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看看“頭文字D”吧!!!!周杰倫會告訴你的

熱心網友

想死就去飄啊

熱心網友

去問周杰倫

熱心網友

好多啊,不要學了我們一般用不上的

熱心網友

同意1樓的回答,不愧是學長啊,懂得真多

熱心網友

去問拓海

熱心網友

看看“頭文字D”吧!!!!周杰倫會告訴你的

熱心網友

漂移對車影響很大哦,不用學吧

熱心網友

復制以前的回答給樓主吧!漂移的產生的原理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后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即產生漂移。   令后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A1、行駛中使后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后輪速度相對低);A2、任何情況下使后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后輪速度相對高);A3、行駛中減小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這三項里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實際上A1、A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B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B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里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A1、B;猛踩剎車,就滿足A1、A3、B2,不一定滿足B1;功率足夠大的后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就可能滿足A2、B。  說到最白了,產生漂移的方法有:C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后打方向;C2、轉彎中拉手剎;C3、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后打方向;C4、轉彎中猛踩剎車;C5、功率足夠大的后驅車(或前后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于后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并且打方向。  其中C3、C4是利用重量轉移(后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C1、C2只用于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C1和C2,C3和C4分開,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千萬不要相信《頭文字D》里面的漂移過彎可以更快的神話!  至于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包括《頭文字D》里面描述的先向右拐,再猛向左轉的漂移方式。這是一種增加重量轉移的方法,例如在他的情況里是為了進一步增加右前輪正壓力。為什么這樣能進一步增加右前輪壓力?去復習一下重量轉移啦。而又為什么要增加右前輪壓力呢?因為利用C3或C4方式產生漂移時外側前輪的壓力是四個車輪中最大的,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進一步增大它的壓力,就可以使車身旋轉得更快。 地址見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