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1型,2型是怎么分的?到底有幾個型啊?

熱心網友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 年齡:年齡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僅極少數例外;40歲以上的中老年及50歲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起病時體重:在發病之后體重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顯消瘦。 臨床癥狀:1型糖尿病均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多飲、多尿、多食等,即“三多”,1型糖尿病人由于臨床癥狀比較...

熱心網友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 年齡:年齡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僅極少數例外;40歲以上的中老年及50歲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起病時體重:在發病之后體重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顯消瘦。 臨床癥狀:1型糖尿病均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多飲、多尿、多食等,即“三多”,1型糖尿病人由于臨床癥狀比較突出,故常能確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時間。 急慢性并發癥:1型糖尿病可發生各種急慢性并發癥,但在并發癥的類型上與2型糖尿病有些差別。就急性并發癥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發生酮癥酸中毒,2型糖尿病較少發生酮癥酸中毒,但年齡較大者易發生非酮癥高滲性昏迷。就慢性并發癥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發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發生心、腦、腎或肢體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則不多見. (5)臨床治療: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島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 對于那些通過臨床表現很難判斷是那種類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進一步的檢查。這些檢查包括: 空腹及餐后2小時胰島素或C肽檢查:可以了解患者體內胰島素是絕對缺乏還是相對缺乏。血胰島素水平低提示Ⅰ型,正常或高于正常提示Ⅱ型。各種免疫抗體的檢查:如GAD抗體、ICA抗體等,這些抗體檢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關。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當的口服降糖藥治療,便可獲得一定的效果,當然當口服降糖藥治療失敗、胰島B細胞功能趨于衰竭或出現嚴重的急慢性并發癥時,也是胰島素的適應癥。 2型糖尿病常無典型的“三多”癥狀。為數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臨床癥狀不明顯,常常難以確定何時起病,有的只是在檢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2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時超重或肥胖:發生糖尿病時明顯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顯,越易患2型糖尿病;隨著病情的發展,體重很快降低. 而2型糖尿病除可發生與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外,心、腦、腎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的發生率較高,合并高血壓也十分常見。因此2型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病及腦血管意外的機會遠遠超過1型糖尿病人,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不同點。

熱心網友

分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一般I型必須靠注射胰島素維持血糖穩定,但也有個別控制得比較好得可以不用胰島素治療,這是極少得.而II型一般就是靠吃降糖藥維持血糖穩定,但是也有一些靠吃藥仍不能穩定血糖的患者必須加注射胰島素.

熱心網友

糖尿病在臨床分兩種類型: 1、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  多發病在30歲以下,但也可以在成年甚至老年發病,此型患者起病較晚,病情較重,容易出現酮癥酸中毒,重者昏迷有些病人通過胰島素治療后,胰島β細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個別病人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不用胰島素治療。2、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  多發于成年人或老年人,患者起病較慢,病情較輕,體型...

熱心網友

糖尿病在臨床分兩種類型: 1、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  多發病在30歲以下,但也可以在成年甚至老年發病,此型患者起病較晚,病情較重,容易出現酮癥酸中毒,重者昏迷有些病人通過胰島素治療后,胰島β細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個別病人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不用胰島素治療。2、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  多發于成年人或老年人,患者起病較慢,病情較輕,體型多肥胖,血槳胰島素水平可稍低、正常或偏高,Ⅱ型糖尿病發病率很高,約占糖尿發病人數的90%左右。

熱心網友

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的為2型,只用吃藥控制血糖的為1型.只有兩個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