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根據我掌握的信息,我國在電磁炮方面已經有所發展,我國的電磁炮已經發展到何種程度?軍隊武器

熱心網友

2007年前后我國的電磁炮將進入實用階段  我國的電磁炮的理論論證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基本完成,從那時起就開始進行實用化的研究,經過近20年的努力,已經結出豐碩的成果,預計2007年前后,將部分裝備部隊進行量產前的定型試用。   一種電磁炮是口徑20MM左右的車載反坦克電磁炮(也可能實現機載),該炮的核心設備包括**MW級的高脈沖發電機、超導線圈和高速裝彈機,可以把超過120g的實心穿甲彈加速到3。5km/s以上,射速在10發/分到15發/分之間(射速和彈頭初速要求有關)。實驗表明,彈頭雖小,但是由于初速高,完全擊穿現役所有主戰坦克裝甲,效果就和用AK47掃射本田轎車一樣。   這使人們不禁聯想到在伊拉克戰爭中一輛M1A2側甲上的神秘彈孔,該孔的直徑和一發12。7MM彈丸類似。雖然這肯定不是中國電磁炮的杰作,但是我們可以猜想,其他國家的類似裝備已經進入使用階段的研究。   另有資料表明,我國高脈沖發電機的研究,已經為激光武器的實用提供了保證。與上述反坦克電磁炮采用相同發電機的高功率戰術激光器已經達到了車載的水平,可以有效攻擊近距離的空中飛行目標。   另外一種更具戰略價值的電磁炮,口徑在250MM-280MM之間,核心設備高脈沖發電機達到了**MW的水平,超大孔徑超導磁體的儲能達到了**兆焦耳以上,可以把超過150kg的彈丸加速到**km/s以上,射程超過300公里。   該炮在研制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技術難題,在解決電磁發射的實現及可靠性方面的問題后,一個重大的課題就是研制與之配套的彈丸,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消除強電磁場和高溫(彈丸高速運動時產生)對彈丸內部設備的影響。最后研制出了特殊的高分子材料解決了這一問題,由這種材料制作的外殼可以保護彈丸內部。同時,彈丸裝藥的配方也進行了改進。   超高速彈丸的彈道特性我們也已經掌握,彈丸在發射后接近目標區時,屏蔽外殼脫落,打開尾翼以實現減速和姿態控制,進入滑翔狀態,此時可以利用衛星定位信息進行精確打擊。顯然,在這時我們遇到了另外的瓶頸---衛星導航,這只有等“伽利略”或“北斗2”了解決了。  毫無疑問,在本世紀的頭十年以后,戰爭的模式將發生根本的變化。那時,美國DDX上的155MM超級大炮將實現200公里以上的射程,而我們的“超級大炮”也沒有落在后面。

熱心網友

南京理工大學的火炮專業是全國最好的。是原哈爾濱軍事工程大學的炮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