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阿嚏 級別:新手(2005-08-06 11:42:40) 帖子的主人不妨說說,你認為,除了蕭平實及蕭平實的弟子們,不是附佛外道的都有誰? 評論者:輕聲細語 (2005-08-06 14:47:26) 對 阿嚏 所寫回答的評論 小阿嚏,你好!怎么說呢?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吧?你看,佛菩薩都是無量無邊,佛子也是云云眾生。至于那些附佛外道只是一籮筐而已。當然你不是。 請問諸位智者,蕭平實及其弟子們所認同的內道,都有誰?請舉例說明。我知道他們推崇無著菩薩,玄奘法師,窺基法師。其他的還有誰?請盡量列舉,尤其是現在在世的。尤其請輕聲細語不吝賜教,謝過了。

熱心網友

好像不說內道?呵呵!是佛菩提道。外道是指附佛外道。蕭平實所批評的外道主要是密教等,即藏密喇嘛教。并出版了四輯《狂密與真密》。本想在他的幾十部著作中找找你所感興趣的“內道”,但沒有時間,何況還沒把他的書籍全部讀完,請諒。但你自己可到十輯《楞伽經詳解》和七冊公案拈提中找找看?密教的主要問題是男女雙修,根本不是正信佛教。 "密教之修學皆由有相之觀行法門而入,其最終目標仍不離顯教經典所說第一義諦之修證;若離顯教第一義經典或違背顯教第一義經典,即非佛教。密教之觀行法--如灌頂、灌想、遷識法、寶瓶氣、大圣歡喜雙身修法、喜金剛、無上瑜咖等,皆是印度教「兩性生生不息」思想之轉化,自始至終皆以淫樂之法為其中心思想,不能令人超出欲界輸回,更不能令人證得涅盤,絕非佛法也。而其明光大手印、大圓滿法教,又皆同以常見外道所說之無念靈知心為佛地之真如,不能直指不生不滅之真如。密宗徒眾未開頂門眼,不能辨別以「依人不依法、依密續不依經典」故,不肯將其上師所說對照第一義經典,而夸大其證德與證量,動輒謂彼祖師上師為究竟佛、為地上菩薩;如今臺海兩岸亦有自謂其師證量高于釋迦文佛者,然觀其師所述,猶未見道,仍在觀行即佛階段,尚未到禪宗相似即佛、分證即佛階位,竟敢標榜為究竟佛及地上法王,誑惑初機學人。凡此怪象皆是狂密,不同于真密之修行者。近年狂密盛行,密宗行者被誤導者極眾,動輒自謂已證佛地真如,自視為究竟佛,陷于大妄語業中而不知自省,反謗顯宗真修實證者之證量粗淺;或謗真實證道之人為「騙子、無道人…等」造下誹謗大乘勝義僧之大惡業。或以外道法中有為有作之甘露、魔術…等法,誑騙初機學人狂言彼外道法為真佛法。如是怪象,在密宗之內,不一而足,舉之不盡,學人宜應慎思明辨,以免上當后又犯「毀破菩薩戒」之重罪。密宗學人若欲遠離邪知邪見者,請閱此書,即能了知密宗之內涵與邪謬,從此遠離邪見與邪修,轉入真正之佛道。"《狂密與真密》共4輯已全出版。且全文上網 。

