專門技術的同時,廣泛掌握相關的多種知識和技術,做到畢業時一手拿多證,多種技術集一身,以適應市場多變的特點,如模具鉗工在校可加學車床操作、電焊、汽車維修等工種內容。一專多能可由學校組織,統一安排進行,通過晚上、節假日上課的形式完成,也可通過興趣小組、學習班的形式,自愿參加。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達到思想上的升華 精神文明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無形文化、非強制性文化,是利用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師生的思想上層次,在無形中納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軌道中去。 ①豐富課余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可由學校組織舉辦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早操比賽、歌手大賽、文藝表演、大合唱等大型活動,全校師生一起參加。亦可組成校外興趣小組,如書法組、舞蹈組、美術班、籃球隊、合唱隊等,由老師輔導,學生自愿參加。還可以舉辦各種類型的講座,介紹國內外熱點新聞、財經動態,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②加強宣傳力度。要重視校園內各種媒體的正面作用,通過墻報、海報、宣傳欄、電視、廣播、報刊,宣傳學校的教育意圖,透過媒體窗口,向師生展示學校的風格和特色,營造別開生面的校園文化。 ③培養母校意識。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母校的強烈熱愛,應在學校建立校史陳列室,介紹學校發展史、歷年比賽中取得的光輝業績以及優秀畢業生檔案,設計制作校徽、校歌,統一校服,要讓母校在學生心目中難以忘懷并由此充滿自豪感,進而形成校園精神。 ④抓好集會效果。通過全校大會、專業大會、班會等集會。動員、教育學生,使他們在政治思想、道德修養、法律法規上能得到提高,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早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理想觀和價值觀。 ⑤安排評比競賽。可安排內容各異的日常評比,促進師生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如宿舍衛生評比、課室衛生評比、飯堂衛生評比、優質課室評比、班級宣傳欄評比、早操晨運評比、晚自習評比等。也可利用學生所學專長,進行鉗工技術比武、車工技能競賽、電子PLC大賽、機械制圖比賽、征文比賽等等。 ⑥開展“三自教育”。“三自教育”即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每周安排一個班的學生值周,在校園內設置若干固定崗位和流動崗位,負責全校學生的日常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處理學校內的日常勞動。通過學生自己參與管理,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直視校園內的違紀現象,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群體,自身培養一股正氣,養成自覺同歪風邪氣作斗爭,自覺遵守學校紀律,遵循社會道德風尚的良好品質,實踐也證明,“三自教育”活動使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明顯增強,完全可以達到開展此活動的初衷。 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構建一種氛圍,讓學生身在此氛圍中,受其影響,潛移默化,達到教育的效果,這是與傳統教育不同的方法,也是傳統教育不可替代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