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后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結腸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乙狀結腸是炎癥和惡性腫瘤的多發部位)。1875年首先被國外報導并于1903年被正式命名,1973年WHO組織將此命名為“特發性直腸結腸炎”。我國常稱為“潰瘍性結腸炎”或“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熱心網友
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后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結腸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乙狀結腸是炎癥和惡性腫瘤的多發部位)。1875年首先被國外報導并于1903年被正式命名,1973年WHO組織將此命名為“特發性直腸結腸炎”。我國常稱為“潰瘍性結腸炎”或“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現代醫學將此歸納于“消化系統自身免疫病”的“炎性腸病”范疇。該病病變主要局限于結腸和直腸粘膜,以潰瘍為主,多累及直腸的乙狀結腸和降結腸,并呈“倒灌”樣向近端擴張,可波及整個結腸。炎癥主要位于粘膜層,也可向深累及。急性期易充血,水腫變脆,觸之易出血,常有密集細小的潰瘍。粘膜表面可覆蓋有粘液膿血。亞急性期粘膜炎癥略輕,有修復過程中的肉芽增生、纖維瘢痕和上皮再生。慢性期粘膜多萎縮、粘膜瘢痕化、腸腔狹窄、假息肉形成,晚期可癌變。主要癥狀有腹瀉、膿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甚至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病程漫長,病情輕重不一,常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發病原因與自身免疫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誘發因素則是腸道細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和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繼發感染等常為發作的誘因。近年來由于人們發現克隆病和這種病具有共同點,所以現代醫學將免疫調節失衡歸為該病的一大誘因;結腸炎的主要臨床癥狀1. 結腸炎、直腸炎的主要臨床癥狀本病起病多數緩慢,少數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遷延數年至十余年,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持續性逐漸加重,偶呈急性暴發,臨床表現:腹瀉: 粘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2.腹痛: 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涉及全腹有痛一便意一便后緩解的規律.3.便秘: 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4.其他癥狀: 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癥結腸炎的危害性及臨床表現本病起病多數緩慢,常反復發作并逐漸加重,少數急驟,病程可分為持續性,呈慢性或發作期相交替的慢性經過,偶呈急性暴發。病程期表現為腹瀉及腹部隱痛,血便、粘液血便,可伴有發熱、乏力、納差等;嚴重者有高熱、大量便血、進行性消瘦。可引發、腸狹窄、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腸梗阻、結腸癌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是與外源物質引起宿主反應、基因和免疫三者作用的結果有關。由于宿主對外源性抗原發生過敏,一旦腸道的免疫功能改變,任何增加粘膜對這些抗原滲透性的傷害都可能誘發腸壁的炎癥性反應。臨床表現: (1) 大量便血:指短時間內大量腸出血,伴有脈博增快,血壓降及血色除低,需要輸血治療。 (2) 腸狹窄:臨床一般無癥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 (3) 腸穿孔: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4) 中毒性擴張:這是本病的一個嚴重病發癥,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人,死亡率可高達44%,易并發腸穿孔。 (5) 結腸癌:約5%病例發生癌變 (6)腹瀉:因炎癥刺激所致,程度輕重不一,腹瀉為本病最主要癥狀。輕者每天3—4次,呈軟便或糊狀便,可混有粘液和膿血;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7) 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緩解的規律。 (8) 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9) 其他癥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嚴重者有可發熱,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貧血,失水,電解質平衡推敲和營養障礙等表現;