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退休了,現在都在六十歲上下,想學佛,不知如何起步,聽說了這個網站里可以求教,所以今后請各位學佛的朋友事無巨細,都能給我們指點和幫助。第一步,我們該怎么做?從哪里開始?謝謝。今后請多多幫助。

熱心網友

前輩,您好!首先恭喜您晚年信佛,這是福德因緣啊,我敢肯定,您的晚年將從此安逸快慰!看得出來,你是認真的。所以,這里也提供一點教內皆知的常識。第一步,您先了解一些佛教基礎知識。比如什么是三寶,釋迦牟尼佛傳略,佛教簡史等;佛教主要的思想--三法印、戒定慧等等。這些基礎知識應該在一周之內可以了解得差不多。第二步,您選擇一個本市區或臨近地區的寺院(要有出家師父住持的)登記皈依。皈依之前要對傳授皈依的師父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見面聊聊天。如果本地或附近沒有滿意的出家師父,也可以走遠一點,總之要對授皈依的師父有一定的信心,這樣比較好。如果可以,三皈五戒一起受。第三步,如果皈依的師父有緣指導您的話,就依師指點修(您可以主動請教);如果暫時沒有,那您可以先從讀誦佛經開始。首先把《心經》和《八大人覺經》背會。從您的網名看,您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所以,讀經應該是合適的。推薦:《金剛經》、《華嚴經普賢行愿品》、《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者其他每一品比較短的大經(如《妙法蓮華經》)眼睛不好,一次讀誦一品或一卷,時間40分鐘至一小時。而且經書要請大字的豎排折本(本人一直認為漢字豎排符合中醫壬督脈的運行規律,有利于保護眼睛)。另外推薦幾個輔行:1、繞樹經行。早晚散步的時候,可以一邊順時針繞(繞一顆或幾顆,最好是松柏一類),一邊誦念心經。也可以經常去公園、郊外空氣好的地方做。2、如果有條件,可以吃長素,放棄肉食。但可以喝牛奶,要多吃豆制品和豆類--以取代肉類的蛋白質供給。3、打太極拳、練太極劍。太極功夫和佛家養生之道可互補。4、禮佛拜懺。可到有塔寺處,也可在家做。。

熱心網友

就念“阿彌陀佛”吧!

熱心網友

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心性本凈。眾生與佛的差別僅在于自心迷悟的不同,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佛不在遙遠的彼岸世界,而在于個人的心中,“自心”不覺悟,即便整天念經、拜佛、坐禪、行善,都是無用功。認識本心,自能成佛。

熱心網友

專心持念一句“阿彌陀佛”吧,方便的話,請一本印光法師開示錄來看看,我覺得印光法師講得非常好,可照他的話做,你會很受益的。

熱心網友

佛法可以分為解脫道和菩提道兩種修行方法,但其目的或者說結果都是匯歸凈土。所以一般初學佛的新學菩薩都從持名念佛入門。我們知道,“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頓兼收的修行法門。尤其適合繁忙緊張生活的現代人。念佛法門簡單易學,八十老翁念得,三歲孩兒念得;大學教授念得,販夫走卒及不識一個字的阿公阿婆也念得。但能信心具足,皆可依其根機而獲得或多或少的利益和感應;若能深入佛法、細意思惟,乃至能因念佛法門而明心見性。”(見蕭平實《如何契入念佛法門》)。《楞嚴經》中說,念佛能達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即開悟。以此,可轉修佛菩提道。經中明載:“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又說:“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執持阿彌陀佛圣號,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時,能不能十念之中達到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迥向發愿往生,或修得一心不亂的工夫?平時若猶不能,何況臨命終時,諸苦逼迫呢?于是心中彷徨憂慮,不可終日。念佛人如此,持咒、修觀的凈土行者亦復如是。其根本原因乃是缺乏定力所致。三藏十二部:佛所說者為經,主要是教人修定。(律是佛所說戒,論是菩薩說慧)所謂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備定力者,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并非難事,何懼不能往生呢?而這種動中及靜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學之經驗,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是最好的方法。此外,念佛應當從有相到無相,由權宜入實相。是故念佛人應當了知念佛有三種: 一、念化身佛:即佛說阿彌陀經所載持名念佛。若得持名念佛三昧,感應時即見阿彌陀佛化身。 二、念報身佛:即觀無量壽佛經所說十六觀之修法。若得觀想念佛三昧成就,便見阿彌陀佛報身莊嚴相好,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乃至極樂世界之依報莊嚴。 三、念法身佛: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憶佛念佛”無相念佛。若得無相念佛成功,因“憶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者,但發至誠心、深心、迥向發愿心,必可得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也。若未見性,但能善解方等經典之義趣,而于第一義,心不驚動,迥向往生者,可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中生也。雖未見性,亦不解第一義,但能不謗大乘,深信因果,而發無上道心者,亦可得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下生也。 但上品下生人在極樂世界修行時間極長遠,所得境界亦復遠遜于上品上生及上品中生,行者當自審察。 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若無更殊勝之法門時,當「老實」持名念佛。若有勝于持名念佛之法而有幸得聞,當求殊勝之法,以求上品上生;莫以上品下生或中、下品往生為足。心大之故所見則大,謂之大念見大佛,非大聲念佛也。 又:念法身佛非僅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一法,尚有多法亦屬念法身佛,皆是無相之念佛法門。限于篇幅,僅舉佛藏經(大正藏、經集部第二卷)所載部份經文為例,可窺一斑: “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無質量也)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 “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空、畢竟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如是法中,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是則名為修習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貪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舍,是真念佛。”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凈念佛。” “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 以上所錄皆是實相念佛的境界。若佛子悟明心性后,見佛無身根相貌,無一相可得,而隨順眾生持名念佛者,便可道:“一句佛號概括事理。”若未見性、動輒便道:“一句佛號概括事理。”便是妄語。何以故?念佛之事與理、二俱未明故。本書所述無相念佛法門則以權宜善巧之法幫助行者從有相到無相;乃至部份行者隨其善根慧根因緣,有朝一日得入實相念佛境界,非無可能。(摘引自蕭平實著作《無相念佛》 著作欄目)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我覺得您和您老伴就修念佛法門吧,每天誠心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每天早晚找個固定的時間,固定至少念多少遍,多念更好.還有不要殺生,先做到這些吧

熱心網友

為啥想學佛?

