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的字面意思,好像是周天子的分封制。但秦朝廢除了分封制,立郡縣制。為什么還說秦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嚴王朝?到底什么是封建?

熱心網友

按現行的教科書,中國以鴉片戰爭為界,之前為“封建社會”,之后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可以說,這是“廣義的封建”。實際上,這“封建”已非嚴格意義上所說的封建。柳宗元作《封建論》,他們的所謂“封建”是指西周的裂土分封。布斯特的《新國際詞典》(第三版),這樣定義作為一種政府類型的封建主義:“政治權利被看成一種私人權利,被一群領主分別擁有。”勒恩則說:“封建主義就是一種極端的在政治上沒有中心的社會狀況,在那時,我們今天所謂的公共權威是被一些個人分散擁有的。”封建制的本質、特點是什么?如黃仁宇先生所言,封建制必有三要素:一為威權粉碎,即最高皇室在事實上無能力統治所轄范圍。西周時,周天子就不可能統治全中國。二為多級分封,類似今人所謂“多級委托代理”。周天子轄諸侯,諸侯轄大夫,大夫轄家臣,到戰國時,反而倒了過來,類似所謂“規制俘獲”。西人情況亦復如此。三為武士傳統,這從周的士與歐洲的騎士可以看出。秦始皇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完全沒有分封。所以從狹義上來講,中國從那時已經結束了封建時代,而進入了中央集權時代。后來漢高祖開國,為了安撫功臣,分封與郡縣相結合,后經七王之亂,漢武撤蕃。自此,中國幾乎總是以郡縣為主,分封為輔。然而封王權利已經有很大的收縮。歐洲中世紀的那種政治狀態也是傳統社會的一種具體形式。也就是說,各坐寇性統治集團的規模和控制的地域較小,而且統治集團內部的組織化程度較低,松散渙散,這種具體形式可以稱作“狹義的封建主義”。這樣說來,中國作為“傳統社會”的三千年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不是這種“狹義的封建社會”,而是大一統的官僚帝國,只在周朝、春秋戰國、南北朝等期間才可算是“狹義的封建社會”。很多歷史學家之所以不認為秦朝以后的古代中國屬于封建社會,就是因為它和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狀態迥然不同,而“封建”的原初含義正是指歐洲中世紀的政治狀況。

熱心網友

中央集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