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005賽季主要規則變化概述
熱心網友
2005賽季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和運動規則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在周日的墨爾本大獎賽中首次啟用。下列是最為引人關注的主要改革措施的概述:排位賽 新的排位賽制度中兩個階段的排位賽將分別安排在兩天進行,由合計成績決定發車區位置。第一個單圈的排位賽階段將于周六下午進行,車手們將按上一場大獎賽名次的倒序順序出場。第二階段的排位賽將安排在周日早晨進行,即正式比賽的同一天,車手的出場順序按第一階段成績的倒序排列。兩個階段的合計成績將最終決定車手在發車區中的位置。輪胎在周五的練習賽中車手們能夠使用兩種不同化合物的干地胎,在周六的練習賽開始前,他們必須選出一種干地胎在周末的剩余時間中使用。三套輪胎將按規定分配使用:一套用于周六的練習賽,一套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中使用,第三套作為備用輪胎以便在爆胎后更換。在正式比賽中不允許更換輪胎,除非發生爆胎和破損。如果比賽主管判定當時賽道處于濕滑狀態,那么濕地胎將可能允許被使用。引擎一臺引擎必須持續在兩場大獎賽中使用,排位賽前更換引擎將受到發車區退后 10名的懲罰。如果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之間有哪位車手需要更換引擎的話,那么這位車手將在正式比賽中從發車區的最后出發。賽車 改革主要針對于減小下壓力。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新規則導致了賽車后定風翼前移,同時提升了前定風翼的高度。
熱心網友
2005賽季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和運動規則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在周日的墨爾本大獎賽中首次啟用。下列是最為引人關注的主要改革措施的概述:排位賽 新的排位賽制度中兩個階段的排位賽將分別安排在兩天進行,由合計成績決定發車區位置。第一個單圈的排位賽階段將于周六下午進行,車手們將按上一場大獎賽名次的倒序順序出場。第二階段的排位賽將安排在周日早晨進行,即正式比賽的同一天,車手的出場順序按第一階段成績的倒序排列。兩個階段的合計成績將最終決定車手在發車區中的位置。輪胎在周五的練習賽中車手們能夠使用兩種不同化合物的干地胎,在周六的練習賽開始前,他們必須選出一種干地胎在周末的剩余時間中使用。三套輪胎將按規定分配使用:一套用于周六的練習賽,一套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中使用,第三套作為備用輪胎以便在爆胎后更換。在正式比賽中不允許更換輪胎,除非發生爆胎和破損。如果比賽主管判定當時賽道處于濕滑狀態,那么濕地胎將可能允許被使用。引擎一臺引擎必須持續在兩場大獎賽中使用,排位賽前更換引擎將受到發車區退后 10名的懲罰。如果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之間有哪位車手需要更換引擎的話,那么這位車手將在正式比賽中從發車區的最后出發。賽車 改革主要針對于減小下壓力。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新規則導致了賽車后定風翼前移,同時提升了前定風翼的高度。。
熱心網友
后懸不能超過1000MM,寬度限制在500MM以內,而高度不超過800MM。
熱心網友
2005賽季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和運動規則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在周日的墨爾本大獎賽中首次啟用。下列是最為引人關注的主要改革措施的概述:排位賽 新的排位賽制度中兩個階段的排位賽將分別安排在兩天進行,由合計成績決定發車區位置。第一個單圈的排位賽階段將于周六下午進行,車手們將按上一場大獎賽名次的倒序順序出場。第二階段的排位賽將安排在周日早晨進行,即正式比賽的同一天,車手的出場順序按第一階段成績的倒序排列。兩個階段的合計成績將最終決定車手在發車區中的位置。輪胎在周五的練習賽中車手們能夠使用兩種不同化合物的干地胎,在周六的練習賽開始前,他們必須選出一種干地胎在周末的剩余時間中使用。三套輪胎將按規定分配使用:一套用于周六的練習賽,一套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中使用,第三套作為備用輪胎以便在爆胎后更換。在正式比賽中不允許更換輪胎,除非發生爆胎和破損。如果比賽主管判定當時賽道處于濕滑狀態,那么濕地胎將可能允許被使用。引擎一臺引擎必須持續在兩場大獎賽中使用,排位賽前更換引擎將受到發車區退后 10名的懲罰。如果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之間有哪位車手需要更換引擎的話,那么這位車手將在正式比賽中從發車區的最后出發。賽車 改革主要針對于減小下壓力。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新規則導致了賽車后定風翼前移,同時提升了前定風翼的高度。。
