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天氣預報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都是人工地在一張地圖(氣象上稱天氣圖)上將觀測數據填好,再由預報員在這張天氣圖分析出高氣壓、低氣壓、暖區和冷區等氣象要素,就是人們常說的溫度氣壓。人為、主觀地憑經驗預報。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研究和實施“數值天氣預報”,它是科學地求解流體動力學的偏微分方程組的初值問題。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現在在發達的歐洲和美國都是根據“數值天氣預報”做出預報。但我國現在還是以預報員經驗預報為主,說得難聽一點,預報員在瞎猜。我國數值預報起步也不晚,但領導重視不夠,電腦落后。但近年來,我國也買了大的電腦(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但由于體制等問題,數值預報模式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能干的不讓干,不會的在瞎干。國家雖然投資很大,但效果很差。浪費了國家的錢。你想看天氣預報,可以去 網站看看。它的預報準確率比我國任何一個氣象臺(包括中央氣象臺)的都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