熱心網友

蕭平實所判定內外道的準則佛教經典雖古老,但都是用當時最通俗的語言寫成的。漢文經典的艱深難懂,不是佛教教義的問題,而是語言文字的問題。古人翻譯佛經也是用當時通行的語文翻譯的,經過一千多年到兩千年,社會上使用的語言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佛經仍然保持古文的形式,逐步與社會脫節,變成了艱深難懂的歷史古董。三藏經典變成了塵封在寺廟藏經閣內接受信徒朝拜的圣物,失去了思想行為教科書的作用。佛教的智慧也在文人們的一片空泛的贊揚聲中消失在故紙堆里了。這是佛教的不幸和悲哀。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持教佛門善知識,用通俗的現代語文翻譯佛經、講解佛經,用現代人的習慣和思維方式解說佛教教義,使廣大群眾掌握佛教的思想武器,提高人類的思想道德和知識素質,是社會發展對佛教界提出的歷史使命。那些有頭腦的佛教界人士都對這一與時俱進的文化戰略歡欣鼓舞。對佛教的社會化和通俗化只有兩種人反對:一種是佛教內部的守舊勢力,他們不愿意看到佛教與時俱進的發展,只想把佛教當做歷史博物館的展品,不想叫群眾掌握佛理,他們自己想充當一名歷史文物知識的擁有者、特殊的知識階層,與佛教一同進入歷史博物館;另一種人就是看到佛經的“艱深難懂”,才有機可趁。對這類人來說,懂得佛理的人越少越好,這樣,他們才好開辟外道邪說、故弄玄虛、裝神弄鬼、欺騙群眾的假冒佛法市場。很顯然,這類人是魔波旬的子孫,想用假佛教代替真佛教。因為人民大眾不懂佛教,無法分辨是非和真假。一切打著佛教旗號的歪門邪道鉆大眾不懂佛法的空子,信口開河地宣傳假法,充當“法師”、“教主”、“轉世活佛”,野心勃勃地建立邪教組織,預謀以魔法代替佛法,以邪教代替佛教。對邪教來說,面前最大的威脅莫過于科學和佛教。他們在不敢反對科學的情況下,就把佛教看成頭號敵人,咬牙切齒地反對佛教,赤裸地攻擊正法,不擇手段地誣蔑佛教善知識,不一而足。從蕭平實的言行中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說什么:“佛法成為世間科學,必使佛教法義淺化,與外道法便無大異。”佛法分真俗二諦,其中“俗諦”就是世俗諦,“諦”是真實義,世俗諦就是世俗認可的真實性,如山河大地、房屋、人獸、飲食、衣服,都是世俗認定的存在,甚至,佛、法、僧、受苦、享樂、煩惱、慈悲等等,都是世俗知識中的真實存在。佛教解釋的世界和佛教所以存在的前提是世俗世界,佛教所教化的主要對象也是世俗之人,若全是圣賢佛菩薩,何必教化?因此,佛教的基礎就是世間。故龍樹在《中觀頌•觀四諦品》中說:若人不能知,分別于二諦,則于深佛法,不知真實義。若不知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這里非常清楚地說明:佛法分二諦義,若不懂世俗、勝義二諦,就不知佛法的真實義。在二諦中,世俗諦表事相,勝義諦表法性,二諦既非一、也非異。而勝義諦是依靠世俗諦建立起來的,沒有世俗諦,就沒有勝義諦,二諦是辯證的統一。“二諦”是佛法最基本的知識,從反對世間科學這一點上就足以證明,蕭平實之類連佛法的最基本的知識都不具備。禪宗《壇經》敦煌本無相頌說:佛法在世間,于世出世間,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這也說明了佛法不能離開世間法。世間法就是世間知識、世人認同的真理。因此,佛法不是“成為”世間科學,佛法的根本就是世間科學。說什么“佛法成為世間科學,必使佛法法義淺化,與外道法無大異。”使深刻的道理,變成淺顯易懂的道理,這是佛法度眾的方便手段,“淺化”怎么會變成外道呢?難道解說的深淺就是內外道的劃分標準嗎?難道深奧的科學道理,經過通俗地解說就會變成迷信不成?還有這樣的荒誕邏輯?彌勒在《經莊嚴論》中說,佛教與外道的區別是承認不承認“有為皆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寂靜”等四法印,到蕭平實的“正覺教”中,內外道的差別卻成了佛法“解說的深淺”了。按蕭平實的邏輯,深海是海,淺海就不是海了。真是可笑。千方百計想把佛法與世間法進行隔離,變成空談無用的東西,使之自然消亡,這是反佛勢力的一慣主張。***************************************************************我們從蕭平實的《狂密與真密》一書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數也只是“信口開河”四個字。可笑之處是,評頭論足別人時,卻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聞的致命弱點;使出的殺人武器,卻成了自殺性的武器,對別人毫毛未損,對自己傷得十分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