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兩個月的育兒要點?繼續豐富感覺學習內容(撫摩、對話、看人、看物等);?練習俯臥抬頭,每天至少2次,每次半小時以上;?逗引發音;?看自己小手;?訓練規律的生活習慣;?開始把大小便;?戶外活動,堅持日光浴(弱陽光)、空氣浴、水浴及做嬰兒體操;?合理營養,堅持母乳喂養,預防肥胖癥。 大小肌肉運動能力訓練1。抬頭:繼續堅持1個月時的抬頭訓練。即豎抱嬰兒,俯腹抬頭和俯臥抬頭。經過訓練,嬰兒不但抬起臉部觀看前面響著的嘩鈴棒,甚至下巴也能短時離床,雙肩也抬起來。2。練爬 :在伏臥練習抬頭的同時,可用手抵住寶寶的足底,雖然此時他頭和四肢尚不能離開床面,但嬰兒會用全身氣力向頭方竄行,有時一股勁可竄行一尺多遠。這種練習可使用以腹部為支點的匍行提早到6個月,用手或手足爬行提早到,7~8個月。如果沒有這種訓練,有些嬰兒到11~12個月時才能爬,或者就根本不會爬行而影響全面發育。“爬行”對感覺統合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3。轉頭:讓孩子仰臥于床上,站在孩子床邊叫孩子的乳名或與他說話、拍響等,引逗孩子轉頭。4。四肢運動:繼續每天數次嬰兒體操(見附錄部分),應在清醒、情緒好時進行。5。手的運動:經常撫摩小兒雙手,促進抓握反射,將嘩鈴棒的小棒放入嬰兒的手心,嬰兒會馬上抓住小棒,大人用手握住嬰兒的小手,幫助他堅持握緊的動作。也可以讓嬰兒學習抓住父母的手指。兩個月的嬰兒最喜歡看著自己的小手,對手特別親切。可以把質料不同的舊手套洗凈,塞人泡沫塑料,用松緊帶吊在嬰兒床上方其小手能夠得著處,父母幫助嬰兒夠握吊起的手套,讓小手抓握毛線、橡皮或皮手套,使嬰兒觸摸不同質料的玩具,促進感知覺的發育。由于手是照料和安撫的工具,此時嬰兒喜歡手甚至勝過有聲有色的玩具,見到自己的小手亦倍感親切。6。堅持“行走”練習:新生兒的步行反射是原始反射之一。如果得不到鞏固和強化,就會在30~40天前后消失。如果每天堅持練習2~ 3次,每次走10步左右,這種本領就會一直堅持,經過每天強化,嬰兒在10個月前后就能獨立行走。未經訓練的孩子要到13個月后才能獨走。早期站立行走,視野比躺著擴大,認知能力大大加強、加快。 言語能力訓練1。模仿面部動作:在寶寶情緒很好并很穩定的時候摟抱他,并在他面前經常張口、吐舌或做多種情,使寶寶逐漸會模仿面部動作或微笑。2。引逗發音:用親切溫柔的聲音,面對著寶寶,使他能看得見口型,試著對他發單個韻母a(啊)、o(喔)、u(嗚)、e(鵝)的音,逗著孩子笑一笑,玩一會兒,以刺激他發出聲音。3。逗引笑出聲音:在孩子精神愉快的清醒狀態下,拿一個帶響、能動、鮮紅色的玩具,邊搖晃邊逗他玩,或與他說話,他將隨之報以愉快的應答——笑出聲音。 認知能力訓練1。視力集中:繼續按1個月時那樣訓練,小兒容易引起視力集中時,將距離變遠;也可把寶寶抱起,讓他觀察眼前出現的人(或物),待視力集中后,緩慢移動人(或物),讓其追視。 寶寶喜歡看彩色的圖畫,開始表示自己的興趣。當看到喜歡的圖畫會笑,看個不停,甚至動手去摸,看到不喜歡的圖畫時,不會因為新奇而長久注視,稍久而轉頭不看。父母要記錄寶寶所表示的偏愛,作為日后進一步培養的參考。2。視聽移動與聽力定向:將各種發聲體(橡皮捏響玩具、嘩鈴棒等),在寶寶的視線內弄給他聽,并緩慢清晰反復地告訴他名稱,待其注意后,再慢慢移開,讓他追聲尋源。父母要細察嬰兒對胎教錄音和父母唱歌的興趣,看他聽到一段時表情安詳,不哭鬧,或者笑,手舞足蹈,表情興奮,讓他經常反復聽、看他感興趣的部分,并作記錄。注意視聽訓練的聲響不能太強,太刺耳,要柔和,否則形成噪音,有害于聽覺統合的健康發展。3。感知:小兒覺醒時,多摟抱他,撫摩他;給他念兒歌,哼小曲、聽音樂,抱他坐在餐桌旁看大人吃飯、聞飯香,嘗一滴菜湯等,鍛煉多種感知能力。 行為能力訓練1。笑與條件反射:在寶寶面前走過時,要輕輕撫摩或親吻孩子的鼻子和臉蛋,并笑著逗他說“寶寶笑一個”,也可用語言或帶響的玩具引逗孩子,或輕輕搔他的肚皮,引起他揮手蹬腳,甚至咿咿呀呀發聲,或發出“咯咯”笑聲。注意觀察哪一種動作最易引起寶寶大笑,經常有意重復這種動作,使寶寶高興而大聲笑。這種條件反射是有益的學習方法,可以逐漸擴展,使寶寶對多種動作都大聲快樂地笑。寶寶的笑聲成為家庭快樂的泉源,經常快樂的孩子招人愛,也能合群,是良好性格的開端。2。聽人聲,能安靜:當寶寶哭時,看是否餓了,尿濕了,身體不舒服等,倘若是尋找大人而哭,母(或父)親要面帶微笑地對孩子說話:“寶寶想媽媽了,寶寶真乖。”邊說邊愛撫他;使寶寶感到舒適、愉快、安全,使寶寶在聽到大人聲音后能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