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一旦與日本發生戰爭勝利的機會有多大?

熱心網友

老兄 ,日本制造核武器至少要183天。這是其首相親口說的 。 但是我門想一想,一個戰敗國為什么把自己的核能力計算得這么清楚。起野心,略見一般,我門要提防啊。

熱心網友

中日之戰在所難免,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畢竟結怨太深了。

熱心網友

一個漢奸的威力勝過十個倭寇,只要消滅漢奸,中華勝券在握。

熱心網友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美國佬正在后面看著呢!

熱心網友

常規戰爭,日本勝率較大。隔海相望,要靠空軍和海軍來解決問題。目前我國空軍雖號稱戰機5000,但是實際作戰能力低于日本。日本海軍實力排在世界第三,我國海軍目前還是“黃水海軍”,遠洋作戰能力,和機動作戰能力還不足。但是我國的潛艇有優勢。如果想滅國,中國勝率在90%。畢竟日本趕造核武器的時間要在兩個月以上,而我們可以在兩個星期之內炸塌日本的大陸架,日本列島沉到大洋底,日本人統統喂魚

熱心網友

3樓 你扯淡的把。。日本不關在多發達 也不會在一個星期內發展到核武器的。。如過你說他在2~3月中形成核武器 4~5個月形成核攻擊力量的話我還會相信。。另外如果中國和日本打常規戰爭的話 我感覺啊中國堅持不了幾個月 而且中國的尖端技術也沒有日本的發達啊

熱心網友

看什么規模的戰爭,現在開打,小打小鬧

熱心網友

不要在這里搞這種話題了,做精神上的自慰。還是好好的發展,踏踏實實的做事吧。還有些人煞有其事的拿數據來比較。我說:沒必要和美國比,中國過100年也比不上美國,中國只要比日本強就行,可現在中國比日本差,將怕將來也差。中國的gdp現在才是日本的1/6;日本的海空軍亞洲第一,日本自衛隊的官兵比是3比1,什么意思就是日本一旦需要就可以把軍隊人數擴充10倍以上,大量的軍官骨干可以在短時間里讓部隊形成戰斗力;不要對中國的核武器有什么幻想,日本的核技術比中國發達,他們也存有武器級核原料,只要他們愿意,日本可以在一周內照成核彈;所以說良心話,除開核戰爭這種方式,現在中日發生戰爭,中國軍隊沒有贏的可能。我不是媚日,我是清晰的說實話,每次看到有的人蒙在鼓里振怔有詞的說瞎話,我就難受,為他這樣被愚昧的和被他愚昧的人難受。我們真的有幫人人云亦云,從不用自己的大腦思考。沒必要排中國的什么軍事實力了第幾位了,中國的軍事實力還很一般,沒必要和美國比,美國人眼里中國就軍事實力來講還只是個地區大國,關鍵是我們要和日本比,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中日難免還有一戰。