熱心網友

如果有機會請到四川色達縣五明佛學院或者四川大邑縣霧中山白巖石走走看看。

熱心網友

靜心

熱心網友

您好:修佛的具體步驟,少龍學長說的很好了。但在修佛過程中,當然要選擇一門深入了,當然,我又要說持名念佛的凈土宗了,在佛教各宗中,凈宗表面上看來好象是最枯燥單調的,而禪,密等宗則顯得多彩神秘的多,但對于老人家您,修佛當然是想求得圓滿解脫,至少也是身心輕安康健,而絕不是為了圖多聞,而凈土宗念佛其行也易,成就又高,還可以因時因地制宜,非常適合精力和身體條件都有限的老年人修學。如少龍學長所說,在專修一門的之前,對佛教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是必要的,但這個過程究竟多長,我認為當您自問已對佛法產生智信的那一刻起,這個修學階段就可以解束了,然后就要實修念佛,有了前面的智信做動力,您就會有不退不轉的信力,用這種信力去精進念佛,才是您學佛的真實利益所在。對于念佛的方式和時間安排,第一因為初學沒有深入了解,第二也因為人各不同。所以希望您因地制宜,不過我認為有兩條標準是有意義的。1:時時法喜充滿,而不是越念越累越煩。念佛怎么是得力?就是比不念時更快樂了,更清凈了,自性外分上造身語意善惡凈業感天地圣報,而反應到內分上其實是樂苦凈感此三報,俗語稱“愁一愁,地獄游一游;哭一哭,地獄有個小黑屋”就是說的這里,在人臨終之際,當然是隨業報而生新的輪轉,但就現象而言,看的就是你那一刻的心態,是樂,苦,嗔,還是貪,愚,凈。一句話,念佛若不快樂清凈,所修有誤。2:兼顧身體。老人家身體不好,所以不要以念佛而費療養,須知無此身體,誰來修佛?南無阿彌陀佛。愿您成就。

熱心網友

怡情養性,淡泊事物,樂觀處世,就是學佛的第一步。

熱心網友

心中有佛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老人家,年紀大了,學佛請一定要謹慎啊,因為沒有那么多時間浪費了,一旦走錯了路就不好回頭了,所以要多多注意。建議您如果有時間去拜訪一下那些真正如法的僧人,他們會告訴您如何修行的。也許任何一個對佛教有所了解的人都會勸您現在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我仍然希望您能親自去拜訪一下那些高僧,聽聽他們的指教。現今遼寧海城大悲寺有一群真正如法嚴格修行的僧人,其中不乏一些高僧,老人家您如果有時間可以去看一看。另外我想多嘴一句的是,如今臺灣的某個弘揚凈土的僧人似乎名氣很大,大陸也有很多他的弟子(包括這兒也有很多他的忠實弟子),但是這個僧人卻受到了很多批評和抵制,包括遼寧海城大悲寺據說也拒絕這個僧人的書籍,我在上海就曾親眼所見,上海居士林(凈土十三祖印光法師曾經在這兒弘過法)也拒絕接收這個僧人的書籍,要知道上海居士林現在基本上就是一個修習凈土的地方,但那兒的人似乎對這個僧人的許多說法也不滿意。所以,如果有人向您推薦這個僧人的書籍,還望老人家謹慎一點。其實如果打算主修凈土,依照印光法師的教導就足夠了,當然如果能有如法的高僧指點那會更好,注意,一定要是如法的僧人的指點。修行,一定要如法去修,這樣才能真正有所成就。補充回答:那就請一套《印光法師文鈔》吧,上中下三冊,一共160多萬字,上邊內容異常豐富,會指點您如何修習凈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從中您也可以看到印光法師異常嚴格的一面。再補充回答:老人家,您六十多歲應該抓緊學佛,只要如法真實地去修,必定會有成就。我今年農歷6月19日在上海龍華寺客堂遇上一位老奶奶,看她年紀不過五十多歲,而且長相非常慈祥和莊嚴,真的,我覺得跟觀世音菩薩的一些造像很相似,后來她教給我一些事情(至于哪些事情就不在這兒賣弄了),她說她已經78歲了,一點兒都看不出來,身子非常硬朗。老奶奶告訴我說,她現在念佛已經念到不用去想了,佛號自然就往腦子里涌來(原話不是這個,不過大意差不多),老奶奶念《心經》也念了30多年了,還念《金剛經》。最讓我慚愧的是,老奶奶告訴我說,在車上給別人讓座時,不光要給老人和小孩讓,還要注意給身體不好的人讓,她說有些人可能看上去很年輕,但身體不好,這些人一般不好意思主動要求別人讓座,所以這時候讓座的人就要學會去觀察,我真是慚愧死了,要知道這可是一個78歲的老人這樣告誡我啊。我問老人看過臺灣那位僧人的書籍沒有,我本來想聽聽她的評價,老人淡淡地說,看過兩本,都是別人送給她結緣的,其他的就什么也沒說了,我也就不好繼續問下去了,呵呵。不管別人怎么看,我更愿意相信這位老奶奶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