熱心網友
排位賽 輪胎 引擎 賽車上有改變
熱心網友
F1賽車的要求F1大賽的統籌工作,均由FIA安排。他們負責制訂車賽的規則,擬定比賽時間表和選擇賽車的場地等。FIA要求F1賽車采用排量為3L、12缸以下、不加增壓器的自然吸氣式發動機。F1賽車的底盤采用碳化纖維制造,重量很輕,很堅固。賽車的底盤很低,最低處離地間隙僅有50-70毫米。與普通的汽車相比,F1賽車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它的車身細而長,車身高度很低,寬大的車輪極為顯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謂的"開式車輪"。 賽車的基本規格如下:1。 鼻錐:賽車前段與前軸中心線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200MM,寬度限制在1400MM以內。 2。 雙管路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分為兩條獨立的管路。當一條管路發生故障,另一條仍能繼續起作用。3。 耐沖擊車身:象普通汽車一樣,每種新款賽車的樣車都必須經受破壞試驗。 4。 安全油箱:油箱必須是可變形又刺不破的,這個象"膀胱"一樣的東西是用凱夫勒(KEVLAR)強化橡膠制成,油箱的出油管必須是自動端油式。 5。 最多為12缸:發動機排量限制為3000毫升,汽缸數不超過12個。不允許采用渦輪增壓,只允許用往復式活塞發動機,此條款禁止使用旋轉(即轉子發動機)技術。 6。 四輪:一級方程式賽車必須有四個輪子,其寬度不能超過360MM,車身不能蓋住輪子。 7。 后翼板:后懸不能超過1000MM,寬度限制在500MM以內,而高度不超過800MM。 8。 變速器:前進檔至少有4個,最多為7個。必須要有倒檔。 9。 懸架:不允許采用鍍鉻的懸架橫臂和拉桿。 10。 座位與全裝備安全帶:六點安全帶是法定必備的,并須經國際汽車聯合會(FIA)的批準。 減重的限度:一級方程式賽車規定最小重量(包括車手)為595千克。沒有長度限制,但規定前懸和后懸的最大值。寬度不得超過1800MM。從車駕最低部分算起的總高度不得超過950MM。。
熱心網友
主要在排位賽 輪胎 引擎 賽車上有改變。
熱心網友
2005賽季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和運動規則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在周日的墨爾本大獎賽中首次啟用。下列是最為引人關注的主要改革措施的概述:排位賽 新的排位賽制度中兩個階段的排位賽將分別安排在兩天進行,由合計成績決定發車區位置。第一個單圈的排位賽階段將于周六下午進行,車手們將按上一場大獎賽名次的倒序順序出場。第二階段的排位賽將安排在周日早晨進行,即正式比賽的同一天,車手的出場順序按第一階段成績的倒序排列。兩個階段的合計成績將最終決定車手在發車區中的位置。輪胎在周五的練習賽中車手們能夠使用兩種不同化合物的干地胎,在周六的練習賽開始前,他們必須選出一種干地胎在周末的剩余時間中使用。三套輪胎將按規定分配使用:一套用于周六的練習賽,一套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中使用,第三套作為備用輪胎以便在爆胎后更換。在正式比賽中不允許更換輪胎,除非發生爆胎和破損。如果比賽主管判定當時賽道處于濕滑狀態,那么濕地胎將可能允許被使用。引擎一臺引擎必須持續在兩場大獎賽中使用,排位賽前更換引擎將受到發車區退后 10名的懲罰。如果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之間有哪位車手需要更換引擎的話,那么這位車手將在正式比賽中從發車區的最后出發。賽車 改革主要針對于減小下壓力。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新規則導致了賽車后定風翼前移,同時提升了前定風翼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