熱心網友

大概有百分之60的把握

熱心網友

在美國及大部分歐洲國家的眼中,日本過去一直是“形象不錯”的國家。德國《圖片報》在歐洲范圍內做的一個調查,甚至將日本選為“最受歡迎的亞洲國家”。但最近幾天,由于日本“爭常”、修改歷史教科書等問題,引發周邊國家的強烈抗議,一下子將它的本來面目暴露在西方公眾面前。西方主流媒體開始紛紛撰文,譴責日本的強硬外交政策,以及它在歷史問題上不負責任的態度。德國《新消息報》的社評稱:“二戰已經結束60年了,日本始終沒有承認歷史錯誤,假如德國也拒絕承擔歷史責任的話,難以想像現在的歐洲會是什么樣子。”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對記者說,絕大多數在聯合國工作的國際職員,并不了解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期間對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亞洲很多國家強烈反對日本“爭常”一事,讓他們看到了日本以前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有聯合國官員甚至驚呼:日本原來是這樣的國家!    《德國之聲》等媒體認為,對于亞洲國家的抗議活動,日本政府負有十分重大的責任,因為迄今為止,日本政府并沒有從根本上反省自己的歷史罪行,日本半心半意的道歉是不能讓中韓等國滿意的。瑞士《時代報》則在一篇題為《歷史問題背后突顯日中韓戰略分歧》的分析文章中指出了日本的真正用心。文章稱,1945年由戰勝國美國參與撰寫的日本憲法規定,日本自衛隊只能自衛,如今這支隊伍卻出現在了伊拉克;日本潛在的民族主義也因首相小泉純一郎對靖國神社的參拜而受到肯定……這一切都說明,日本正妄圖改變它在亞洲的戰略地位。     德國國際媒體研究所負責人弗羅托教授對記者說,以前,歐洲媒體很少關注二戰后日本的表現,更不知道日本歷史教科書是怎么回事;對于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紛爭、在亞洲國家的形象等,歐洲媒體也幾乎不做報道。這次日本“爭常”的不斷升級,不僅讓歐洲媒體了解了日本與鄰國矛盾的原因,更讓普通百姓認識到,日本不正視歷史的行為是不會贏得尊重的。    德國亞洲研究中心安東紐斯博士說,日本是個很注意自己形象的國家,有詳盡的國家形象推廣計劃。因此,多年來,歐洲人眼中的日本是先進、守信的,日本人也是彬彬有禮的。但近來,日本屢屢犯錯,它對周邊國家的強硬姿態讓日本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很多人甚至認為日本人“不誠實”、“不負責任”、“自大”。這種轉變會直接影響日本“爭常”。在談到日本政府對待歷史問題的立場時,安東紐斯使用了歐洲媒體普遍使用的“修正主義”一詞,這本來是歐洲媒體近來在談論歐洲極右翼試圖否定或篡改納粹屠殺歷史時所用的詞匯。      美國媒體希望政府不要偏袒日本     近來,就連日本的盟友美國的媒體上也出現了揭露日本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聲音,同時希望美國不要一味偏袒日本。4月11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署名文章稱,日本首相小泉頑固地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將自己的政治命運寄托于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以及布什政府的對外政策。為保證美國政府對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不提異議,日本刻意將批評美國“單邊主義”的字眼從教科書中刪除。日本還不顧周邊國家反對,迫不及待地想“爭常”,讓人懷疑其動機。文章認為:“盡管日本政府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稱得上是‘道德敗壞’,但美國對此卻一貫保持沉默。二戰中,中美兩國在打擊日本軍國主義上付出了巨大犧牲,但二戰一結束,冷戰開始,美國便不顧中國人民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的創傷,立即調轉槍口,與日本交好,企圖扼殺選擇了共產主義的中國。現在冷戰已經結束,到了美國應該聽取中國正當訴求的時候了。”    《洛杉磯時報》這樣的文章在美國媒體上并不多見,許多媒體流露出對日本的偏袒。但媒體的關注,以及對日本與中韓等亞洲國家交惡背景的介紹,還是讓讀者了解了很多他們過去從未聽說的信息。退休老人洛佩茲·波蒂略說,《洛杉磯時報》這篇文章讓她對日本這個國家有了新的認識。她說:“我今年70多歲了,以前從未聽說日本強征慰安婦、篡改教科書等事情,只知道二戰時日本人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給美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一個不能正視歷史的民族,是不會得到其他民族尊重的。”       日本開始出現反思聲音     在“爭常”上,日本媒體已不像以前那般胸有成竹了,甚至在日本感覺最能拿出手的政府開發援助(ODA)上也出了問題。據日本共同社11日報道,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公布的對22個成員國2004年度ODA援助額顯示,日本已連續4年遞減。從ODA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來看,日本為0。19%,不僅低于法國的 0。42%、英國的0。36%和德國的0。28%,更遠低于聯合國設定的0。7%的目標值,從上一年度的第19位下降到第20位。這成為日本“爭常”的又一個障礙。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開始出現要求政府進行反思的聲音。日本《朝日新聞》的社論稱,中日關系在建交33年來淪落到這種境況,是“此前無法想像的”,而導致中日關系惡化的罪魁禍首就是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文章稱:“首相在去年9月表明要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非但沒有得到韓國的支持,反到激怒它,并開始阻止起日本‘爭常’了。中國也因此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日本的活動。試問在關鍵的亞洲地區都無法得到支持,日本采取的是怎樣的戰略呢?”文章最后指出:“首相強調要構筑‘世界中的日美同盟關系’,但如果在亞洲都無法穩固立足的話,日本只能成為依賴美國的寄生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